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湖北自考教材00480中国传统道德考试大纲下载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道德 课程代码:00480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心理,对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历史来源。因此,学习中国传统道德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从规范、教育修养和德行三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以便于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二)目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体系和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促进个体道德的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道德资源。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中国传统道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与伦理学课程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伦理学主要是从理论上的一般研究道德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揭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其作用机制,而中国传统道德则是从历史的视角归纳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伦理学注重的是论,而中国传统道德注重的是史。因此,学习中国传统道德需先学习伦理学,伦理学乃中国传统道德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 规 范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分析传统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及其缺陷。
第一节 公 忠
理解公忠是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它是处理个人与整体、个人与国家、天下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的的要求是:整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在必要时具有献身精神。
分析“公而忘私”、“临患不忘国”、“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天下为公”等公忠思想的现代意义。
剖析公忠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正 义
理解正义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传统道德规范,也是儒家所倡导的五常德之一;义即整体和民族、国家之大利。正义规范要求人们见利思义,义以为上;以义取利,以义制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了解义、利关系的历史争论。
第三节 仁 爱
理解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它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具有宽广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的尊重、同情、关怀、爱护和帮助。
分析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仁爱思想的区别和仁爱思想的历史局限。
第四节 中 和
理解中和是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的总体性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在做人、立身方面要中正,处事要合乎中道,避免过度和不及的偏激行为,使人际关系保持团结、和平、和谐的良好状态。
分析中和思想的历史价值和不合理之处。
第五节 孝 慈
理解孝慈是关于家庭内部处理父母与子女伦理关系的基本规范,它建立在血缘亲情和长期共同生活的基础之上;其要求是:对父母要养、敬,以礼的要求对待父母的生活、丧葬事宜;要劝谏父母的过失;要继承父母的事业以显扬父母等。慈要求父母抚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方法得当,自身作出榜样。
分析孝慈思想的合理性和普遍的现实意义,批判其糟粕。
第六节 诚 信
理解诚信作为五常德之一,要求人们诚实而有信用。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和政府立政之本;诚信与仁、义、礼等道德标准是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传统诚信的历史缺陷和现实借鉴价值。
第七节 宽 恕
理解宽恕,是关于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宽就是要有宽大的胸怀,得人宽容,不求全责备;不同人斤斤计较。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协调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爱戴和尊敬的条件。
分析宽恕的合理内涵和消极之处。
第八节 谦 敬
理解谦敬是传统道德中如何处己的道德规范。谦要求人们谦虚而不自满。敬要求人们做事待人要一心一意,不随便敷衍。谦受益,敬得人。满则亏,傲致败。
分析谦敬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消极之处。
第九节 礼 让
理解礼是传统道德中关于个人言行举止仪表仪式的规范体系,礼让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遵从礼的要求,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恭敬和谦让。
分析礼让规范的现实价值和卑让的消极性。
第十节 自 强
理解自强就是要自我奋发,勇敢进取,改革图新,转败为胜。它既是对个人提出的,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提出的一种道德规范。
论述自强规范是一种积极向上人生观和道德观。
第十一节 持 节
理解持节与节操、德操、守节等意义相近。它要求人们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原则,不为金钱和利益所动,不因艰难困苦而放弃,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孟子的大大夫人格就是其突出的表现。
分析持节规范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体现,但也具有某些不合理之处。
第十二节 知 耻
理解知耻是关于个人在如何对待邪恶、不良事情方面所应持的内心态度。它要求人们对他人所作的不正或邪恶之事有一种厌恶感;对自己所作的不正之事有一种羞耻感。普通人有耻,则有人格;士大夫有耻,才有国格。
论述知耻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十三节 明 智
理解明智是一种是非之心,是正确判断善恶是非和进行正确行为选择的能力。它包括知人和自知两个方面。
分析智、仁、勇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十四节 勇 毅
理解勇毅为古代三达德之一,是一种战胜困难,克敌致胜,见义敢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道德品质。为进取性道德规范。
分析勇毅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十五节 节 制
理解节制就是要按照道德要求和原则控制自己的情欲和行为,在视听言动方面遵守礼义道德;在物质利益方面取用有节,消费有度,以义制利。
分析节制规范的合理性和“存天理,灭人欲”的反科学性。
第十六节 廉 洁
理解廉洁作为“仕者之德”的内涵就是要求为官者立身清白,不贪污、不受贿;官员廉洁是政治清明,民心向善的重要条件。
论述廉洁规范对当前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节 勤 俭
理解勤俭作为如何对得生产和消费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积极劳动,不懒散懈怠;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理解勤俭道德要求具有普遍性意义,在今天仍应大力提倡。
第十八节 爱 物
理解爱物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它一方面认为人是自然天地之子,物是人之友伴,故对自然物产应加爱惜;另一方面认为自然物产是人生活的来源,故应珍惜。因此,要尊重自然规律,适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物产。
