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教材06049心理学导论考试大纲下载
[06049]
《心理学导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二一年十月
自学用书:《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6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心理学导论》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亦是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学习者获得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把握当代心理学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主要学派和研究领域。
2.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心理测量常用的工具。
3.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运用心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应用,以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心理学,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因此,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将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 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识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二、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识记:心理学;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
2. 领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二) 心理学的任务
1. 识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三类因素;心理学的分类。
2. 领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任务。
(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识记: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2. 领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 简单应用:观察法及其主要特点;实验法及其主要特点;调查法及其主要特点;测验法及其主要特点。
(四)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 识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主要派别的观点及代表人物。
2. 领会:哲学和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神经元及其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人脑的结构和功能,领会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二、考核知识点
(一)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四)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三、考核要求
(一)神经元
1. 识记:神经元;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兴奋;去极化;电位差;“全或无”法则;突触。
2. 领会: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神经兴奋的传递;突触的结构与机能;突触传递。
(二)神经系统
1. 识记: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反射;反射弧;脑电图的四种波形。
2. 领会:人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人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三)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1. 识记: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
2. 领会: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的异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四)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1.识记:机体内的两种腺体。
2.领会: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阶段,认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人类意识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
(一)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人类意识的产生
(三)意识的特征
三、考核要求
(一)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 识记:感受性;反映。
2. 领会:动物心理的反映形式;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二)人类意识的产生
1.识记:意识;自我意识。
2.领会: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三)意识的特征
1.识记: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
2.领会: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意识的三个基本功能。
第四章 注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注意现象、功能及其外在表现,认识注意的特征,掌握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一)注意的定义;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二)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特征
(四)注意的认知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注意概述
1. 识记:注意的定义;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定向反射。
2. 领会:注意的意义;注意的三种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二)注意的种类
1.识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领会: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阶段。
3. 应用: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联系。
(三)注意的特征
1. 识记: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 领会:注意分散现象;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转移与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的关系。
3. 应用:结合注意的特征,讨论注意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四)注意的认知理论
1. 识记:注意的资料限制任务;注意的智源限制任务。
2. 领会: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注意的衰减理论;注意的完全加工理论;注意的资源限制理论和资料限制理论;双耳听音实验。
第五章 感 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感觉,了解如何对感觉进行测量,掌握感觉种类及其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感觉的定义;感觉的生理机制与种类;感觉的意义
(二)感觉的测量
(三)视觉
(四)听觉
(五)其他感觉
(六)感觉的相互作用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
1. 识记:分析器;内部感觉;外部感觉。
2. 领会:感觉;感觉的特点和意义。
(二)感觉的测量
1. 识记: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2. 领会: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史蒂文森定律。
3. 应用: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心理强度之间的关系。
(三)视觉
1. 识记:视觉的适宜刺激;盲点;特征觉察器;视见函数;颜色视觉;颜色的三种属性;视敏度。
2. 领会:眼睛的构造和折光系统;视网膜的构造;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绝对感觉阈限;视觉差别感觉阈限;明适应;暗适应;色光混合三定律;扬-赫三色说;黑林四色说;色觉缺失;闪光融合;视觉后象;视觉对比。
