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医学心理学自考大纲下载

2023年4月重庆医学心理学自考大纲在哪里找?重庆医学心理学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版本在重庆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就能找到。为了方便考生们复习,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将重庆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如下,不但提供了医学心理学大纲的完整内容,还提供了大纲下载版,以方便同学们保存使用。

02113医学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2009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医学心理学 02113 4 医学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医学心理学 胡佩诚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年版

1.上表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2113医学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2009版)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历史上医学模式转化的基本过程。

3.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观点。

4.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5.熟悉现代心理学诞生后的主要学派、产生的年代、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6.了解什么是心理现象。

7.掌握心理实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医学模式

一、概念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现代心理科学的诞生。

二、医学模式的转化

医学模式的概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5)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基本观点

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2)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3)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4)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护理的方法的运用。

二、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心身统一的观点。(2)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3)认知评价的观点。(4)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5)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6)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根据研究涉及的时间分类

(1)横断研究。(2)纵向研究。(3)回顾研究。(4)前瞻研究。

二、根据研究的手段分类

(1)观察法。(2)调査法。(3)测验法。(4)个案法。(5)实验法。

第四节医学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心理学的思想

1.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1)人贵论。(2)形神论。(3)性习论。(4)知行论。(5)情欲论。

南朝的刘緦设计了一个注意分配的实验。我国非文字智力测验,如七巧板、九连环,比世界各国的机巧板都要早。

2.西方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哲学。1852年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的著作。

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西欧的心理学主要有两条思想线索:一条是英法两国的经验论;另一条是德国唯理论的心理思想。

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奠定心理学、生理学及心理物理学基础的重要事件有:贝尔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差异论、缪勒的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学说、赫尔姆赫茨的视觉三色说和听觉共鸣说。

二、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演变

1.构造主义。2.功能主义。3.行为主义。4.完形心理学。5.精神分析。6.皮亚杰学派。7.人本主义心理学。8.认知心理学。

三、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191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了心理学课,陈大齐教授首次建立了我国的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系。1921年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192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的杂志《心理》。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四、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初创阶段(19世纪80年代一20世纪20年代)。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有;1883年魏特曼(Witmer)在美国建立第一个儿童心理学实验室;1889年创办美国《临床心理杂志》;1890年卡特尔首先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1908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

第二个阶段是应用阶段(20世纪20年代一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大大发展起来。许多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不但在战时成为受欢迎的专业人员,在战后也成为某些退伍军人管理局中的最大雇主。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医学心理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如1977年行为医学研究会的成立,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恢复成立。

第五节心理实质

一、心理现象

1.心理现象的概念。

2.心理过程的概念。

3.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二、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是演化的结果。

有生命的物质。心理现象的发生。

2.动物心理的发展

(1)感觉阶段。(2)知觉阶段。(3)思维萌芽阶段。

三、意识的起源与特征

1.意识起源:(1)劳动在人类意识发展中作用。(2)语言在人类意识中的作用。

2.意识的特征:(1)概括性。(2)目的性。(3)主观能动性。(4)社会制约性。

四、个体心理的发展

1.遗传和环境。2.成熟和学习。

五、心理实质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1)脑的重量:动物越高级,脑重占体重的比例越大。

(2)大脑皮质的发展。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六、脑科学的研究

1.毁损与生化研究。2.割裂脑的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1.医学心理学概念。

2.医学模式的转化。

3.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心理现象。

6.动物心理的发展。

7.心理实质。

8.脑科学的研究。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医学心理学概念;心理现象。

2.领会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脑科学的研究。

3.简单应用

医学模式的转化;动物心理的发展。

4.综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实质。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的一般特性。

3.掌握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4.掌握知觉的基本特征。

5.掌握影响痛知觉的心理社会因素。

6_熟悉感觉和知觉障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感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一般特性

1.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2.时间特性:潜伏期;感觉后效;

三、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联觉。(5)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第二节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三、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分类,根据参与知觉的多种分析器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依据知觉对象存在的形式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疼痛是个体对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疼痛与简单的感觉不同,属于知觉范畴。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早期经验、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情绪、注意、暗示、人格特点、文化教育等。