分析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破坏,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爱物道德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第十九节 敬 业
理解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其要求是热爱本质工作,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刻苦学习职业技能,精益求精;士、农、工、学、商都应遵守敬业的职业道德原则;敬业是成业的前提和保障。
分析敬业的职业道德原则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二十节 友 谊
友谊是指志同道合、过从亲密的人与人之间的稳定关系。它要求人们交“益友”而不交“损友”;朋友之间要坦诚相待,信义为本;欢乐共享,患难相扶;反对因友谊而放弃原则,不应因私交而损害公义。
分析和阐述传统道德中有关友谊的思想对于我们处理朋友关系而具有的合理而积极的意义。
第二十一节 礼 仪
理解中国古代关于礼仪的思想和要求,礼指调节社会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和规范以及重大活动遵循的仪式。不同的人群、不同形式的活动,均有不同的礼仪。
分析礼仪思想的合理可取之处和消极落后的成份。
中篇 教育修养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其重要和极具特色的内容。学习道德教育修养篇的目的和要求是:系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道德中有关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思想,辩证分析其科学合理成份和消极成份,为当前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历史资源。
第一节 德教为先
识记孔子等先哲的德教主张,了解德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德治优先;德教重于智力教育;德教的方法;德教对政治的作用等,分析德教思想的现实意义,批判其消极落后的成份。
第二节 修身为本
识记孔子等先哲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张,了解道德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目的;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等,分析和论述道德修养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志 学
识记孔子等先哲关于立志的思想,了解志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志学的重要性;笃志和弘志的关系等,分析志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志 道
识记孔子等先哲关于立道的思想,了解志道的主要内容包括追求仁义之道,坚守仁义之道;志道与功名利禄的关系,分析志道思想的崇高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五节 好 学
好学与志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应识记孔子等先哲关于好学的思想,了解好学的主要内向师长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朋友学习;终生学习等,分析好学思想的合理可取之处。
第六节 博 学
识记先哲关于博学的思想,了解博学的主要内容,博学的目的,博学的规律等,分析博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七节 为 己
为己是博学的根本目标。应了解孔子等关于志学、好学、博学中“为己”与“为人”的思想,分析为己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八节 节 欲
节欲与规范篇中的节制思想是一致的。应了解和分析孔子的“君子三戒”;孟子的“少私寡欲”思想的积极合理性;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偏激性和阶级实质。
第九节 慎 独
慎独是中国道德修养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应识记孔、孟关于慎独的论述,了解慎独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独处时不起邪念、不做坏事;与他人相处时光明磊落,坚守仁义之道;分析慎独的高尚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十节 自 省
自省亦是中国道德修养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应识记孔子、曾子、孟子关于自省的论述,了解自省的方法,自省的目的,自省的作用等,分析自省对修身的重大意义。
第十一节 改 过
了解改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错”和“过”中吸取经验教训;过错与成功的关系等,分析改过思想的科学态度和现实意义。
第十二节 以公克私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公与私的关系问题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公一般指公利、公义;私一般指私利、私欲。应了解公私之辩的核心是强调公义、公利高于私利、私欲,强调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理解“义利之辩”与“理欲之辩”的关系;分析片面强烈公义、公利,排斥和否定私利、私欲所产生的危害。
第十三节 躬行笃行
躬行与笃行紧密相关,躬行是亲身实践,笃行是一心一意地行为。应了解儒家对学与行、知与行的关系的认识,分析躬行与笃行对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作用。
第十四节 事上磨练
事上磨练是指人们在逆境和困境中锻炼和培育道德品质。事上磨练是达到高尚道德境界的重要修养方法。应理解儒家代表人物的有关论述,分析事上磨练方法对修身的重大价值。
第十五节 君子圣贤
君子圣贤是儒家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应识记儒家代表人物有关君子圣贤的论述,理解君子圣贤的特点,分析“成仁” 与“成圣”的关系以及君子圣贤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第十六节 孔颜乐处
孔颜乐处是儒家关于善处贫与富、富则以义处之,贫则安贫乐道的代名词,具体指“富贵不可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应识记孔、孟有关论述,分析和论述上述精神境界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树立崇高道德追求的现实意义。
第十七节 浩然之气
理解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乃是一种追求正义、坚持正义之气,一种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道德勇气,分析这种道德勇气对历代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激励作用,论述这种道德勇气在现时代弘扬这种道德勇气对个体道德形成的重大意义。
第二篇 德 行
中国传统道德,除了具有丰富的道德理论、思想和完备的道德规范体系及教育修养方法体系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古人对这些理论、规范、方法的践行。本篇所选就是这方面的一些史料。
学习本篇的目的和要求是,通过阅读所选史料,了解古人优秀的道德精神,分析其中所具有的两重性,挖掘其对当今人们思想道德的启迪和价值。
第一节 忧国忧民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合理因素,摒弃其消极成份。
第二节 抗暴御侮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不畏強暴、不甘受侮,在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精神,并对此加以继承和弘扬。
第三节 秉公无私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无私精神,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合理因素,摒弃其消极成份。
第四节 反贪倡廉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为官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分析“子罕以廉为宝”,“梁寅以清、慎、廉为居官三字符”对当今反对权力腐败,推行廉政建设的现实价值。
第五节 持正不阿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唯义是从,不阿权贵,不趋炎附势的独立人格,分析其所具有的现代价值。
