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东林陈氏支谱图书:个个身怀绝技 湖州12人成省级非遗传承人
近日,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79名传承人被确认为第五批浙江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湖州民间文学1人,传统音乐1人,传统舞蹈2人,传统技艺6人,民俗2人,共12名传承人名列其中。
陈霸先的传说
传承人:蒋伯良
中学教师蒋伯良,1994年调到长兴县一所中学任校长后,开始了解陈朝历史,一接触历史,就被陈霸先的生平事迹震动了。他觉得陈霸先这个人物非常伟大,只要像《三国演义》一样,把他的故事写出来,陈霸先的形象就会成为长兴人的名片,于是,他为《长兴报》撰写陈朝崛起的故事连载39篇。
之后,长兴县委县政府成立文史咨询组,用文人特有的历史眼光和陈皇故里后人的责任感,阅史查志,探古访归,旁征博引,求实正源,在短短半年时间,撰写了数十篇有关陈霸先及陈氏宗族的论文。结集37篇论文和文献内部出版了《陈霸先研究文集(长兴卷)》。
荻港民间丝竹
传承人:杨培根
荻港民间丝竹是南浔区和孚镇特有的,由以家人为主的丝竹管弦队演奏。用二胡、弦子、月琴、横笛、竹箫、尚有小锣、响玲、木鱼等击拍器乐,以吹、拉、弹、奏等方式,演奏各种民间小调、戏曲及现代流行歌曲。不需化妆,不需道具,不需服装,也不限场地,只要几只条凳,坐下来即可演奏。据传承人杨培根口述,从他祖父杨三九传承下来已有五代传人,约有近百年历史。
杨培根十四岁跟祖父学习丝弦类乐器,因家有祖传规矩,凡小孩(不限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要学习吹、拉、弹、奏,所以他们一家人都会有一手。而后进的媳妇根据各有特长也要跟着学习,真正不会的也要学习打击击拍的器具。当年杨三九的三个儿子个个会一至二样乐器,现在杨培根的儿子、侄儿等都会吹、拉、弹,这样的家庭确实是少有的。
荻港民间丝竹演奏的曲调比较广泛,有《三六》《八拍》《四合》《山歌调》《拜香调》。乐器是二胡、笛子、月琴、三弦、木鱼、小锣等。
梅溪旱船
传承人:姜纪国
位于安吉东北部的梅溪镇,是传统旱船舞比较活跃的地方。1966年以前,梅溪境内村村有旱船队,年长的男子几乎个个会唱船歌,当地老百姓在干活时也常会摇起来、唱起来。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表演前,一般要先组织一个旱船队,扎一条船,成员共有八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即“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
今年55岁的姜纪国,是梅溪旱船的“非遗”传承人。他热爱旱船表演,1982年正式拜师学艺,能自编自唱,收集了民间旱船歌谣上百首。同时,他还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旱船扎制艺术,1995年起开始授徒。
梅溪旱船有很高的民俗学、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美术和民间艺术史研究价值。旱船的扎制集民间剪纸、手工技艺、绘画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珍品。
鄣吴金龙
传承人:于炳炎
正月舞龙是安吉县鄣吴镇的一方风情。鄣吴舞龙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时的龙会曾受吴昌硕先生的点拨,动作强烈、优美,深受群众欢迎,每年春节龙会都要走村串户进行演出。100多年来此项活动经久不衰,表达了群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1994年于炳炎倡议成立了鄣吴金龙龙会,他不断学习,把原来传统的舞龙路数由原来的不到10个路子发展到至今的35种,深受群众喜爱。在他的带领下,原来在家门口演出的金龙舞进了大都市,屡屡获奖,广受好评。
老恒和酿造技艺
传承人:李水荣
玫瑰米醋因为色泽艳丽似玫瑰而得名,是江南地区的特产,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并称中国四大名醋。百年老字号湖州老恒和酿造的玫瑰米醋有130多年历史,独特的发酵和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7岁的李水荣就是这项玫瑰米醋酿造技艺的传承人。
醋香柔和,鲜而微甜,不会掩盖菜肴原本的香味和鲜味,这是玫瑰米醋最大的特点。古法工艺酿造,更是保持了醋的“原味”。从1980年进厂做醋,直到退休,李水荣始终没有离开过醋坛子。而为了使古法技艺得以传承,只要年轻人愿意学,李水荣都会手把手传授,惟独对工艺的苛求一刻也没有放松。
东林柳编
传承人:陈水佳
东林柳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是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一带,据考证有200年历史。
东林柳编是一种用柳条(杨条)编织而成的农用盛器。根据容量大小和用途不同分别称“栲栳、笆斗、拎笆、四升斗、鞋扁”等,在江南水乡农村广泛使用。东林柳编制作过程有“前道”和“后道”之分。