四、错觉

错觉的概念。错觉的举例。

第三节感觉与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2)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

二、知觉障碍

(1)错觉。(2)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

三、考核知识点

1.感觉的概念。

2.知觉的概念。

3.感觉的一般特性。

4.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5.知觉的基本特征。

6.影响痛知觉的心理社会因素。

7.感觉和知觉障碍。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感觉的概念;知觉的概念。

2.领会:感觉的一般特性;感觉和知觉障碍。

3.简单应用: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4.综合应用:影响痛知觉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三章记忆、思维与想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记忆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3.了解根据记忆的规律说明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4.熟悉思维的概念与分类。

5.了解在解决问题中思维过程的主要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记忆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2)运动记忆。(3)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

(二)根据输入信息、编码、加工方式的不同和储存时间长短分类

(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三、记忆过程

(一)识记

1.分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影响识记的因素

(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理解对识记的影晌。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4)复习的影响。

(二)保持和遗忘

1.保持

2.遗忘

(1)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

(2)抵制遗忘的方法: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要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三)再认和回忆

第二节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性

(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二、思维的形式

(一)概念

(二)判断

(三)推理

三、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二)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可以把思维分为:(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分类,可以把思维分为:(1)习惯性届维。(2)创造性思。

四、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和概括

五、解决问题的思维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1)知觉特点的影响。(2)定势。(3)功能固着。(4)迁移。

第三节想象与创造

一、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二)想象与表象

二、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

三、创造

(一)什么是创造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

(三)创造力及其测量

(1)变通性。(2)独特性。(3)流畅性。

三、考核知识点

1.记忆的概念。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

4.影响识记的因素。

5.抵制遗忘的方法。

6.思维的概念。

7.思维的特性。

8.思维的形式

9.思维的种类。

10.思维的过程。

11.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12.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13.想象的概念。

14.想象的种类。

15.创造的概念。

16.创造力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性;思维6

形式;思维的种类;思维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2.领会

影响识记的因素。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种类。什么是创造?创造力白

特点。

3.简单应用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4.综合应用

抵制遗忘的方法。

第四章情绪与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情绪、情感及其分类。

2.熟悉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和心身健康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定义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

2.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

3.情绪、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不是态度本身。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1)肯定与否定。(2)积极与消极。(3)紧张与轻松。(4)强与弱。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一)根据情绪性质分类

(1)快乐。(2)愤怒。(3)悲哀。(4)恐惧。

(二)根据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2)激情。(3)应激。

(三)情感根据社会内容的性质分类

(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

第二节情绪的外部表现及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外部表现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观察:⑴口部:快乐、厌恶。(2)眼部:忧愁。(3)前额:惊奇。

(二)身段表情

(三)言语表情

二、情绪理论

(1)詹姆斯一兰格理论。(2)坎农一巴德理论。(3)情绪的认知理论。(4)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

第三节情绪、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二、情绪、情感对心身徤康的影响

三、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四、心理学对情绪调节的启示

1.认知调节。

2.恰当渲泄法。

情绪疏泄的途径主要有:(1)倾诉。(2)哭位。(3)笑口常开。(4)适当的运动。

3.音乐疗法。

4.放松训练法。

三、考核知识点

1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2.情绪与情感的理解。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4.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6.情绪的外部表现。

7.情绪理论。

8.情绪、情感的作用。

9.情绪调节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理解。

2.领会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

3.简单应用

情绪理论;情绪、情感的作用。

4.综合应用

情绪调节的方法。

第五章人格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什么是人格及其特性

2.了解什么是能力

3.了解气质与分类及其意义

4.了解什么是性格及其特征

5.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6.掌握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及标志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性

第二节人格诸方面

人格的概念。

一、能力

(1)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2)能力与智力的变异。

二、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关于气质的分型。

(3)气质的意义。

三、性格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特征。

第三节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二、动机

心理学家将动机冲突归为三种基本类型: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第四节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格形成的概念和特点