第六节 坚守气节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为维护人格尊严、民族尊严所表现出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百折不挠,舍生取义,英勇献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弘扬这一精神。
第七节 艰苦奋斗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并结合实际分析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现实价值。
第八节 质朴俭约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崇俭反奢乃是中华民族居主导地位的消费观念和个体美德,分析继承和弘扬这种消费观对我们今天反对奢侈消费、公款消费所具有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九节 勤学苦读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认识古人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刻苦读书,励志成才的求学精神,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合理因素,摒弃其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消极成份。
第十节 尊师重道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尊师重道的意识和求教求知的渴望,继承和弘扬“一字师”精神。
第十一节 励志自强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分析和论述志向和自强对一个人成就事业的作用。
第十二节 自律改过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古人自律改过的思想和修身原则,分析“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对我们正确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意义。
第十三节 严己宽人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严于律己、不苛求于人是一种力行道义,心怀宽广、情操美好的人格特质,分析“宽以接人,恕以待人”的合理性及其对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
第十四节 诚信守约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了解诚信守约是中国古人倡导和践行的重要美德,它对于一个人修德立业具有重要价值,并谈谈自己从“卓恕千里如期”等材料中所获得的启迪和体会。
第十五节 谦恭礼让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认识谦恭礼让作为一种美德带来的是人际关系和谐,群体团结和事业成功;应当把竞争与谦恭礼让统一起来,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合理因素,摒弃其消极成份。
第十六节 见利思义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深刻认识见利思义的合理性,并分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十七节 家庭伦理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认识家庭伦理对于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和稳定,对于维系社会安定所具有的作用,并对“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作出自己的评论。
第十八节 注重家教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认识注重家庭教育作为传统道德的重要部分,其内容要求要抚养和教育好子女,父母应注重言传身教等,并谈谈从“曾子舆杀猪教子”、“孟母三迁”中得到的启示。
第十九节 扶危济困
阅读本节所选材料,认识解囊相救,雪中送炭,助人为乐是自古以来为人们称颂的高尚美德,分析弘扬这一美德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有的重要意义。
三、大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学考试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制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二)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都包括在指定教材中。大纲是进行自学考核和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的教材是: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 普及本》(重排本),中国2012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参考书是: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在自学中,要求考生认真通读教材,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熟练掌握主要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建议本课程的社会助学辅导时间为4学分72学时。辅导时应着重讲解大纲指出的难点和重点,帮助考生理解掌握主要知识点,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篇 规范 30
第二篇 教育修养 21
第三篇 德行 21
合计 72学时
(六)对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的说明
1、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不同。本大纲对各知识点分别按认知(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认知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识记是指对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识别;领会是指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把握其联系和区别;简单应用要求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部分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解释题、填空题、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钟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题型举例
一、解释题(对划线部分予以解释)
1.君子度己则以绳,接人而用曳。
2.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元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7.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9.其实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
1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二、填空题
1.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4.夫遇长不敬,失礼也; 。
5.天行健, 。
6.人有不为也, 。
7.以财交者, 。以色交者, 。
8.当官之事,唯有三事: 。
9.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 。
10.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三、简答题
1.简答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
2.慎独作为修养方法适用于哪两种情况?

四、翻译题(将下述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1. 尚廉,谓甘心淡薄,绝意纷华,不纲苞苴,不受贿赂,门无请竭,身远嫌疑
饮食宴会,稍以非义,皆谢却之。

五、论述题
1.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思想包含哪几个方面的要求?有何现实意义?
2.通过阅读《文天祥慷慨就义》材料,论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