网曝德云社相声演员学历表,逗哏捧哏泾渭分明,如何解读?
德云社相声演员如岳云鹏和郭麒麟都喜欢在台上调侃自己的学历,有时候两个人甚至互相砸挂,其他人如郭德纲有时候也时不时调侃一下没上过大学之类。
那么,德云社主力演员们的学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布了一个德云社演员学历表,细看之下颇有意思。
1、表格内容有很准确的细节,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郭德纲的学历描述很准确,以前网络上也有他上过高中夜校的文字,但他自己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上到初二。
按照他当年老师的说法,郭德纲主要是心思不在学习上,背个戏词很快,背个政治题则吭哧瘪肚的。
不准确的地方有三个,一个是于谦,他是北京戏曲学校相声班毕业的,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那是进修。
孙越是北京园林学校毕业的,属于中专学历,这个学校是北京市园林局下属的,跟中国农业大学没关系。
另外,不要以为这个学校不好,人家的毕业生很多都是对口单位接收的,像孙越当年都能进北京动物园,现在真正的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都不一定能进去。
栾云平这个学历写的有点儿鸡贼了,他是清华大学自考专科,带着个清华大学的名字而已,实际上你去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们认栾云平这个校友不,够呛。
2、逗哏和捧哏学历泾渭分明,说明了什么?
从这个表格里,我们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云社知名相声搭档里,捧哏的学历普遍比逗哏高。
稍微有点例外的是高峰栾云平组合以及孟鹤堂周九良组合。
而在相声的火爆程度上,这两对组合也恰恰比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周九良、张鹤伦郎鹤焱、烧饼曹鹤阳等人差一些。
这种逗哏捧哏学历高低搭配是偶然还是有意呢?
郭德纲的小舅子王俣钦曾出过一本关于德云社的书,书里面有一些关于郭德纲训徒的内容,郭德纲自己也曾在各种采访中聊过一些训练徒弟的方式。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打碎徒弟身上的尊严,让他先做不成人,然后才能在台上放开一切心理包袱。
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学历高的人来说确实有点儿难度,读书人难免底线高一些,让他放开一切心理负担远不如学历不高的人容易。
这同时也符合郭德纲训徒的另一个原则,一个猴儿一个拴法。
既然学历高的人当逗哏有些放不开,那就当捧哏呗,正好可以和满台乱串的逗哏互补。
毕竟如果两个人都闹,那这相声就没法听了,如果两个人都温,那直接改催眠曲了。
所以,德云社这种逗哏学历远低于捧哏的搭配方式,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三、相声演员普遍学历低的隐忧
肯定会有人抬杠,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不代表有没有文化。
这话过于极端,只适用于个案。
在广泛的范围内,学历高的人普遍比学历低的人能力要强,文化程度要高,这是肯定的。
但是呢,现在不光是德云社,甚至在整个相声界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文化程度不高。
郭德纲也说过,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
虽然对于学历低的相声演员来说,文化水平可以后天补习,但其困难程度不低,学习效果也难以保障。
以2016年版本的《德云社家谱》为例,里面各种半文半白的话看起来似乎很有文化底蕴的样子,但中间错字和错误用法很多,如果徐德亮还在的话,估计不至于这么惨。
把一个严肃的公开发布的家谱写成这样,可见德云社内部文化水平的缺失程度。
从德云社看到其他相声演员同样存在这个问题,除了个别的如裘英俊于丹等人之外,相声演员文化水平似乎都不怎么样,即使李寅飞挂着个博士称号,也是文艺特招。
当然,相声这个行业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不一定文化水平高就能说的好,这中间还有个行业特性,所以我们看到李宏烨夫妻虽然很用心,但无奈缺少相声行业的天赋和领悟能力,导致其相声作品大多数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相声演员普遍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现象,存在一个根本的隐忧就是,相声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作品的品味和格调上不去,离语言艺术越来越远。
也许有人会抬杠,说相声本来就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实则不然,相声在历史上从一开始就是语言艺术,很多经典段子都是来自于旗人的文字娱乐游戏,也就是清门相声。
相声最早的段子如《文章会》《黄鹤楼》《八大改行》等都是有文化的清门相声艺人所创。
浑门相声艺人一开始只是鹦鹉学舌,会说相声但不解其意。
比如张学良曾经考过张寿臣,问他《批三国》里所谓“三张断三桥”是什么意思,张寿臣根本答不上来。
寿老尚且如此,其他浑门艺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相声史上创作相声最多的人是张杰尧,巧了,他家是世代做官的读书人,家道中落才下海说相声。
可见,从相声历史上看,相声主要是文化人的玩意儿,没文化的相声艺人能表演,但创作能力就堪忧了。
就算是现代相声创作,公认的大师梁左也是北京大学文学系毕业的。
所以,正因为相声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不高,我们现在越来越难以听到经典的有档次的相声作品。
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相声行业需要高学历,高水平的新鲜血液加入。
四、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格调
就算相声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处于文化水平偏低的局面,但优秀的的相声作品并不算少。
只是近些年来,真正能成为经典的相声段子太缺乏了。
究其原因,现在的很多相声艺人过于追求笑果,忽视了相声的格调。
要知道,同样是逗乐,也是有格调上的区别的。
以郭德纲为例,“大肠刺身”属于幽默,“屁股里掏手机”属于恶搞,“你是我儿子”属于逗贫,“欢迎来日”属于恶俗,“你为什么笑的那么甜,因为我有糖尿病”则属于下流了。
为什么郭德纲距离相声大师越来越远?其作品格调越来越低,距离语言艺术越来越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郭德纲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相声艺人的情况了。
现在一些观众对于相声格调的理解也过于偏激,总以为除了三俗相声就是高雅相声,高雅反而是错的。
实则不然,以马志明的作品《纠纷》和《夜来麻将声》为例,这两部作品并不算高雅,更不是三俗,而是很有生活很有格调的相声,那就更不用说高英培的《钓鱼》和杨振华的《下棋》了。
像侯耀文的《侯大明白》,姜昆的《着急》,郭德纲的《西征梦》,同样属于不高雅不三俗有格调的相声。
因此,相声演员没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作品连格调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