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浙江自考教材07743机械设计基础(一)考试大纲下载

[07743]
机械设计基础(一)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0一九年十一月

自学用书:《机械设计基础》,陈秀宁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四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该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主干专业知识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综合运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及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同时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并培养增强应考者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
Ø 自学应考者应熟悉常用机械的基本概念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Ø 自学应考者应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择计算和使用维护知识。
Ø 自学应考者应学会运用“手册”和“标准”进行基本计算的能力。
Ø 自学应考者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考核目标
第一章 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机械的组成,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了解运动副及其分类;理解常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了解和认识机件的载荷、失效及其工作能力准则,机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用,机械中的摩擦、磨损、润滑与密封,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其设计的一般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机器的组成
(二) 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三)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四)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五)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六) 机件的载荷、失效及其工作能力准则
(七) 机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用:机械中的摩擦、磨损、润滑与密封
(八) 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九)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三、考核要求
(一) 机器的组成
识记: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二) 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理解:平面运动副的概念、分类及对构件的约束。
(三) 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识记: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四)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理解:机械运动简图定义、作用。
2.简单应用:机构运动简图的读图。
(五)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简单应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自由度的计算应注意的事项;ƒ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六) 机件的载荷、失效及其工作能力准则
理解: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失效,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载荷、动载荷、静应力、变应力;ƒ静应力强度,变应力强度,安全系数。
(七) 机件的常用材料及其选用
识记:机械制造中的常用材料;‚机件材料选用的一般原则。
(八) 机械中的摩擦、磨损、润滑与密封
识记:摩擦、磨损、润滑、密封的概念;‚常用润滑剂及选择;ƒ常用润滑方式及装置;④机械装置的常用密封。
(九) 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识记:设计基本要求。
(十)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识记:设计基本程序。

第二章 联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螺纹联接、键联接和销联接的类型、特点、标准、结构、应用及螺纹联接的预紧;理解螺纹联接、键联接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失效形式;了解成形联接和过盈联接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联接类型和应用
(二) 螺纹的形成及主要参数
(三) 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四) 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五) 螺蚊联接的主要类型和螺纹紧固件
(六)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七)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八)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途径
(九) 键联接
(十) 花键联接和成形联接
(十一) 销联接
(十二) 过盈联接
三、考核要求
(一) 联接类型和应用
理解:可拆联接,不可拆联接,动联接,静联接。
(二) 螺纹的形成及主要参数
理解:螺纹的参数。
(三)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理解:效率计算公式和自锁条件。
(四) 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识记:各种常用螺纹的特点。
(五) 螺蚊联接的主要类型和螺纹紧固件
识记: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相应的紧固件。
(六)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理解: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
(七)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理解:螺栓联接的失效形式。
2.简单应用:受拉螺栓联接的强度条件;‚受剪螺栓联接的强度条件。
(八)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途径
识记:影响螺栓联接强度的因素和相应措施。
(九) 键联接
1.理解:键联接的类型,失效形式。
2.简单应用: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
(十) 花键联接和成形联接
识记:花键联接的类型和特点;‚成形联接的特点。
(十一) 销联接
识记:销联接的用途和销的主要型式。
(十二) 过盈联接
识记:过盈联接的特点。

第三章 带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带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以及带的张紧方法,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弹性滑动、打滑现象以及影响带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初步掌握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带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二) V带和V带轮
(三)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四)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五)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三、考核要求
(一) 带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带传动张紧的方法。
(二) V带和V带轮
识记: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规格,带轮的结构。
(三)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四)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五)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理解: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依据。

第四章 链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以及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
二、考核知识点
(一) 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二) 链条和链轮
(三)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
(四) 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计算
(五) 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
三、考核要求
(一) 链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1.识记:链传动的组成。
2.理解:链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二) 链条和链轮
识记:套筒滚子链的构造和主要参数;‚链节距对传动能力的影响。
(三)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
理解:链传动的链速和速度不均匀性。
(四) 滚子链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计算
理解: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依据。
(六) 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
1.识记:链传动的润滑方式。
2.理解: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张紧方法。