(四)听觉
1.识记:听觉的适宜刺激;听觉的三种属性。
2.领会:声音混合和掩蔽;听觉的生理机制;听觉有关理论。
(五)其他感觉
1. 识记:触压觉;温度觉;嗅觉;味觉;内部感觉。
(六)感觉的相互作用
1. 识记:联觉及其形式。
2. 领会:感觉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知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知觉、知觉活动过程,掌握知觉的基本特征,认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了解错觉现象和错觉产生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
(一)知觉及知觉活动过程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五)错觉
三、考核要求
(一)知觉概述
1. 识记:知觉;知觉的种类。
2. 领会: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 识记: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 领会:知觉组织原则;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知觉理解性的影响因素;大小知觉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 识记:深度知觉;运动级差;结构级差;双眼视差;方位知觉;双耳距离差。
2. 领会:深度知觉的单眼视觉线索和双眼视觉线索;视觉的方向定位;听觉方向定位的四条规律;听觉方向定位的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 识记: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自主运动;诱导运动。
2. 领会:时间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的特征;运动知觉的分类。
(五)错觉
1. 识记:错觉。
2. 领会:错觉的七种类型;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记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记忆,明确记忆的过程,认识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提高记忆效果。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记忆及其种类
(二)记忆过程
(三)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三、考核要求
(一)记忆概述
1. 识记:记忆;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2. 领会:记忆种类的划分;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分子学说。
(二)记忆过程
1. 识记:识记;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保持;回忆;再认;遗忘;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再认的两种类型。
2. 领会:识记的种类划分;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保持的特征;常用的记忆测量方法;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影响保持的因素;四种影响较大的遗忘学说。
3. 应用: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三)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1.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视觉登记;听觉登记;长时记忆;记忆术;PQ4R法;精致性复述。
2. 领会:三种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的特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贮存;短时记忆的特点;短时记忆中的编码形式;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
3. 应用:结合记忆术,讨论促进记忆的方法。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表象和想象的概念及其种类,明确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认识梦和睡眠。
二、考核知识点
(一)表象
(二)想象
(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四)睡眠和梦
三、考核要求
(一)表象
1. 识记:表象;记忆表象;想象表象;个别表象;一般表象;遗觉象。
2. 领会: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种类;基本表象理论;双重编码理论;表象的作用。
(二)想象
1. 识记:想象;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
2. 领会:想象的种类;想象的功能;想象的意义。
(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 识记: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2. 领会: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幻想的特征。
(四)睡眠和梦
1. 识记:睡眠;梦。
2. 领会:睡眠的5个阶段;睡眠的生理机制;关于梦的几种心理学解释。
第九章 思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种类、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了解概念、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功能,认识概念的形成的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明确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考核知识点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概念及其形成
(三)问题解决
(四)创造性思维
三、考核要求
(一)思维概述
1. 识记: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 领会: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思维的种类;发散思维的特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文化的关系;思维与脑。
(二)概念及其形成
1. 识记:概念;具体概念;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自然概念;人工概念;类化;变式;概念体系。
2. 领会: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功能;概念的结构;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
3. 应用:结合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讨论促进学生概念掌握的方法。
(三)问题解决
1. 识记:问题情境;认知结构;定势;功能固着。
2. 领会: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应用:耶基斯-多德逊定律;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讨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四)创造性思维
1. 识记: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灵感。
2. 领会: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发展创造性思维的12种策略。
3. 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十章 言语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言语的特点及言语的种类,了解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明确言语感知和理解活动,掌握言语发展的阶段性和言语发展的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一)言语的特点及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四)动物“言语”
(五)儿童的言语发展
三、考核要求
(一)言语概述
1. 识记: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
2. 领会:语言与言语的联系与区别;言语的功能;言语活动的特点。
(二) 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1. 识记: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2. 领会: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与言语活动的关系。
(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1. 识记:语图;阅读。
2. 领会:影响口头言语感知的因素;书面言语的感知(单词再认、阅读、言语的理解);言语理解的三个阶段。
(四)动物“言语”
1. 识记:动物“言语”现象。