二、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1)遗传潜能。(2)共同经验。(3)独特的经验。

三、考核知识点

1.人格的概念。

2.人格的特性。

3.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4.气质的概念。

5.气质类型。

6.气质的意义。

7.性格的概念。

8.性格的特征。

9.需要的概念与层次学说。

10.动机冲突归为三种基本类型。

11.人格形成的标志。

12.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特性;能力与智力的概念;气质的概念;气质类型;

性格的概念。

2.领会

动机冲突归为三种基本类型;性格的特征。

3.简单应用

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人格形成的标志。

4.综合应用

气质的意义;需要的概念与层次学说。

第六章心理卫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卫生的概念

2.了解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简史

3.熟悉不同阶段心理卫生的主要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卫生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提出

(二)心理卫生的意义

(1)有助于心理疾患的防治。(2)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3)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简史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1)病理学角度。(2)统计学角度。(3)“文化学”角度。

(二)健康心理的标准

我国的心理学家从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有5条标准值得重视,这就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第二节优生与胎教

一、人口质量与优生

1.人口数量。

2.人口质量。

3.优生学的概念。

4.优生的措施。

二、胎教

1.胎教的概念.

2.胎教的理论基础。

3.胎教的方法:

(1)音乐胎教。(2)运动胎教。(3)言语胎教。

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一、儿童心理卫生

1.儿童时期心身发展的特征

(1)新生儿期。(2)乳儿期。(3)婴儿期。(4)幼儿期。(5)学龄期。

2.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爱抚是儿童重要的心理需要。(2)关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3)关于儿童寄养问题。

3.儿童期的心理保健

(1)抓住关键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2)家长与教师的身教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卫生.

1.青少年心身发展的特点

2.心理发展快,心理功能不断完善

(1)认知全面和均衡发展。(2)情绪体验敏感而不稳定。(3)人格逐渐形成。⑷性心理不断成熟。

3.青少年心身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学习问题。(2)情绪、情感问题。(3)恋爱与性的问题。

4.青少年的心理保健

(1)青少年自身的不断学习。(2)父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3)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中年心理卫生

1.中年人的心身发展特点

(1)生理上从成熟走向衰退。(2)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3)个性的成熟与稳定。

2.中年人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下降。(2)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3)人际关系错综复杂。(4)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3.中年人的心理保健

(1)建立可行的保健制度和监测体系。(2)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四、老年心理卫生

1.老年心身发展特点

(1)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2)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认知功能下降。

2.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1)不适应离退休生活。(2)主观健康评价差。(3)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和谐。(4)对死亡的恐惧。

3.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1)确立生存意义。(2)适度锻炼运动。(3)加强人际交往。

三、考核知识点

1.心理卫生的概念。

2.心理卫生的意义。

3.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4.健康心理的标准。

5.人口质量与优生。

6.优生的措施。

7.什么是胎教。

8.胎教的理论基础。

9.胎教的方法。

10.儿童心理卫生。

11.青少年心理卫生。

12.中年心理卫生。

13.老年心理卫生。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心理卫生的概念;人口质量与优生;优生的措施;什么是胎教?胎教的理论基础。

2.领会

健康心理的标准。

3.简单应用

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儿童心理卫生;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年心理卫生;老年心理卫生。

4.综合应用

心理卫生的意义;胎教的方法。

第七章心理应激与调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和模式过程

2.了解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

3.了解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4.熟悉心理应激的调节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应激的概念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三、心理应激源

可分为四类: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第二节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一、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这些行为反应分成两类:(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2)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二、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

(1)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2)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系统。(3)免疫系统。

第三节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与健康

心理应激同人的健康有密切联系。

二、心理应激对人身体健康影响特征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

2.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

3.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第四节心理应激与调节

一、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二、积极的应对方式

三、改善心理环境

四、防御机制

五、学会放松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心理应激的概念。

2.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3.心理应激对人健康的影响。

4.如何调节心理应激。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心理应激的概念。

2.领会

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3.简单应用

心理应激对人健康的影响。

4.综合应用

心理应激的调节方法。

第八章心身疾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

2.掌握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3.了解心身疾病的诊断。

4.了解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5.掌握A型行为特征。

6.掌握C型行为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的概念与特征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三、当前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特点

第二节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一、负性情绪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二、人格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1.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