第五章 齿轮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切齿原理、变位齿轮以及结构和润滑;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齿轮的几何尺寸和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掌握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标准圆柱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轮齿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参数选择原则、强度计算和斜齿、锥齿的受力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二) 齿轮传动的特点
(三) 齿轮啮合的基本定律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
(四) 渐开线齿廓满足恒定传动比要求:渐开线齿廓传动的特点
(五)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参数
(六)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七)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八)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
(九) 齿轮轮齿的加工原理
(十) 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十一) 齿轮精度
(十二) 齿轮的失效形式
(十三) 常用齿轮材料和齿轮材料选用原则
(十四)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十五) 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以及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
(十六) 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和啮合特点
(十七)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和几何尺寸计算
(十八)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十九)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二十)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二十一)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二十二) 锥齿轮传动的分类和特点
(二十三) 直齿锥齿轮齿廓的形成
(二十四) 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二十五)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二十六) 齿轮的结构
(二十七)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二十八) 变位齿轮的简介
三、考核要求
(一) 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识记: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二) 齿轮传动的特点
识记:齿轮传动的特点。
(三) 齿轮啮合的基本定律
识记:节点,节线,节圆,共轭齿廓。
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四)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
识记:基圆,发生线。
理解:渐开线及其性质。
(五) 渐开线齿廓满足恒定传动比要求
理解:满足恒定传动比要求。
(六) 渐开线齿廓传动的特点
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和恒定的传动啮合角。
(七) 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参数
识记: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尺寸。
理解:齿轮的基本参数。
(八)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简单应用: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几何尺寸。
(九)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理解:正确啮合条件。
(十)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
理解:齿轮连续传动条件。
(十一) 齿轮轮齿的加工原理
识记:齿轮轮齿的加工方法。
(十二) 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根切现象;‚渐开线齿廓不发生根切的条件。
(十三) 齿轮精度
1.识记: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
2.理解:齿轮传动精度的选择方法。
(十四) 齿轮的失效形式
识记:齿轮的失效形式。
(十五) 常用齿轮材料和齿轮材料选用原则
1.识记:齿轮的材料。
2.理解:齿轮材料的选用原则。
(十六)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1.识记: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各分力计算公式;‚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的含义和关系,载荷系数k的含义;ƒ一对齿轮传动中,主、从动轮接触应力值的关系以及当主、从动轮的齿数不等时弯曲应力值关系;④复合齿形系数的含义。
2.理解: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主、从动轮各分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影响载荷系数K的因素;ƒ在一对齿轮中,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变化特征;④影响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主要参数;⑤防止齿轮产生各种失效的措施。
(十七) 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以及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
1.识记:开式齿轮传动和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准则;‚一对齿轮材料的配对方式和要求。
2.理解:根据计算准则正确选用接触疲劳强度或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齿轮材料、热处理及齿面硬度的选择方法;ƒ在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强度的设计和校核中选用小齿轮齿数、齿宽系数、许用接触应力、许用弯曲应力和复合齿形系数的原则;④中心距、分度圆直径、齿数和模数的配凑原则。
3.综合应用:根据设计准则能正确选用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能合理选用小齿轮齿数、齿宽系数、许用接触应力、许用弯曲应力和齿形系数;ƒ对设计出的参数能正确进行几何尺寸的配凑。
(十八) 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和啮合特点
识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
(十九)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和几何尺寸计算
1.识记:正确啮合条件;‚几何尺寸计算。
2.理解:斜齿圆柱齿轮取法面模数为标准值的含义和β角的取值范围。
(二十)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二十一)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1.识记: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的概念。
2.理解:当量齿数的计算。
(二十二)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1.识记:各分力的计算式。
2.理解:主、从动轮各分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3.综合应用:判断各分力方向,并能应用于二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二十三)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理解:应用法面参数代入齿轮齿面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的设计公式和校核公式。
(二十四) 锥齿轮传动的分类和特点
识记:直齿锥齿轮传动形式、啮合特点。
(二十五) 直齿锥齿轮齿廓的形成
识记:背锥、当量齿数的概念。
(二十六) 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理解: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基本几何尺寸计算。
(二十七)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1.理解:主、从动轮齿轮各分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2.综合应用:二级直齿锥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二十八) 齿轮的结构
识记:齿轮结构型式的选择原则。
(二十九)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识记: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选择方法;‚齿轮传动效率。
(三十) 变位齿轮的简介
理解:齿轮的变位原理和目的。