2. 领会:对黑猩猩学习言语的评价。
(五)儿童的言语发展
1. 识记: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性。
2. 领会: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及特点;言语的模仿说;先天语言生成说;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明确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掌握情绪的有关理论,学会调节与控制情绪。
二、考核知识点
(一)情绪和情感及其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及表情
(三)情绪状态
(四)情感
(五)情绪理论
三、考核要求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1. 识记:情绪;情感。
2. 领会: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状态下机体的内部变化;情绪和情感的中枢机制。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以及表情
1. 识记:基本情绪;表情;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2. 领会:与接近事物的愿望有关的情绪和情感;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三种主要的表情动作;表情的先天性;表情的社会性。
(三)情绪状态
1. 识记:心境;激情;应激。
2. 领会:心境的特点;激情的特点;应激的特点。
(四)情感
1. 识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 领会:道德感的特点;理智感的特点;美感的特点。
(五)情绪理论
1. 识记:各种情绪理论的代表人物。
2. 领会: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士-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扬的理论、利珀的理论、汤姆金斯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和拉扎勒斯德的认知和评价理论、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论、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
3. 应用:述评国外主要的情绪理论。
第十二章 意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的表现、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明确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认识意志的品质,学会培养意志品质。
二、考核知识点
(一)意志及其与认知、情绪情感过程的关系
(二)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三)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三、考核要求
(一)意志概述
1. 识记:意志。
2. 领会:意志行动的表现;意志与认知的关系;意志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二)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1. 识记:意志行动;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2. 领会: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三)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1. 识记:意志品质。
2. 领会:意志品质的特性。
3. 应用: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十三章 技能
本章不在考试范围内。
第十四章 人格和人格倾向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需要,需要的分类,掌握动机及其有关理论,了解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人格倾向性。
二、考核知识点
(一)人格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需要
(三)动机
(四)兴趣
(五)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三、考核要求
(一)人格概述
1. 识记: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
2. 领会: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基本特征。
(二)需要
1. 识记:需要;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2. 领会:需要的作用;需要的分类;勒温的需要理论;墨里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鲁宾斯坦和彼德罗夫斯基等人的需要理论。
3. 应用:述评国外主要的需要理论。
(三)动机
1. 识记: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诱因;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归因;交往动机;学习动机。
2. 领会: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饥饿的生理机制;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韦纳对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归因分析;归因的三维度模式;影响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关于动机的享乐主义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动机的唤醒或激活理论。
3. 应用:对各种动机理论的述评。
(四)兴趣
1. 识记:兴趣;物质兴趣;精神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2. 领会:兴趣的影响因素;兴趣的作用;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
3. 应用:结合兴趣的品质,讨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五)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1. 识记:理想;社会理想;信念;世界观。
2. 领会:理想的分类;信念形成的方式;世界观的结构;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青少年的人生观从萌芽到形成具有的特点。
第十五章 气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气质,掌握气质学说,明确气质的生理基础和气质的类型,了解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并能够对气质进行测量。
二、考核知识点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理论
(三)气质的生理基础
(四)气质类型
(五)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六)气质的测量
三、考核要求
(一)气质及有关理论
1. 识记:气质。
2. 领会:气质的特征;气质的体液说;康德和冯特的气质理论;气质的体型说;气质的血型说;气质的激素说;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理论;气质的活动特性说;气质调节理论;凯根的气质理论。
3. 应用:评述现代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的气质理论。
(二)气质的生理基础
1. 识记: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
2. 领会: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的4种主要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三)气质类型
1. 识记: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 领会:气质类型的特征;气质类型的构成;气质类型的分布;气质类型发展的年龄趋势。
(四)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 领会: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2. 应用:结合气质类型的构成,讨论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结合气质类型的构成,讨论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五)气质的测量
1. 识记:气质特质;瑟斯顿气质量表;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陈会昌的气质调查表;安菲莫夫检查表;巴斯和普洛明的气质量表。
2. 领会:研究气质的主要方法。
第十六章 性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性格,性格和气质有怎样的关系,认识性格的结构,掌握性格的有关理论,了解性格的测量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的结构
(三)性格的类型理论
(四)性格的特质理论
