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般若心经讲记【连载之五】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我们从「观世音」这个名字,就可以把它千变万化,是不是?叫观世风、观世雨,行不行啊?一法就是无量法,一观一切观。

如果有人用禅宗请法的方式,问:「师父啊,请你给我印证一下我证果了没有?」我说:「你证什么果啊?」「我发觉观世音就是观世风。

」好,我告诉你,「你解脱了」,是不是啊?但你必须是自性流露,你不能依样画葫芦——他叫观世风,你也来找师父:「师父啊,我叫观世雨。

」你给我靠边站。

同样一个人回话,师父给他印证不一样,你必须是自性流露,你不能跟着人家后面依样画葫芦。

大家明白了吗?有道无道,自己知道。

当然有那些不懂大法的还要挖苦讽刺——你们「观世风」来了没有啊?我们不要害怕,明白吗?

现在回到这个「观自在」。

明白了「观」,明白了「观世音」,你当下得自在,「自在」是谁啊?是你自己!没有哪一法不是你,你自在不自在啊?没有生也没有死,我们可以随缘示现生和死。

「自在」既是我们的本体,又是我们的妙用,做牛做马是不是自在啊?他造牛业就做牛,造马业就做马,圆顿大法看来,没有一法不自在。

如果他造了牛业却要去做鸡,自在不自在啊?那就不自在了。

他一定顺着自己的习气来。

如果造牛业的人不能做牛,造马业的人不能做马,那你修佛能不能成佛啊?也不能那!这就是妙法。

所以圆顿大法之妙啊,与分别法之妙天地之别,但是通过分别法这个妙啊,可以把我们引导到圆顿大法之妙,是不是?我们可以自在地把握自己。

如果成佛了以后还不能现牛相、马相,你自在不自在啊?你凭什么去教化众生啊?自在示现牛马猪羊之相,造业受牛马猪羊之报,都叫「自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任意选择。

「菩萨」二字,讲全了叫「菩提萨埵」,音译而来。

菩提译为觉悟;萨埵译为有情。

所以「菩提萨埵」,意译为「觉有情」。

含有二义:

一种是从名字义观照,是觉悟的有情、觉悟的众生,这是菩萨的自利功德。

愿身菩萨有二:一是过去世中已经成就了菩萨果位,今生乘愿再来,借凡夫相教化众生。

二是今生以凡夫身听经闻法,明白「如来藏」道理,当下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这叫「愿身现来」的菩萨(不叫再来),当下兑现。

这叫觉悟的有情。

第二种含义呢,是把「觉」作为动词理解,「觉有情」就是教育众生,度化有情。

这是菩萨的利他功德。

那么到了佛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菩萨是「分真即佛」。

我们平常所讲听经闻法当下成佛,是指成「分真即佛」。

注意,这个分真即佛不是天台宗的分真即佛,不要混为一谈——我们将圆满佛比喻为100分,分真即佛比喻为60分,70分,其实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

他最低保障线是不落三恶道,或者不落六道轮回。

其实按照佛来定位,凡是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都是七住位,乃至七地位以上的菩萨,这不用怀疑49。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行」呢,有些人老在问,到底是念xíng还是念hèng啊?我告诉你们,念xíng也好,念hèng也好,你念什么都好。

这就是心法。

讲经说法,「依义不依语」。

这个「行」呢,就是观世音菩萨在见道以后,修行心地法门,是说行持功夫50。

「深」:是他行持功夫的境界。

这个「深」,解释为究竟圆满。

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正法明如来)。

这个「深」,一定是究竟圆满;不能解释为是什么初住位、初地位,那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他是圆满如来果位,叫「行深」,彻法源底之深。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说明「行深般若波罗蜜」,这是什么境界呢?「照见」是一见一切见,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圆满一体。

没有讲看见,没有讲听见,是「照见」。

「照」字,上面是「昭」,下面四点水,是表心。

「照」是一心昭彰,也就是说破了整个宇宙人生的秘密51。

这里要澄清有些法师对这部《心经》的判位,把它判为什么初地位、初住位是没有道理的,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从明心见性开始进修般若法门;在闻的当下即已是七地以上的菩萨。