第六章 蜗杆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效率、热平衡计算和润滑方式;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几何尺寸计算、材料的选择原则、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以及强度计算;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二)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正确啮合条件
(三)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四) 蜗杆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五)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六)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三、考核要求
(一)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二)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正确啮合条件
1.识记: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的含义;蜗杆分度圆d1取标准值的含义。
2.理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三)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简单应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四) 蜗杆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1.识记:两轮各分力的关系。
2.理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各分力的方向判断方法。
3.简单应用:圆柱蜗杆传动的各分力方向判断;‚一级蜗杆传动和二级蜗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五)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1.识记: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蜗杆和蜗轮的结构。
2.理解:蜗杆、蜗轮常用材料的选择原则和防止失效的方法。
(六)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理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对象。
(七)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识记: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的意义。

第七章 轮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轮系、减速器的分类;掌握定轴轮系、较简单的周转轮系以及较简单的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转动方向的判断。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轮系的应用和分类
(二)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 减速器
三、考核要求
(一) 轮系的应用和分类
识记:轮系的概念以及轮系的类型。
(二)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1.识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式。
2.理解: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3.简单应用: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以及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三)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1.识记: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式。
2.理解: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3.简单应用:较简单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四)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1.理解:混合轮系中基本轮系划分的方法。
2.综合应用:较简单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八章 螺旋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以及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结构,螺杆和螺母的材料;理解滑动螺旋传动的失效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二) 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
(三) 螺杆和螺母的材料,以及螺旋传动的结构
(四) 滑动螺旋传动的失效形式
三、考核要求
(一) 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识记: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二) 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
识记: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
(三) 螺杆和螺母的材料,以及螺旋传动的结构
识记:螺杆和螺母的材料。
理解:螺旋传动的结构。
(四) 滑动螺旋传动的失效形式
理解:滑动螺旋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第九章 连杆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和连杆位置的运动条件进行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连杆传动的组成、应用及特点
(二)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性
(三) 铰链四杆机构的尺寸关系和形式演化
(四)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三、考核要求
(一) 连杆传动的组成、应用及特点
识记:连杆传动的特点。
(二)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性
1.识记: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理解:摇杆的极限位置和摆角;‚急回特性;ƒ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简单应用:利用作图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的极限位置、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以及死点位置;‚能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和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
(三) 铰链四杆机构的尺寸关系和形式演化
1.识记: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2.理解:曲柄存在的条件。
3.简单应用: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
(四)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理解: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综合应用: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或连杆位置进行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十章 凸轮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形式、特点、应用和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以及选择滚子半径和确定平底尺寸的原则;掌握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凸轮传动的组成、应用和类型
(二)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
(三) 用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四)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五) 凸轮传动的材料、结构和强度校核
三、考核要求
(一) 凸轮传动的组成、应用和类型
识记: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二)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选择
1.识记:凸轮与从动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凸轮的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及近休止角和从动件的推程、回程及行程的含义。
2.理解: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应用。
3.简单应用: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的位移线图绘制。
(三) 用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1.理解: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2.综合应用: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理论轮廓曲线和实际轮廓曲线的设计。
(四)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理解: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其与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的选择。
2.简单应用:运动作图法确定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五) 凸轮传动的材料、结构和强度校核
识记:凸轮传动的材料和结构。

第十一章 棘轮传动和槽轮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棘轮传动、槽轮传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棘轮传动
(二) 槽轮传动
三、考核要求
(一) 棘轮传动
1.识记:棘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
2.理解:棘轮机构的主要特点。
(二) 槽轮传动
1.识记:槽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
2.理解:槽轮机构的主要特点。