2.C型行为与肿瘤的关系。

三、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四、身体器官的脆弱性

第三节心身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预防原则

心理所涉及的心理方面有(1)患者的人格。⑵患者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3)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事件)。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主要围绕三个目标:(1)努力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例如消除应激源。(2)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3)努力矫正由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

三、考核知识点

1.心身疾病的概念。

2.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3.心身疾病的诊断。

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5.A型行为特征。

6.C型行为特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心身疾病的概念。

2.领会

A型行为特征;C型行为特征。

3.简单应用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4.综合应用_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第九章心理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评估的定义。

2.熟悉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3.熟悉心理评估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4.掌握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5.掌握信度、效度、常模的概念。

6.了解心理测验误差来源。

7.掌握常用的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的名称,熟悉这些量表的基本情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二、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

心理测验法

三、心理评估的使用者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专业知识。(2)心理素质。

第二节心理测量概述与发展简史

一、心理测量的概念

二、心理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根据测验目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诊断性测验等几类

二、根据测验材料性质,心理测验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三、根据测验方法,心理测验可以分为问卷法、操作法和投射法

四、根据测验组织方式,心理测验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第四节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常模

一、信度

信度的概念

(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评分者信度。

二、效度

效度的概念

(1)效标效度。(2)构想效度。

三、影响信、效度的因素

(1)误差的概念。(2)导致误差的因素:施测条件、主试和被试。

四、常模

第五节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一、标准化原则

二、保密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第六节智力测验

常用智力测验包括:

(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幻比奈智力量表。(3)其他智力测验·包括非语言的智力测验、婴幼儿智力发展量表、文化公平的智力测验等。

第七节人格测验

一、客观性测验

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2.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一PF)。

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二、投射测验

第八节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大致可分为单项测验和成套测验。

第九节临床评定量表

一、评定量表的概念

二、根据评定者的性质,评定量表可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

三、考核知识点

1.心理评估的定义。

2.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3.心理评估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4.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5.信度、效度、常模的概念。

6.心理测验误差来源。

7.常用的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评估、信度、效度、常模的概念。

2.领会: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心理评估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常用的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3.简单应用:心理测验误差来源。

4.综合应用: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第十章心理治疗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治疗的概念。

2.熟悉常用心理治疗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

3.熟悉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

4.掌握临床心理咨询的概念。

5.熟悉心理咨询的手段与基本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发展状况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心理治疗简史

(三)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

(1)从业人员多。(2)机构设置多。(3)专业分工细。

(四)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1)健康与医学模式的转变。(2)社区医疗的发展。(3)脑科学的研究。

二、心理治疗的性质、区分与适应证

(一)性质

(1)自主性。(2)学习性。(3)实效性。

(二)区分

1.心理治疗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三)适应证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

1.按理解分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的心理治疗。

2.按形式分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3.按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分可以分为觉醒治疗和催眠治疗。

第二节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学派

(一)关于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1)潜意识。(2)前意识。(3)意识。

(二)关于人格结构

人格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原我)、自我及超我。

(三)关于心理发展

(1)婴儿期(口欲期)。(2)幼儿期(肛欲期)。(3)学前期(崇拜性器期)。(4)青少年期(潜伏期)。(5)成年期(生殖期)。

二、行为主义学派

1.经典的条件反射。

2.学习理论:(1)频因律。(2)近因律。

3.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三、人本主义学派

(1)实现的趋势。(2)自我概念。(3)充分体验。

第三节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therapy)

(一)自由联想

(二)梦的分析

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Z.日间活动残迹的作用。3.潜意识内容的反映。

离奇的梦境,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6类。

(1)象征。(2)移置。(3)凝缩。(4)投射。(5)变形。(6)“二次加工”。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行为疗法的概念

(二)行为疗法的类型

(1)应答性行为疗法。(2)操作性行为疗法。(3)替代学习疗法。(4)自我调节(控制)技术。

(三)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

(1)系统脱敏法。(2)冲击疗法。(3)厌恶疗法。(4)标记奖励法。(5)放松训练。(6)生物反馈疗法。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点

(1)以人为中心。(2)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3)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的主要技术’