怎么说是什么初住位的菩萨?菩提还退转吗?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也叫「五阴」。

「蕴」字的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个绞丝,都是些纠缠人的东西;中间是个日,表智慧;下面是个皿字,表工具。

重重复复,把智慧包在中间,所以「蕴」呢,带有阴暗之义,非智慧而不可见。

所表之义为:任何一法都包容无量法。

注意,这个茶杯是一块铁,它里面有金银铜铁钙镁铝锌,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它少不少一法啊?一法就是无量法,所以带有「蕴」之义,是不是?也就是受想行识每一蕴,是不是都包含无量法啊?所以「蕴」还带有集合之义。

本是无量的法,凡夫只执着于一时、一处、一世、一法,所以叫「蕴」。

那么,十法界有无量蕴;无量就是无量。

可是无量的蕴,无量的法怎么讲啊?万佛出世也讲不清啊;即使你能讲得清,我们这些人有没有福报去听啊?所以佛把无量法无量蕴,归纳为「五蕴」。

「色蕴」,是表无情法,后面的「受、想、行、识」这四蕴是表「心蕴」,其实就是一个念。

佛为了面对客观,启发众生,硬是把一个念、把无量的法分为色、心这两法、这两蕴,所以「五蕴皆空」也叫作「二蕴皆空」,对不对?那么在色蕴里,又包含地水火风这四蕴。

如果我不叫「五蕴皆空」,我叫「八蕴皆空」,对不对?能认识这一点,这五蕴皆空已经明白了一半。

「受蕴」,是六根对外界的第一念感受。

比如说,看到灯光,眼睛是不是就有感觉啊?第一念叫「受」。

当你开始思维:「啊,灯光怎么是白的?电灯泡不是圆的呀?」当有了二念、三念、四念这种分别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已经变成「想蕴」,这是按照身心对外界感受的次第而言。

那当眼睛离开了灯光,不看也不想的时候,这个灯很亮,这个意识心还在不在了?不在了。

比如,现在听到声音了,声音来了,是不是就把这个光忘记了?虽然忘记了,「这个灯很亮」,这个念在不在啊?一定在,就是在第八识。

其实,时过境迁,离尘无体,这是方便法。

如果离尘无体的话,那你在这儿听我讲经就白听了,反正你出了讲经堂就没有了。

如果离尘无体的话,我们修行干什么?行善或者作恶,都不受报应。

那么讲到究竟法,我们的意识心时过境迁,看起来好像没有了,其实还在,在第八识里,就是我们的种子仓库,叫做「识蕴」。

我们无量劫以来动的一切念,讲的一切话,做的一切事,一样不少,都在阿赖耶识这个仓库里。

如果这些东西有形有相,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幸亏它无形无相。

那么什么是「行蕴」呢?就是第七识,通过它的搬运功德,把我们的受想这六种意识心,而储存到第八识。

现在采取对治法,既要通过眼耳来听经闻法,又要通过第七识搬运到第八识仓库里去。

当我们在中阴身期间,肉团身无明壳销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妄识心随之灭尽,在我们阿赖耶识里的此刻听经的这个金刚种子,现量功德现前,当下成就。

那么「五蕴皆空」,佛曾经将虚空比喻为真空,但虚空是不是真空啊?不是。

虚空也是由真心所变现出来的有形有相之色法。

它有什么相啊?很空旷通达,是不是啊?真空连空相都没有。

虽然虚空也是色法,可是与其它色法相比较,虚空比喻为真空最合适不过了。

在这里,「五蕴皆空」的「空」,应该解释为真空;也就是《楞严经》所讲:「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五蕴皆空」是不是讲「性色真空」啊?性受真空、性想真空、性水真空、性X真空;X是表无量法呀。

真空,当下就是一个真空,就是一个真性。

「五蕴皆空」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真空就是「阿」,「五蕴」就是「弥陀」。

「五蕴皆空」当下就是「如是我闻」;「空」就是「如」,「五蕴」就是「是」,「五蕴皆空」当下就是「如来」;「五蕴」就是「来」,「空」就是「如」。

照见五蕴皆空,你就是「如来」;你不懂得五蕴皆空,你是什么啊?你是「如来藏cáng」。

真正读懂《法华经》《楞严经》,你会感到一切经典都是无聊,连《法华经》《楞严经》都是无聊。

讲来讲去就这一句话,这是真的。

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你读十部经、一百部经就感到趾高气扬——我读了三藏十二部经——有这种念头的人都是些佛呆子,一句经都不懂52。