第十二章 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按所受载荷不同轴的分类;理解轴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轴的功用和分类
(二) 轴的材料
(三) 轴的结构设计
(四) 轴的强度、刚度计算
三、考核要求
(一) 轴的功用和分类
1.识记:轴的功用;‚心轴、传动轴和转轴的定义。
2.理解:根据受载情况举例说明心轴、传动轴和转轴的不同。
(二) 轴的材料
识记:轴的材料及选用原则。
(三) 轴的结构设计
1.识记:轴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内容。
2.理解:轴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3.简单应用:能正确进行轴的结构设计,能判别出不合理结构和错误结构并说明错误原因。
(四) 轴的强度、刚度计算
1.识记:轴的计算准则;‚轴上零件载荷的简化方法。
2.理解:轴的失效形式;‚轴在转矩和弯矩作用下所受应力的变化特征;ƒ轴的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的关系。

第十三章 滑动轴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滑动轴承按摩擦状态的分类、轴承座和轴瓦的结构、轴瓦的材料、润滑装置和润滑剂;理解混合摩擦润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混合摩擦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概述
(二)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三) 轴瓦(轴套)结构和轴承材料
(四) 滑动轴承的润滑
(五) 混合摩擦润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三、考核要求
(一) 概述
识记:滑动轴承按摩擦状态的分类;‚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二)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识记: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三) 轴瓦(轴套)结构和轴承材料
理解:对轴瓦结构的要求;‚对轴瓦材料的要求。
(四) 滑动轴承的润滑
1.识记:滑动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
2.理解:润滑的目的;‚润滑剂的选择原则。
(五) 混合摩擦润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1.识记:混合摩擦润滑向心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2.理解:混合摩擦润滑向心滑动轴承的计算准则。

第十四章 滚动轴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应用和代号;理解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滚动轴承类型和尺寸的选择方法及轴承的组合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滚子轴承的构造、类型及代号
(二)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承载能力计算
(三) 滚动轴承的组合计算
三、考核要求
(一) 滚子轴承的构造、类型及代号
1.识记:滚动轴承各种类型的特性和应用;滚动轴承代号,基本代号中的类型代号、内径代号及后置代号中的内部结构代号和公差等级代号。
2.理解: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原则。
(二)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承载能力计算
1.识记: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基本额定静载荷和当量动载荷的含义。
2.理解:滚动轴承的计算准则。
(三)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识记:轴承组合的支承固定方式;‚组合调整与预紧;ƒ轴承的配合与装拆;④轴承的润滑和密封目的。
2.简单应用:正确选择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并能分辨不合理结构和错误结构。

第十五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用途、类型和使用特点;掌握联轴器类型和型号的选择。
二、考核知识点
(一) 联轴器
(二) 离合器
(三) 制动器
三、考核要求
(一) 联轴器
1.识记:联轴器的功用和类型。
2.理解:刚性固定式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刚性可移式联轴器的结构特点;ƒ弹性联轴器的结构特点。
3.简单应用:会正确选择和确定标准联轴器型号
(二) 离合器
识记:离合器的功用和类型。
(三) 制动器
识记:制动器的功用。

第十六章 弹簧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弹簧的功用、类型和特性;理解弹簧的材料选用。
二、考核知识点
弹簧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弹簧的功用、类型和特性。
2.理解:弹簧的材料选用。

第十七章 机器速度波动的调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机械运转速度波动(包括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原因、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机械中安装飞轮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机械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二) 飞轮的作用和设计中的相关概念
三、考核要求
(一)机械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1.识记: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概念;‚机械周期性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概念。
2.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和调节意义。
(二)作用和设计中的相关概念
1.识记:平均角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
2.理解:机械中安装飞轮的作用;‚平均角速度和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ƒ最大盈亏功的计算方法。

第十八章 回转件的平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分类和质径积的含义;掌握回转件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
(一) 回转件平衡的意义
(二) 回转件的静平衡
(三) 回转件的动平衡
三、考核要求
(一) 回转件平衡的意义
识记: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回转件的静平衡
1.识记:静平衡的概念。
2.理解:静平衡的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静平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三) 回转件的动平衡
1.识记:动平衡的概念。
2.理解:动平衡的基本原理。