(1)真诚。(2)无条件积极关注。(3)同感的了解。

四、其他疗法

(一)催眠疗法

(1)催眠疗法的历史发展。(2)催眠疗法的理论基础。(3)催眠疗法的主要适应证。(4)催眠的分类。(5)催眠易感性的测定。(6)催眠诱导技术。(7)催眠过程的实施。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概念。

(1)认知疗法的历史与现状。(2)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3)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与技术。

第四节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

—、治疗关系的建立

心理治疗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并不等于一般的友谊关系。其主要特点为:

(1)单向性。(2)系统性。(3)正式性。(4)时限性。

二、心理治疗的原则

(1)信任原则。(2)保密原则。(3)计划原则.(4)针对性原则。(5)综

合原则。(6)灵活原则。(7)“中立”原则。(8)回避原则。

三、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1)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3)要有丰富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4)要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5)要遵守职业道德。

第五节临床心理咨询

一、临床心理咨询概述一

(一)临床心理咨询的意义

(1)解决紧张应激压力的主要手段。(2)防治心身疾病。(3)心理卫生知

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咨询的方式

(1)门诊心理咨询。(2)信函心理咨询。(3)电话心理咨询。(4)专题心

理咨询。(5)互联网心理咨询。

二、心理咨询的手段与内容

(一)心理咨询的手段

(1)宣泄。(2)领悟。(3)强化自我控制。(4)增强自信心。

(二)不同对象的临床心理咨询

(1)儿童少年咨询。(2)青年咨询。(3)中年人咨询。(4)老年人咨询。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1)问题探索阶段。⑵分析认识阶段。(3)治疗行动阶段。(4)结束巩固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

1.心理治疗的概念。

2.心理治疗简史。

3.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

4.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5.心理治疗的性质。

6.心理治疗适应证。

7.心理治疗的分类。

8.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基础。

9.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

10.人本主义学派理论基础。

11.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方法。

12.行为主义的治疗主要方法。

13.以人为中心疗法主要方法。

14.催眠疗法的概念。

15.认知疗法的概念。

16.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

17.心理治疗的原则。

18.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19.临床心理咨询的意义。

20.心理咨询的方式。

21.心理咨询的手段。

22.不同对象的临床心理咨询。

23.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简史;国外心理治疗的现状;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心理治疗的性质;心理治疗适应证;心理治疗的分类。

2.领会

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临床心理咨询的意义;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咨询的手段;不同对象的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什么是催眠疗法;什么是认知疗法。

3.简单应用

心理治疗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心理治疗的原则;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4.综合应用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方法;行为主义的治疗主要方法;以人为中心疗法主要方法。

第十一章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了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3.掌握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各种形式。

4.熟悉人际沟通的过程。

5.掌握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

6.掌握医患关系的定义与意义。

7.掌握医患关系模式。

8.熟悉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

9.了解医患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10.熟悉医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11.掌握遵医行为,熟悉其影响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原则包括: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景控

制原则。

第二节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提供了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

2.人凭借人际沟通交换信息、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

3.人际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

一、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1.言语沟通。

2.非言语沟通。

二、人际沟通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人际沟通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背景。人际沟通障碍可能会发生在沟通的任何一个环节。

第三节医患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与意义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

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2.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

二、医患关系模式

通常将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的模式:

(1)主动—被动型。(2)指导—合作型。(3)“共同参与”型。

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同特定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模式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从一种模式转向另一种模式。

三、医患交往

1.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言语形式的沟通和非言语形式的沟通。

2.医患交往的两种水平: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

四、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医患交往时的不良心理状态。

2.医患双方的期望不能得到满足。

3.医患双方的异常心理。

4.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

从心理方面而言,为改善医患关系,医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尊重患者、理解患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2.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

3.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

4.向大众进行医疗知识的普及。

第四节医患沟通

—、言语沟通技巧

1.有效倾听。

2.善于引导患者谈话。

3.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少用闭合式谈话。

4.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5.注意沟通的完整性,重视患者反馈信息。

6.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

7.善于使用积极的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言语。

二、非言语沟通技巧

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包括:有效利用副语言、保持目光接触、通过面部表情沟通、运用身段表达沟通、人际距离、身体接触。