你把「经」读懂了以后,什么经都不想读。

换句话来讲,你讲的一切话、做的一切事都是「经」。

泥巴经、瓦块经、风经、雨经、大米经、白面经、戒指经、耳环经,哪一本经不是《心经》?不是「如来藏」啊?!万法皆是平等。

随便拿出个泥巴块来:「哎呀,这个茶杯、这个如来藏真好啊」,你这叫把经读懂了。

诸佛出世就是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越是真理越简单。

真理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告诉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环境的来龙去脉。

你开悟了,时时事事处处得大自在。

走在路上,睡在床上,坐在酒吧里,你知道一切都是一个念所变现。

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

时时、事事、处处都是「五蕴皆空」。

这个时间是不是空的?这可不是虚空啊,有些人把这个空说成:「哎呀,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要看破放下」,这是断灭空。

你放下干什么?你要度他才对。

看破放下的同时就要把它提起来,这个时候提起叫放下,放下就叫提起,否则你提起是执着,你的放下是搞断灭空。

不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你很容易含糊啊!甚至还自以为自己会修行;自以为勇猛精进;「你看我做了多少多少事情……」自以为有什么道行,没有!有些人扬言:「你看,我什么都不管,我什么都放下,你看什么事也没有」,这都是些断灭空。

大乘菩萨道不是这样,看破放下的同时大做佛事,行善断恶,引导一切众生共修无上大法。

这个法很妙啊!《心经》呢,也不妨是按照分别法来讲,所以仍然把一个念分别为「五蕴」和「真空」。

下面的一句话,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怎么样呢?「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果报。

「度」,就是解脱,解脱了一切的苦和一切的烦恼习气;「苦」有「身苦」和「心苦」:我们平时讲这个尘劳之苦啊,尘是表「身苦」,六道轮回肉团身要受痛苦;劳是表「心苦」,是烦恼习气;「身苦」呢,也可以说为这个肉团身的分段生死之苦;「心苦」,是表变易生死。

所以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通通解脱,叫「度一切苦厄」。

那「苦」是无量呐!可是无量苦,要叫无量佛来讲无量劫也讲不完呐!佛为教化众生,把无量苦概括为「三苦」和「八苦」。

所谓「三苦」呢,就是「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三恶道的众生是苦上加苦无量苦。

人道的众生,贫穷就是一种苦,那贫穷了再生病,生了病还没有钱看,是不是苦上加苦啊?

坏苦:你快乐的当下就是苦。

养心之道,切忌大喜大悲。

大悲固然是苦,大喜也是苦。

四个退休老人打麻将,一个赢了大钱,哈哈大笑,其他三个输了一大把,重新洗牌啊,洗好了一看,桌子上怎么成了三个人了?那个人笑得在桌子下面已经没气了。

这是不是坏苦啊?当下受报。

过去有人把这种说成是福报啊,一笑而亡啊。

往往这个病根,在快乐的过程中就已经酿成,明白吗?你以为病是突然发生的,其实不是。

它也有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往往在升官啊、发财啊、男婚女嫁啊,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埋下病根。

吃香的、喝辣的,正在快快乐乐品尝各种佳肴美味的时候,你这个病已经生成,定时炸弹早已埋下。

更不用说抽烟、吸毒

自古健康长寿的秘诀,重在清心寡欲。

越是简单的生活,越是健康的生活。

同时呢,听经闻法生欢喜心,叫法喜食,心里是不是有一种力量和光明呐?又是调整皮肉筋骨、五脏六腑,乃至一切的细胞。

心里清净,可减少能量消耗。

我们也可以通过气功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全身放松,哪里不通就在哪里用功,他很快就会松开。

要明白,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为了成就道行,帮助众生。

要不然我们才不愿意在这个世界上呢,我在出家前六年就求往生。

如果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能帮助更多的人,你有病了,那老老实实地求往生,早一点换个身子来,有什么了不起啊。

