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 我们在武汉
光明日报记者蔡闯、吴春燕、陆健、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张铮、王斯敏、安胜蓝、刘坤、张勇、王忠耀、陈怡、卢璐、姜奕名、光明网记者蔡琳、李政葳、季春红采录
这是普通人的故事。
如果没有新冠灾祸,他们会像往常一样,在春节假期和家人团聚,然后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一切都有序而普通。 但是,突然的瘟疫打破了平常,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武汉是抗疫的主战场、前沿。 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为了更多的家庭团聚幸福,无数的普通人加入到最美的逆行队伍中,共同形成抵御瘟疫、保护生命的伟大力量。
无论是白发院士,还是90后、00后医务人员,从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战地医生。 来自全国各地的42000多名医务人员忘记了声援武汉、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舍命救治患者,创造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医务人员为打赢武汉保卫战立下首功,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上阵是神圣的,撤退是光荣的,坚守珍贵。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仁心和亲情,给了冬春之交的荆楚大地无限温暖和必胜的信心。 防护服里的汗水、医疗护目镜上的雾、坐在楼道里的身影、指着落日余晖的手臂,都是他们留在武汉的记忆,永不磨灭。
在疫情肆虐期间,武汉按下了暂停按钮。 为了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城市运行,为了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志愿者、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行动起来,以百姓需求为己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在他们的努力下,收缴终于实现,病毒传播被阻断,无疫社区遍布无疫之街、无疫之城,武汉终于迎来了晴天。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方舱医院的运行、维护人员,因疫不离岗的公安干警,抢劫医疗垃圾的消防人员和环卫工人也在。 为了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他们竭尽全力。
还有英雄武汉人民。 他们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保卫家园的行动中,每一张脸都受到尊敬。 在城市宁静的夜幕中,所有窗户的灯光都值得仰望。 在瘟疫逝去的土地上,他们春耕汗水、复产忙碌,平时温暖庸俗,安慰逝者家属,迎接未来生活。
这就是我们今春的经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 我曾为信念而战。 是的,这一刻,我们在武汉。
南山:需要国家。 从今天开始必须去
1月18日17时45分,由广州南站开往武汉站的G1022次高铁缓缓驶离站台。 餐车里有乘坐两个辅助券乘车的特殊乘客。 一位是去武汉实地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另一位是他的助手苏越明。 16点30分刚刚结束广东省卫健委员会会议的钟南山说,他知道这一行的危机有多重,“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今天就要去”。
1月19日的武汉,天气很冷,有点阴天。 听取有关部门疫情通报,走访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钟南山仔细听、仔细听。 “他看起来皱着眉头,抿着嘴唇,他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苏越明回忆。
1月20日,大寒,84岁的钟南山没有更多的休息时间,“紧鼓密鼓”是对他当天北京之行的最好形容。 晚上21点30分,在央视《新闻1+1》网络采访中,钟南山向公众传递了“可以肯定已经有人感染的现象”“医务人员被证实感染”等很多重要信息。
70多天来,在广东召开的许多新闻发布会上都有他; 与国内专家共同研究判断病情,重症患者中有他;分享抗疫经验的国际学者连线上有他;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2019级新生面试还有他……疫情发生以来,他几乎没有过完全的睡眠,这是钟南山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对复阳患者的诊治有待进一步研判”“预计国内疫情不会出现第二波疫情高峰”……作为医生,应不断提醒人们密切关注。
院士、战士、国士、钟南山这些名字已经和他所热爱的祖国,和居住在这片热土上的英雄人民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武汉解除封锁,钟南山说,这是武汉人民和抗疫战士用生命和汗水交换的容易成果,感谢英雄的人民。 “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曙光在前,但不能掉以轻心。 我希望各国能尽最大努力应对疫情。 ”