第十九章 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常见液压元件的功用。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二) 油泵
(三) 油缸和油马达
(四) 液压阀
(五) 液压辅助元件
三、考核要求
(一) 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1.识记: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2.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二) 油泵
1.识记:油泵的主要类型。
2.理解:油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 油缸和油马达
理解:油缸和油马达的功用和区别。
(四) 液压阀
理解:液压控制阀的功用和分类。
(五) 液压辅助元件
识记:液压辅助元件的功用。

第二十章 机械的发展与创新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机械功能原理设计以及系统传动方案设计。
二、考核知识点
(一) 机械系统及功能
(二) 传动方案设计
三、考核要求
(一) 机械系统及功能
识记: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 传动方案设计
1.理解:传动方案的选择原则;
2.综合运用:根据工程要求,能进行简单机械的设计。
三、题型举例(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考试时间:纸笔化考试,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按承载情况的不同,直轴可分为心轴、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2.凸轮机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
二、判断题(每空题1分,共10分)
1.如果小带轮为主动轮,传动比大于1,那么带传动的最大应力点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   )
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之一是蜗杆的端面模数与蜗轮的端面模数相等。(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____________。
A.K=1 B. K1
2.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A.缓冲、减震 B.传递运动和扭矩
C.防止机器发生过载 D.补偿两轴的不同心或热膨胀
四.简答与分析题(共15分)
1.试比较尖底、滚子和平底从动件的优缺点,并说明它们的适用场合?(6分)
2.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4分)
五、设计计算题(共20分)
1.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明确指出。(注:图示机构中的几何条件为)(5分)。

2.已知在某二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1轮为主动轮,4轮的螺旋线方向和转动方向如下图所示。为了使Ⅱ轴轴承上所承受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试确定1、2两轮的螺旋线方向和转速方向,2、3两轮轴向力Fa2、Fa3的方向,并将其标在图中。(共6分)

六、结构改错题 (共10分)
图示为用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外圆窄外圈窄边相对安装的轴系结构。试按例①所示,指出图中的其它结构错误。
说明:
1.轴承部件采用两端固定式支承,轴承采用润滑脂润滑,毛毡圈密封;
2.同类错误按1处计;
3.试按例①所示,至少指出5处错误,将错误处圈出并引出编号,并在图下做简单说明(倒圆角和倒角不计)。

●举例题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分)
1. 传动轴,转轴
2. 凸轮,从动件
二、判断题(每空题1分,共10分)
1. √ 2.X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D 2.B
四.简答与分析题(共15分)
1. 答:尖底从动件结构最简单,能实现任意预期的运动规律。但尖底极易磨损,故只适用于轻载、低速的凸轮和仪表机构中;(2分)
滚子从动件,将尖底接触时的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轻了磨损,改善了工作条件,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应用也最为广泛;(2分)
平底从动件,凸轮轮廓与从动件底面之间易于形成油膜,故润滑条件较好,磨损小;传力性能较好,传动效率较高,所以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但不能用于带有内凹轮廓的凸轮机构。(2分)
2. 答: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的模数(2分)和压力角(2分)必须分别相等。
五、设计计算题(共20分)
1. 解:
由于,因此存在一个虚约束,去掉EF杆(2分),再加上BCE是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构件。因此n=3,PL=4,PH=0。
F=3n-2PL-PH=(3分)
2. 解:
齿轮1的螺旋方向为左旋(1分) 转速方向如图所示(1分);
齿轮2的螺旋方向为右旋(1分) 转速方向如图所示(1分);
齿轮2的轴向力Fa2如图所示(1分);
齿轮3的轴向力Fa3如图所示(1分);

六、 结构改错题 (共10分)
(1) 缺少调整垫片;
(2) 轮毂键槽结构不对;
(3) 与齿轮处键槽的位置不在同一角度上;
(4) 键槽处没有局部剖;
(5) 端盖孔与轴径间无间隙;
(6) 多一个键;
(7) 齿轮左侧轴向定位不可靠;
(8) 齿轮右侧无轴向定位;
(9) 轴承安装方向不对;
(10) 轴承外圈定位超高;
(11) 轴与轴承端盖相碰。

第1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