当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教化众生的时候,不要说我不怕死,还要不怕生,是不是?就是苦一点我也要多活一天,多讲一句法,多教化一个人。

对菩萨而言,生死唯以如来家业为重,唯以教化众生作为衡量的标准。

行苦:「行」带有变化之义。

八十老翁过大寿,高朋满座,热热闹闹,大摆筵席,开心的合不拢嘴;到下午五点钟,大家各自散去,老翁喝茶这才感到快乐,这是一种心态,他知道半天的快乐当下就是苦;还有一种人不是的,人走茶凉,他现在感到太寂寞了,这就叫「行苦」。

快乐过去了马上就是冷清的痛苦。

宴席上,亲朋好友推杯换盏,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不可能哪个人总是在高度的兴奋快乐之中,如果那样的话,你支撑不了几天。

本来那个高度兴奋过去以后,来个清净,这也是好事啊,但是他却把它当成一种苦。

这是小「行苦」。

那更大的「行苦」在于来世的果报。

特别是凡夫,在世的快乐是大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你升了官——挤掉了其他几个候选人——现在别人是不是都怨恨呐?这是不是酝酿了来世的果报啊?你发了财,你凭什么发财啊?天下总共一万块钱,你得了九千,那其他人就得不到了。

你钱多了,别人是不是钱就少了?一家饱暖千家怨。

同时你得这种钱财未必都是光明正大,你总是挖空心思怎么样算计,巧取豪夺,乃至伤天害理。

有这种快乐,你来世必得果报。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吃亏,也没有人沾光,吃亏和沾光是表面现象,大家轮流来。

这一世你沾光他吃亏,下一世你吃亏他沾光,谁都跑不掉。

再来说「八苦」。

所谓「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这八种苦。

生老病死,老与病这两种苦不需要讲,我们都知道。

生苦:就是「胎狱」。

十月怀胎啊,等于坐监狱。

妈妈生你当然很痛苦,是不是?可是那种苦比不上你在娘胎里苦的万分之一:母亲喝一口热,胎儿感受如同在烈火地狱;母亲喝一口凉,胎儿的感觉就是寒冰地狱;母亲弯弯腰,翻翻身,胎儿感受如同泰山压顶,气都喘不过来啊。

可是出了娘胎以后,因为隔阴之迷就把痛苦忘记了,所以你看小孩子一落地,是不是哇地大哭一声啊?这有两种含义:

一是说我终于离开了这个活地狱啊。

二呢,我离了虎口又入狼群呐。

为什么?他到这个世界上也不适应呐,风一吹如刀割。

这叫「生苦」。

为什么要有这个苦啊?这是警告你:因为人身很难得,你可不要忘本,做人可不容易啊!有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不赶快了生脱死!

死苦:估计我们这一世谁都没有死过第一次,虽然过去死过无量次,都忘记了,这个死可是真苦啊!四大分离,苦不堪言!如同生龟脱壳,活牛剥皮。

生龟脱壳不是自己脱啊,是人用刀劈它的壳;活牛剥皮你试试看,不要说剥皮,用针刺一下,都痛起来了,是不是?

你如果修持有功,心量宽宏,又能进行一定的色身调整,就能很自在地往生,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经常讲行善积德不能成佛,绝对不是讲不要去行善积德;否则你人都不能成,你连鬼、畜生都不能成,明白吗?我是强调听经闻法的重要性。