李兰娟:我是传染病医生。 一定会去第一线
1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建议前往武汉治疗危重症患者。 很多朋友和同事担心,她已经73岁了,上抗疫第一线太危险了。 “我是传染病医生。 必须去第一线。 这个危险我必须冒! ”她立即带队前往武汉。
一线治病救人,让李兰娟痛心的是医务人员的感染。 当时有外科医生病情危重,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是细胞因子风暴的早期症状,患者全身器官处于缺氧状态。 ”李兰娟决定采用人工肝治疗。 3次人工肝治疗效果好,完全阻断他的细胞因子风暴,然后进行3次干细胞治疗,同时给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 最终,这位外科医生在住院治疗24天后好转出院。 “他是医务人员,救了他,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 ”李兰娟说。
武汉终于春暖花开了。 李兰娟认为,下一步要防范海外输入病例风险,防止疫情再次发生,“衷心希望我们努力共赢! ”。
沈壮海:校园再次沸腾,为武汉强身健体重启
进入武汉大学后,沈壮海已经在这个城市,这个校园里学习、工作、生活了30年。
他爱武汉,为了它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了烟火的气息、执着的心。 两个多月来的全城瘟疫,让这份爱更深更厚。
武大樱不因瘟疫而失色,武大学子在职责使命面前不会缺席。 作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在确保武大校园平安有序的同时,立即组成项目组,围绕抗疫关键现实问题、思想理论问题进行跟踪调查。 在媒体上发声回应民众关注,在研报中提出对策建议,为新学期讲授网络课程……他和许多学术界同行一样,致力于疫情防控。 让他自豪的是,在医疗救护、科研攻关、议政建言、志愿服务一线,到处都是武人身影,海内外武大校友也以各种方式支持母校和这座英雄城市。
“阴霾终将散去。 我们将竭尽所能,为美丽的校园再次沸腾,为英雄武汉强健重启! ”沈壮海吐露心声。
杜荣辉:白衣战士,冲在最前线
“我们是白衣战士。 冲向最前线。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说。 从1月3日开始,杜荣辉继续在病房治疗患者,即使累了也坚持咬牙坚持。 除了对患者进行氧疗、抗病毒治疗外,她和同事们还特别注重患者的护理。 每次查房,她都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状况,告诉他“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动作使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
杜荣辉告诉记者,目前肺科医院病房里还有八九十名患者,基本上都是轻症患者,压力比以前小多了。 但目前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有的患者基础性疾病多、免疫功能差、发病时间长,心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她每天都去病房,和患者们聊天,谈心,让他们的心平静下来。 “我们站在最后一个岗位,确保最后一批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杜荣辉说。
王光杰:螺丝钉,平凡却少不了
“元旦晚上,知道我要支援武汉,热闹的家人瞬间安静了下来。 首先,打破安静的是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父亲,“去吧。 去最需要你的地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1月26日,他从北京赶到武汉,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重症患者。 这一天,他和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牢牢守护在高危隔离病区,查看CT影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支持治疗,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
“都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也是平时地铁很拥挤的上班族。 有人说我们是白色天使,其实我们也有喜怒哀乐; 有人说我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其实我们也很害怕。 我想帮助普通单位需要帮助的人。”在王光杰看来,抗疫,人人都是螺丝钉,平凡却不可或缺。
杨微:这片土地,不能让给病毒
2月8日,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陶家岭社区下沉干部杨斯微接到组织通知,立即行动,成为武汉陶馨园小区的“黄背心”。
前期挨家挨户敲门检查,确定人数和健康状况,反复强调安全防范,到后期承担买菜、买药、送鱼等后勤保障,杨斯微的工作要面对发热患者,密切接触居民。 他坦白说,自己也考虑了最坏的情况。 “谁知道出了这扇门,外面会发生什么? 难怪妻子抱着我哭。 ”
一天到晚地跑,他把两只鞋磨破了。 整天忙的话,腰酸背疼的情况很多。 但杨斯微依然咬紧牙关,坚持“这片从小就爱的土地,不能让给病毒”。