东林柳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精制的柳编工艺品,具有民间美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东林柳编制作受到了很大冲击。柳编艺人大都年事已高而后继无人。加上原材料价格、人工工资、运输费用过高等因素,东林柳编手工艺制作已处于濒危状态。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传承人:郑小华
双林绫绢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的奇葩,其生产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正是绫绢业的发展,使南浔区双林镇很早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商埠巨镇。古镇区尚存的北栅码头和区内老绢巷、旧绢巷、新绢巷和、织漩漾等因绢而称谓的街区、地块,以及现今仍然还在生产经营的民间作坊、工厂,都显现了双林丝文化的底蕴和脉络。双林绫绢,从唐代起便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等地。
传承人郑小华17岁进绫绢厂,如今已有38个年头。当初放弃了房管所的工作,毅然投身绫绢织造。为了传承绫绢技艺,2006年,郑小华出资筹建绫绢艺术馆,免费对外开放。在展馆内,那些曾经被人视作废物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传承人:佘根法
南浔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糕点有定胜糕、桔红糕、糖年糕、雪饺、子孙糕、姑嫂饼、麦芽塌饼、会须蛋、十二生肖圆子等。在南浔古镇东大街百年老店“野荸荠”,能找到“南浔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佘根法。“野荸荠”糕点先后获得了“中华老字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称号。佘根法16岁就跟随师傅学习糕点制作,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
湖笔制作技艺
传承人:王晓华
湖笔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因产于湖州而得名。湖笔由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尤其是水盆和择笔。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选料精细,制作精工,尤其讲究锋颖。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
技艺传承人王晓华,从小跟母亲学兼毫水盆制作三十多年的日日月月,经王晓华制作出来的湖笔,数不胜数。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
传承人:陈达有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特别要求,其中鲜叶只能用春茶前期20来天的鲜叶。采摘一芽带一片或二片真叶,不带奶叶、鱼叶。由于叶片极薄,茎梗粗,杀青理条对温度有苛刻要求,否则非焦叶即红梗。做到叶不焦,梗不红,而又要保持叶张完整,除要求有正确的温度外,还要保持苛刻的湿度,需要极高的手感和手法。
陈达有是安吉有名的“炒茶人”,也是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人。从16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炒茶,在如今“机器换人”的潮流下,他依然坚守手工炒制白茶这一技艺,而且每年到了白茶上市季节,他的手工茶销售就会异常火爆。
长兴花龙船
传承人:吴益清
长兴县洪桥镇的花龙船制作精细,花团锦簇,以独特的方式在民间生生不息,成为端午里的一道亮丽风景。81岁的吴益清四十多年来共制作完成了花龙船200多艘,每一艘都装饰精美,极具观赏价值,每年的端午节前他就会带着徒弟们为村子赶制花龙船。如今已经高龄的他对于做花龙船仍是亲力亲为,参与每一个步骤,数十年如一日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乾元龙灯会
传承人:童宝松
“乾龙灯会”早在2009年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浙江省20个独具特色的传统年俗项目之一的民间活动。在乾元镇金鹅山村童家墩,无论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会舞龙技艺。由该村的省级非遗项目“乾元龙灯会”传承人童宝松带领的非遗桑叶龙舞龙队,年龄最大的成员已有83岁高龄,最小的则是23岁。
(据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德清新闻、长兴新闻、安吉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