修行首先要明理,首先要解决超越六道轮回的问题;其次再去解决一个能够自在往生的问题,在往生前少受折磨。

你看玄奘大师,天王禅师,哪一个不是大菩萨再来啊!可是他们圆寂的时候很痛苦,他们的苦是替众生受苦,为什么?他为了教化众生,而没有时间调理色身。

作为一个得道的圣人,五十多岁就走了,未免太可惜。

如果他们能多住世二三十年,佛门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局面。

那些祖师大德不注重色身调理,但是这个肉团身也遵守因缘和合的规律啊。

你过分透支,它会早早地报废。

这两千年以来,许多得道圣贤英年早逝,没有来得及把正法弘扬光大。

这点我们后人不必效仿。

希望大家起码,要求不高,活个一百五六十岁,差不多吧?我还在争取看能不能搞个一百多岁啊,哈哈……大家共同努力!但我们长久住世是为了弘扬大法,广度众生。

如果为自己,现在走我都嫌迟了。

我们不需要像那些人什么「预知时至」,什么「坐着往生」,不需要;我们就是痛得嗷嗷乱叫,耍无赖,都能成佛。

我这个痛,那个不痛,明白吧?能否往生不在于预知时至,凡夫也能预知时至。

往往修外道的死得很自在,他坐在那里走,笑眯眯地走,还有种种瑞相;但往生之瑞相不是往生佛土的标准。

我的曾祖父就是预知时至,他根本没有念佛。

一大早他跟祖父讲啊:「儿子,我今天要剃头……」讲了一大套。

祖父就开玩笑说:「您哪就要走了?」「是的,下午来接我。

」就这么简单,下午就走了。

这是我母亲讲给我听的,母亲还专门买了四个饼子给曾祖父吃了。

哪有什么预知时至的往生?到底能不能往生,都不一定。

谁给你送这个信儿?你知道他是谁呀?哪个给你送信,你问他一下,你把「如来藏」的道理讲给我听一听。

包括往生的时候示现种种的瑞相,都不能证明你往生,或者是不往生。

天上的人、鬼呀、魔呀,他都可以示现瑞相来搅惑人心。

现在这个送往生的活动啊,在有些地方非常执著——以为送往生能出现瑞相就能成就,从而来拒绝修行正法。

但是我们对送往生的工作也要认真做,它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生者去世四十九天之内,劝导他求生极乐世界,可能性、把握性都很大,就是已经明心见性的人在临终前,我们都要送往生,可以提升品位。

但是不能把唯一的希望押在这一张牌上,大家明白吗?

第五种苦,叫「爱别离苦」。

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恨不得都同生同死,可是哪有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爷爷、孙子、姥爷、外甥、爸爸、妈妈,一起生一起死,那还生儿育女干什么,是不是?那不是一下绝后了?这就是一种情执。

当明白了万法都是一个念,没有生死的时候,你这个痛苦是不是解除了?

第六种苦叫「怨憎会苦」。

谁都不愿意跟自己有误解、脾气不相投、有仇有怨的人在一起。

离得越远越好,惹不起躲得起。

可是往往冤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谁都不可避免,这是我们生生世世的情缘。

凡夫呢,就是活在这些莫名其妙的妄想当中。

你以「如来藏」道理观照,一切人都是我;讲第二义谛,也是过去世的父母儿女,有什么好怨?有什么好恨?

我们这个道场跟其它道场不一样。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只有把「如来藏」道理彻底搞明白,我们才能对一切的众生生起欢喜心、恭敬心、慈悲心,明白吗?修行人唯以慈悲度众。

但是要用智慧,防止有些人搅乱我们的阵脚。

任何一项再好的政策都有它的弊端,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道场能走到今天,已经很感恩诸佛菩萨慈悲了!师父对张三可以拍拍打打,对李四可以拳打脚踢,都是对的,明白吗?该哄的哄,该罚的罚,你只管自己的事,没有什么平等不平等。

这是解释这个怨憎会苦,你不要有怨恨心,只管修自己的清净心。

第七种苦叫「求不得苦」。

小孩子一出娘胎是不是就大哭一声啊,干什么?在求啊。

你这个时候搞个铃铛摇一摇,嗳,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哭了,求到了。

你放个奶嘴把他嘴巴堵住,又不哭了。

众生一直到死都在求,有人求个好死:哎呀,太苦了,早点死吧;有的人相反:不行,再苦,好死不如赖活着,多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可是不管是谁,都不能圆满地求得,就是将军、元帅、国王、总统,他能不能全部求到啊?唯有圣人,人到无求品自高。

他没有求了,快乐了。

到了圣人的境界,即使坐在监狱里,他求不求啊?求什么?他不求哪个去帮他说话,他很自在,为什么?监狱也是他,监狱也是佛,是不是?大不了求生极乐世界,乘愿再来,他没有怨恨心。