虽然感到懊悔,但忘不了邻居的声音; 虽然想休息,但是不能放弃“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走进小区大门,把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里,只有听到“无所谓”的声音,杨斯微心里才踏实。
杨鹏:这是医生的本分,我想始终保持热血和豪情
4月8日,是中日友好医院援鄂疫情国家医疗队队员杨鹏来到武汉后的第60天。 作为心内科医生,在人生最特别的这两个月里,他经历了太多“第一次”。 第一次来武汉,第一次穿传说中的“猴子装”,第一次穿纸尿裤进病房,第一次和很多不同科室、不同医院的同事持续合作……但是,这些“第一次”的交换,患者一天比一天好,武汉一天好
40岁的年龄,20多年的党龄,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期。 在报名应援武汉一线的那一刻,杨鹏没有丝毫的犹豫,武汉也给了他很多感动和感悟。 “让坚强的患者知道了‘英雄的武汉人民’; 在真诚合作的同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医务人员高度信任面前,我作为医生感到最大的幸福。 ”。 杨鹏表示,临行“删明志抗疫”的决心——“这是医生的本分,我想始终保持这样的热血和豪情”。
叶勇:精准治疗,中医药疗效明显
2月19日,云南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叶勇被紧急选入武汉,作为重症急救专家组成员为武汉54家医院重症、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白天,他一个人进ICU病房精准治疗; 晚上,他优化修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的介入,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情的恶化率和死亡率。
2月24日,叶勇在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接诊患者时,发现10多名危重症患者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胃肠功能差,部分患者10多天大便不畅。 他很快开出了中医经典药方,患者服用两次就能通便,两三天后病情明显改善。
在他看来,中医重症监护效果明显,尽早介入,前移防线,合理使用呼吸机,可以降低病死率。
通过武汉抗疫,叶勇对中医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不想吃中药到索要中药,很多人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很多地方制定了促进中医发展的方案,中医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机遇。”
冯毕龙:患者生命健康,我们会用心呵护
来到雷神山医院的第三天,中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冯毕龙目睹一名进入病房的女患者倒在地上。 原来,这位患者的丈夫死于瘟疫,刚进医院的她非常紧张。
敏感的冯比伦很快意识到,患者第一次来雷神山医院时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需要情感疏导。 于是,他带领护理团队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在完成日常医疗救治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解除精神负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情对抗疾病。
一位叶某老人第一次来医院时,生活不能自理,护士们为他刮胡子、洗脸,照顾他的起居。 这让老人有点不好意思。 而且身体不舒服,饭也吃不下。 冯龙立即发现了这一情况,开始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过了一段时间,老人的心理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身体状况也一天比一天好。
“患者生命健康,我们会用心守护。 ”冯毕龙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如约而至。
潘绪武: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永远是坚强的卫士
武汉封锁城池,府河公安检查站成为保卫武汉北大门的坚强盾牌。 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府河公安检查站站长潘绪武带领全体民警,不怕疫情发生,克服严重警力不足、天气恶劣的困难,坚守岗位70多天。 工作中,有人主张无证通行,也有人抱着侥幸闯关,被干部们拦住劝回去。
一心为民、热心服务,是潘绪武的工作宗旨。 1月28日,随着严寒和沿途封锁,潘绪武等人先后两次驱车将生活医疗物资送往广州南方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驻地。 1月29日,一名危重症患者须前往武汉接受治疗,因交通管制无法进行。 求助府河公安稽查值班民警,潘绪武立即协调警车放行,黄陂至汉口刷卡点一律放行,及时将危重患者送往医院……在抗疫战场上,他带领检查站全体干警荣立集体三等功。
“现在武汉要解封了。 ”潘绪武说,“我们永远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卫士。 ”。