(五)性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六)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七)性格的测量
三、考核要求
(一)性格的概述
1. 识记:性格;性格特征。
2. 领会: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的生理基础。
(二)性格的结构
1. 识记: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可塑性。
2. 领会:性格的态度特征的主要表现;性格的意志特征的主要表现;性格的情绪特征的主要表现;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主要表现;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
(三)性格的类型理论
1. 识记:类型理论;特质理论。
2. 领会:容格的性格类型理论;弗洛姆的性格类型理论;霍兰德的性格类型理论;其他的性格类型论。
3. 应用:对性格类型理论的评述。
(四)性格的特质理论
1. 识记: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2. 领会: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性格特质理论;艾森克的性格特质理论;大五因素模型。
3. 应用:对性格特质理论的评述。
(五)性格的社会认知理论
1. 识记:观察学习;三元交互理论;自我效能。
2. 领会:班杜拉的性格理论;米歇尔的性格结构理论。
3. 应用:对性格特质理论的评述。
(六)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 识记:双亲养育态度类型;教师对学生管教方式的类型。
2. 领会: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遗传因素;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3. 应用:举例说明家庭在性格的形成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学校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七)性格的测量
1.识记:自然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测验。
2.领会:“多重环境、多重来源、多重工具”的综合法研究模式;哈尔霍恩和梅的品德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加州心理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大五因素模型测量;中国人人格量表;Y-G性格问卷;内向-外向测验;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第十七章 能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认识智力和智力结构,掌握能力发展的趋势,了解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能够对能力进行测验。
二、考核知识点
(一)能力的含义及其与知识的关系
(二)智力和智力理论
(三)能力的发展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五)能力的测量
三、考核要求
(一)能力概述
1. 识记: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2. 领会:能力的含义;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能力的分类。
(二)智力和智力理论
1. 识记:智力;情绪智力。
2. 领会:智力与能力的关系;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的单因素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艾森克的智力结构模型;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智力的PASS理论;卡特尔的智力理论;CHC模型;公众的智力观;情绪智力的功能。
3. 应用:述评国内外主要的智力理论。
(三)能力的发展
1. 识记:智商;智力发展的聚合模型;智力发展的扩散模型;智力发展的交叉式模型。
2. 领会:智力随个体年龄发展的基本趋势;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3. 应用:举例说明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1. 识记: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超常儿童;低常儿童。
2. 领会: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的发展水平差异;确定低常儿童的指标;低常儿童的分类;低常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低常儿童的成因;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五)能力的测量
1. 识记:能力测量;比率智商;离差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
2. 领会: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特殊能力的测量;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中学生语义创造能力测验。
3. 应用:举例说明国外心理学家关于能力发展的研究与主要结论。
三、 题型举例(题型举例仅供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分×10题=10分
1. 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 )。
A. 性格 B. 气质
C. 能力 D. 需要
2.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A. 诱因 B. 需要
C. 兴趣 D. 信念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分×5题=10分
1. 黑林四色说假设视网膜上存在以下几对感光视素?( )
A. 黑—白视素 B. 红—绿视素
C. 红—蓝视素 D. 黄—绿视素
E. 黄—蓝视素
2.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整体性 B. 连续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
E. 恒常性
三、 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分×5题=10分
1. 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做________。
2.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方面。
四、名词解释
4分×4题=16分
1. 意志
2. 气质
五、 简答题
8分×3题=24分
1. 简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的区别。
2. 简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六、 论述题
10分×3题=30分
1. 试述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E
2. ACDE
三、填空题
1. 后象
2. 发动,抑制
四、名词解释
1.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 气质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五、简答题
1. (1)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人类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相对立;动物心理活动不能把动物自身同自然界其它事物区别开来,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
(2)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则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3)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
(4)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2.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不正确的再认与回忆。
除了受时间和识记材料性质的因素的影响外,还受下列因素影响: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 奥尔波特认为,性格是由许多特质组成,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特质除了反应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够主动地引导行为,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使反应具有一致性。
(2) 奥尔波特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他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共同特质被认为上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个人特质为个人独有,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
(3) 奥尔波特进一步把个人特质按照他们对个体性格影响和意义不同,划分为3个重叠和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