真正明白「一心三藏」,你没有任何理由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事情、任何人面前生任何烦恼。

他唯一的烦恼就是恨众生,恨铁不成钢,这是佛菩萨的烦恼。

佛菩萨的烦恼最大,谁也比不上。

但那种烦恼是智慧,叫「尔焰」。

焰是表智慧,表力量。

他没有烦恼就不能方便教化众生。

凡夫的那种求,都是情执,都是烦恼——检点自己,你现在还求不求了?父母生病了,「啊!让我父母赶快恢复健康」,那你怎么不去求人家的父母健康?看到狗啊、猫啊,让它们都有饭吃,对不对?成天就是东家长西家短,你怎么成就?

另外,《法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讲的,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经过无量劫,想听到《法华经》的名都不可得53!是不是求不得《法华经》之苦啊?你现在求到了,不仅闻其名,而且还有人给你讲解,你怎么忍心不抓住当下啊?这是解决我们生生世世的问题啊!有些人种种借口,什么什么事……等无常大鬼来的时候,他不敢吭声了,绝对不敢讲:「哎呀,我什么事还没有做,我不能去。

」无常大鬼一个耳巴子:「滚。

」「是是是。

第八个苦呢,叫「五阴炽盛苦」。

就是《心经》讲的「五蕴皆空」啊,五蕴不空的话是不是就是炽盛苦啊?他看不到空就炽盛嘛。

四大假合的这个肉团身,如何腰酸背痛,头疼脑热,手麻脚肿,就是炽盛苦啊。

这是讲色蕴炽盛。

「受想行识」也在炽盛,炽盛炽盛,就是动荡不安。

这个皮肉筋骨,总是这样那样不舒服,「受想行识」这种心态呢,总是在不停地打妄想。

所谓「受」,这个皮肉筋骨不舒服了,他是不是有了受了?那这个「想」,他在不停地打妄想,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至于那个「行」和「识」,我们在带着这个肉团身的时候感觉不到,可是你感觉不到它,它感觉得到你啊。

它在那里也是在不停地打妄想啊!所以这五蕴炽盛之苦啊,既是今生苦果,又是来世六道轮回遭受苦报的根源。

炽盛,就是在不断地造业啊。

那么「度一切苦」,前面讲的三苦、八苦是泛泛而言,讲到根本,还有「五浊恶世之苦厄」,它更为深透。

「五浊」,按照《楞严经》来分析它的含义,是彻法源底的,从根本上开智慧。

五浊,是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把「五浊」解释清楚,可以帮助理解「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劫浊:常见的解释说,「劫浊」是时间的污染。

这种解释不能说错,可是谁都听不懂啊!时间受污染了,年月日哪里受到污染了?也有的讲「劫浊」没有真实义,下面的四浊成就了,就是「劫浊」。

这样讲也没有错,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可是这样解释等于没有解释。

他却不知道这个「劫浊」就是整个五浊的基础,整个五浊的根本。

这个「劫浊」就是十方法界的缘起,形成之因。

「劫浊」从全方位展开说明「一心三藏」的基本法义。

我们按照佛在《楞严经》的开示来展开观照。

劫:在佛法里经常以劫来计算时间,少则几十亿年,多则百亿、千亿、万亿年。

它是一个不定的概念。

而且在佛法里讲到时间就必然有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不能分开的,就像一个物体,有了长度就必然有宽度和厚度。

有了点就有线、面、体,一样的道理。

那么有了时间和空间,就必然会产生万法,森罗万象,千变万化。

注意,世出世间对时间的概念理解有区别。

在佛法里是讲次第圆融,不是讲世间法。

为什么许多人讲经说法对佛法造成偏解?他是按照世间的心态来解佛法,讲的那个「劫」就是只讲时间。

那么,这就变成不了义法,你还听不出来。

因为你在世间法里已经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

所以这个「劫浊」呢,就是表时时事事处处,都已经迷惑颠倒了我们本来的心——就是《地藏经》所讲,开口就是错的,动念就是错的,我们却还自以为是真的,这是众生的悲剧54。

印广法师 主讲

佛历二五五四年·慈航净苑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来自于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大家带来的般若心经讲记【连载之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