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浙江自考教材02110心理统计考试大纲下载

[02110]
心理统计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教育考试院
2012年7月

自考用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心理统计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的必考课程。《心理统计学》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基础学科,是数理统计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量化的手段来分析,认识教育与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随着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完善,量化的研究成为一种必要,因而,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知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搞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以及学习教育和心理学专业课程,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心理统计学》全书包括绪论部分,共有13章内容。其中从绪论到第九章为基础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介绍一些统计图、统计表、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以及非参数方法等在教育和心理领域的应用,是自考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从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为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介绍一些多变量分析方法在教育和心理领域的应用,这部分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其中涉及到的数量统计原理相对自考生来说,过于复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分析能力,掌握现有的社会科学统计方法,并且能应用现有的统计技术,懂得社会科学中量化的方法和规范的步骤,提高科研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自考生应紧密联系教育和心理教学及研究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各种方法在教育与心理实践中的前提使用条件,为以后自己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教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了解统计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2.掌握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方法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三)预备知识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统计学;(2)心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变量的基本类型
2.领会:(1)什么是描述统计;(2)什么是推断统计?;(3)两者有何关系?
3.应用:结合实例谈谈心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有哪些应用?

第一章 常用的统计表与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
3. 明确各种统计表与图在数据整理中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
(一)简单次数分布表
(二)各种统计图形的使用条件与主要区别。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简单次数分布表
2.应用: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的运用。

第二章 常用统计参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一批数据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集中趋势、离散性。
2.明确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可以作为一批数据的代表值。
3.明确算术平均数是所有集中量数中运用最广泛、最优的量数。
4.明确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使用条件、性质及优缺点。
5. 明确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一种量数,它与集中量数一起描述数据的全貌。
6.明确标准差是所有差异量数中代表性最好的一种差异量数。
7.掌握各种差异量数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适用条件。
8.明确相关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量数。
9.掌握相关的种类。
10.掌握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适用条件。
11.掌握相关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2.掌握对相关系数的解释。
二、考核知识点
(一)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中数、几何平均数。
(二)明白各种集中量数的使用条件;各种集中量数的优缺点。
(三)各种集中量数的应用。
(四)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
(五)标准差的适用条件;差异系数的应用。
(六)相关、相关系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
(七) 明白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是否一致性的量数;相关种类的划分依据;各种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与区别;对相关系数的解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八) 能根据各种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选用并计算恰当的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对其做描述性解释。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使用条件是什么?;(2)何为中数?其使用条件如何?;(3)标准差的概念与性质有哪些?;(4)相关系数的分类。

2.领会:(1)比较几种集中量数的优缺点;(2)比较几种差异量数的优缺点;(3)比较几种相关系数的适用条件。
3.应用:(1)对相关系数解释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2)各种相关系数在教育与心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 概率与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概率论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2.掌握概率的含义。
3.掌握两种重要的概率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
4.学会使用正态分布表。
5.掌握正态分布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随机事件、频率、经验概率、先验概率、小概率事件。
(二)明白概率及其分布是推断统计的基础;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概率的加法定理;概率的乘法定理;二项分布的概率模型;正态分布曲线及其特征;正态分布中标准分数与曲线下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能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利用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定理进行概率相加和概率相乘;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二项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应用;正态分布的各种应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正态分布的概念;(2)二项分布的概念;(3)二项分布概率的计算公式。
2.领会:正态分布的特征。
3.应用:正态分布在教育和心理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章 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参数估计是假设检验的基础。
2.掌握各种抽样的概念、方法及优缺点。
3.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
4.掌握各种参数估计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自由度、抽样分布。
(二)t分布及其曲线特征;点估计量优劣的标准;参数区间估计的原理。
(三)各种前提条件下的区间估计。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点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有哪些?;(2)参数估计的公式
2.领会:(1)参数与统计量的关系与区别;(2)参数估计的思想(原理)是什么?
3.应用: 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 假设检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统计假设检验的原理、基本思想。
2.掌握参数假设检验的步骤。
3.掌握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4.理解统计决策的依据。
5.掌握统计假设检验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原假设、研究假设、小概率事件原理、显著性水平、单尾检验、双尾检验、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二)假设检验的逻辑思想;小概率事件原理;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检验。
(三)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间差异的检验。
(四)第三节至第六节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小概率事件原理
2.领会:假设检验的逻辑思想。
3.应用:(1)总体均值的显著性检验;(2)两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六章 方差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方差分析是对三个及三个以上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2.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4.掌握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方法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平方和、均方、F检验
(二)方差分析的逻辑思想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
(四)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
(五)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思想
(六)第三节至第七节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3)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2.综合应用:结合教育和心理实践,作一个“单因素完全随机”的研究设计。

第七章 回归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联系
2.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
3.理解回归分析在教育和心理实践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二)回归分析的原理
(三)回归分析的应用
(四)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回归分析中自由度得计算方法。
2.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结合实例谈谈回归分析在教育和心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八章 卡方检验
一、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明确卡方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2.掌握卡方检验的方法及使用条件。
3.能运用卡方检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一)卡方检验、吻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二)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吻合性检验的基本原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三)吻合性检验的基本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应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卡方检验的概念;(2)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
2.应用:结合实例谈谈卡方检验在教育与心理实践中的应用。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对于数据23 5 8 9 2 4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 )
A 中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2、以下哪个不属于差异量数(  )。
  A众数 B方差 C差异系数 D标准差
3、简单随机抽样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
A 机会不均等,相互独立 B机会均等,相互独立
C 机会不均等,相互不独立 D 机会均等,相互不独立
单项选择答案
A A B
(二)填空(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教育实验或教育与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被实验或进行科学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之为 。
2、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及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统
计分析图是________。
填空题答案
总体 线形图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算术平均数的性质有哪些?
2、简述抽样分布的涵义。
简答题答案
1、算术平均数的性质有哪些?
(1)所有的观测值都加上一个常数C,则总体平均数也加上C。
(2)所有的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则总体平均数也乘以一个常数C。
(3)所有的观测值都乘以一个常数C再加上一个常数d,则总体平均数也乘以一个常数再
加上一个常数d。
(4)离均差之和为零。
2、简述抽样分布的涵义。
抽样分布是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即先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然后计算这些样本的统计量值(例如)。则由这些样本统计量所形成的概率分布就称为这一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抽样分布首先要求保证抽取的各个样本是独立的,且各个样本要服从相同的分布。
抽样分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只有了解了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才能依据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某校高考考生语文科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12.6分,数学科平均分为75分,标准
差为12分,试比较该校考生哪一科离散程度大。
2、为研究某一新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选取高一年级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经过一年的教学后,从该班随机抽取了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为:48.5 49 53.5 49.5 56 52.5,而该学年考试中,全年级的总平均分数为52分,试分析采用这种新教学方法与未采用新教学方法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无显著差异?该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计算应用题答案
1、解:


∴语文科的离散程度更大
2、解:
(1)建立假设:

(2)计算统计量:
根据题意,=52.0,

又由于未知,且为小样本,=6,则应该用t检验,计算统计量得,
=-0.41
(3)由=0.05,df=6-1=5,查t分布表得到临界值
(4)由=0.41<2.571=,则接受原假设,即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成绩并无显著差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