三、沟通能力提高

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是避免医患冲突、提高遵医行为的有效途径。

第五节遵医行为

一、遵医行为的概念

二、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1.医患关系。

2.医患沟通障碍。

3.患者对自己的身心不适的性质和最佳治疔方案的认识。

4.患者的遗忘。

5.药物本身的特点。

6一治疗方案的特点:

(1)治疗方案的复杂性。

(2)那些看起来“专业”一些的治疗方案有较高的遵从率。

(3)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时,可能会产生心理阻抗。

(4)医生针对性的建议更可能使患者遵从。

三、考核知识点

1.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3.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各种形式。

4.人际沟通的过程。

5.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

6.医患关系的概念与意义。

7.医患关系模式。

8.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

9.医患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10.医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11.遵医行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医患关系的概念;遵医行为的概念。

2.领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医患关系的意义;医患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3.简单应用:人际沟通的过程;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医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4.综合应用: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各种形式;医患关系模式;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二章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2.掌握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的常见类型。

3.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4.熟悉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5.熟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趣措施。

6.掌握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7.熟悉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8.掌握康复心理学的定义。

9.熟悉伤残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心理护理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患者角色与求医行为

一、患者角色.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患者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1.患者有权要求减轻或免除日常社会责任。

2.患者有权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依赖他人。

3.患者有义务力求尽快疫愈。

4.患者有义务采用适当的方式战胜疾病。

5.在疾病康复后个体有义务重新承担以前的社会角色。

二、患者角色的转换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主要有如下5种类型:

1.角色行为阙如。

2,角色行为冲突。

3.角色行为减退。

4.角色行为强化。

5,角色行为异常。

三、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1.对症状的体验、注意以及症状解释。

2.症状的质和量。

3.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Xt认知的影响

二、对情绪的影响

三、对意志特征的影响

四、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第三节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与对象

二、心理护理的目标

(1)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2)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3)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

(4)提高患者适应能力。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

1.服务性原则。

2.交往性原则。

3.启迪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自我护理的原则。

四、心理护理的程序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第二步,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个人、家庭或社会环境中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判断;第三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要兼顾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第四步,对护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进行及时评估,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心理护理的方法

1.—般性心理护理方法,是针对所有的护理对象都可以使用的共通方法,包括: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强化病人的心理支持系统。

(3)挖掘患者自身的积极因素。

(4)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5)加强健康教育。

2.治疗性心理护理。

第四节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

一、焦虑

二、恐惧

三、悲哀

四、孤独

五、绝望

六、否认

七、自尊紊乱

第五节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根据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第六节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一、急性患者

二、慢性患者

三、手术前、后患者

四、传染患者

五、恶性肿瘤患者

六、临终患者

大多数人在面对死亡时,会经历几个类似的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

第七节康复心理学概述

一、康复心理学概述

二、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心理应激源与残疾的关系。

2.研究康复对象的心理。

3.研究心理治疗在康复中的作用。

4.康复心理评估。

5.对康复对象友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

6.研究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手段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三、伤残病人心理变化

患者残疾后,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心理休克、否认、愤怒、抑郁、自卑和自责、退化、适应。

四、伤残患者的心理护理

1.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

2.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

4.建立社区辅助支持系统,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考核知识点

1.心理护理的概念。

2.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3.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的常见类型。

4.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5.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6.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7.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8.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9.康复心理学的概念。

10.伤残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心理护理措施。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护理的概念;康复心理学的概念。

2.领会:患者的权利与义务;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Mi临床各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伤残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和心理护理措施。

3.简单应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4.综合应用: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的常见类型;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2023年4月重庆自考02113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免费下载链接已在本文开头提供,下载后即可查看。若提示下载错误,可联系客服咨询。手机下载后如打开显示为乱码,请在手机下载WPS或QQ阅读之类的文档阅读APP。重庆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是自考复习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同学们务必仔细阅读。如医学心理学大纲调整、变动,以重庆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更多大纲相关内容请关注“重庆自考大纲”栏目。

以上就是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整理的医学心理学自考大纲下载,仅供学习参考哦,如果需要下载这医学心理学自考大纲下载考试大纲,可以点击这里(自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