李长春:实现进驻誓言,是最值得自豪的
1月31日,包括李长春在内的8名消防员火线进入武汉火神山,成立消防救助站和党员突击队,李长春担任站长助理。 他们的任务是支持正在建设的火神山医院的运输、消防设施的安装,保证火神山医院的顺利建设和使用。 随后,李长春和战友们每天两次进入火神山医院检查电路和消防设施的安全状况。
进入三月以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为确保消防安全,3月11日和12日,他与指导员周晋杰带队进入患者挤满的医院病区进行检查。 每个人都知道,每进一个病房,感染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但他们8人、2人一组,穿着三级防护装备,4次进入病区,每次巡视病区4个多小时,排查了15个病区的所有病区和角落。
如今,火神山医院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李长春和战友们即将圆满完成任务。 “在火神山奋战60多天,百分之百保证火神山医院安全运行,实现进军火神山的誓言,是我们最自豪的事! ”李长春说。
黄宗华: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无愧于心
有26年党龄的黄宗华是武汉市的一名下沉干部。 2月9日,黄宗华抵达汉阳区龙阳街陶家岭社区,配合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开展走访调查、社区巡视、疫情通报等工作,开始为群众代购菜品和药品。 3月7日,黄宗华转战江岸区后湖街十大家社区。
家住后湖街十大家社区新生活商城小区的杨先生2019年做了搭桥手术,独居在家,需要药物来稳定病情,止痛。 为了老年人的健康,黄宗华必须买一模一样的药,药名相同也不能厂家不同。 为此,黄宗华把杨奶奶需要的辛伐他汀、盐酸饼干、尼可地尔片和洛芬顿片四种药包装好的照片放进手机里,驱车到汉口十几家药店,辛辛苦苦才买到。
黄宗华一直没空,每天都在社区里忙着操心。 “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履职,真心为老百姓服务,无愧于心。 ”黄宗华发自内心地说。
秘书:来这里,是保护“生命方舟”
从2020年1月开始,3万多名工人投身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员工走向秘密就是其中之一。 1月23日,得知公司要承担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时,他主动请缨,于大年初三从重庆返回武汉。
到了火神山,面对秘密工人和工人,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有序运转。 他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齐心协力,就能早日完成。”
火神山医院即将建成,秘密又参加了雷神山医院的建设。 之后,他加入维保队,进入红区维修医院的水电,更换了带有病毒的排风系统的滤芯。 “连现场的细节都很清楚。 来这里是为了保护《生命方舟》的顺利运行。 ”
从火神山医院转战雷神山医院,秘密地在两个“战场”上工作了近70天。 “人们都说我是英雄,我只是做了平凡人应该做的事。 ”他谦虚地表示。
王利:这次,我也寄希望于
穿着防护服在车内喷洒消毒液,帮助社区运送物资,接治愈患者出院……这是王利一天的日常生活。 从除夕到现在,一刻也没有休息过。
76天里,她跑了好几万公里。
瘟疫肆虐,“封城”迫在眉睫。 经历过汶川地震的王利放弃了回乡与母亲团聚的机会,留下来当了社区队的志愿者。 “突然,整条街都不响了,公共交通都停了下来。 我知道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一定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
汶川大地震那一年,王利还不满18岁。 “学校老校区坍塌,十多名同学失去联系。 ”她目睹了满目疮痍,也目睹了浴火的再生。
12年后,她决心传达浴火复活的希望。
争分夺秒,披星戴月,横穿马路,往返于社区和医院之间。 “不幸的是我们,最幸运的也是我们。 ”王利说,四川大地震时,解放军和志愿者带着希望走了。 “这次我也寄希望于你”。 她的眼神中,坚定,自信。
陶梦婷:我们还年轻,但有责任
播音员、防疫物资运输员、社区生活物资发放员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药学专业大二学生陶梦婷担任了大量的志愿者工作。 “我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现在她得了“病”。 我想为她做点什么。 ”贾斯汀说。
2月14日,陶梦婷进入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首次播出工作。 没必要进入机舱,但穿上防护服后,她不由得紧张起来。 她心里明白,无论如何,自己的声音也不能让患者感到不舒服。 为此,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没有播放经验,她反复进行朗读训练,并请了同一组的志愿者进行指导。 之后,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广播改为在家里录音,然后发送到方舱医院。 每一个字,她都要尽力而为,至少记录十次以上。
除了广播工作外,陶梦婷还承担了防疫物资装卸、社区生活物资发放的志愿服务。 “作为00后,我们还年轻,但我们有责任,经得起灾难的考验。 ”她说。
《光明日报》 ( 2020年04月08日10-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