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北京自考教材00431教学设计考试大纲下载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设计 课程代码:00431 2017年12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升本)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实践。通过学习,使考生了解到教学系统设计的各种模型,对教学中各因素进行思考和应用,能够将学到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对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中去。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使考生掌握教育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相应的方法、技能,达到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并能够在实践中熟悉并灵活应用,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新技术教育领域熟练掌握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重点为第二单元至第五单元,一般章节为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内容。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专升本)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教与学的基本原理》、《电化教育概论》等课程相互衔接,将不同课程的重点要素进行联系,为相关的课程奠定基础并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前言课程学习准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相互结合的方法。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建立个人的学习档案,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进程。学生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在本课程学习中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学习目标的具体工作计划,然后不断修正与丰富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好课程学习的准备工作。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能够简单地复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能够使用明确的言语陈述教学系统设计的几种基本模式及其一般模式所包含的基本步骤,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模式对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切实意识到教学系统设计之于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能够结合自身体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初识教学系统设计
识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二)认识教学设计模式
识记: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
2过程模式
3目标模式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内容

第二单元 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前端分析(Front-end analysis)是美国学者哈利斯(Joseph Harless)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学习需要分析的几种基本方法;掌握教学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基本方法;掌握学习者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并能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它们来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意识到学习目标设计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目标撰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撰写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需要分析
识记:学习需要分析的内涵
教学设计项目的论证
理解: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1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2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3 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识记:教学内容分析的内涵
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理解: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
1归类分析法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
4 信息加工分析法
5 卡片法
6解释结构模型法
(三)学习者分析
识记: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
理解: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 认知风格
2 内外控制点
3 焦虑水平
4 左右脑功能优势
应用:对所在班级学习者进行分析
(四)学习目标设计
识记:学习目标的基本内涵
学习目标的系统化
理解:学习目标分类
1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2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3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学习目标的撰写
1 五要素目标表述法
2 ABCD法
3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4 情感型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应用:按照不同目标分类法撰写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简要地描述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及信息化环境下涌现出来的几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能够简要复述构成教学策略的几个基本要素。掌握先行组织者撰写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结合具体需要撰写一个有效的先行组织者。掌握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应用的原则以及影响因素,并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它们以切实地促进教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识记: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理解: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1 课堂讲授型模式
2 自主探究型模式
3 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
1 抛锚式教学模式
2 支架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识记: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
先行组织者基本内涵
理解:先行组织者的设计策略
1 渐进分化策略
2 逐级归纳策略
3 “整合协调”策略
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应用: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媒体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各种不同种类的教学媒体的特性与功能;能够掌握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并且能够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中运用这些程序方法;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并能够结合具体教学的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充分意识到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媒体与环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学媒体选择
识记:教学媒体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理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与程序
远程教育中媒体选择的ACTIONS模型
应用: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案例
(二)学习环境设计
识记:信息化学习环境
多媒体学习环境
网络化学习环境
理解:不同学习环境的要素和特点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的基本含义,并能够简要复述学习评价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了解学习评价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功能,并能够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阐述网络学习评价的特点;掌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的几种新方法,并能在实践中根据所面临的不同情况应用这些新方法;能够意识到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并能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概述
识记:学习评价的内涵与发展
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的特征
理解:学习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1 诊断性评价
2 形成性评价
3 总结性评价
(二)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新方法
识记:学习量规评价的特征
学习档案评价的定义
学习契约评价的定义与特征
理解:学习量规评价步骤与特点
学习档案评价的基本环节
应用:开发一个教学设计的评价

第六单元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简要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异同点;能够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以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为指导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并能够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需要设计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识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应用:进行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识记:Intel未来教育模式的特征
理解:WebQuest模式结构与设计原则
Miniquest模式的构成与特征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理解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杨九民、梁林梅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要弄清它的思想,对基本方法要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要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以便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突出重点,并了解整个内容,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切勿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案例分析和动手做一些练习题,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
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90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课程内容
助学学时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概述
10
第二单元
前端分析与学习目标设计
16
第三单元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
16
第四单元
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
16
第五单元
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
16
第六单元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6
总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难度、较难三个层次。较难部分比例不超过30%。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电子档案评价
(二)填空题
1.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知道、领会、运用、分析、 、 。
(三)名词解释
1.支架式教学模式
2.学习目标
(四)简答题
1.简述ABCD目标陈述法的每个要素。
2.教学策略的运用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分类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