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必修2教材分析—4.1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老课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新课标: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一. 教材内容

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开章第一节。产业是维系人类生存生活的形式。乡村和城镇是产业活动的平台,在人口、(乡村)和城镇之后学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的差异促使区域发生联系,区域联系靠交通运输业。这样,交通运输业相伴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本册教材安排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模块,主要从地理的视角研究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区位因素相关内容,更能加深学生对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考虑

就本章内容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促进城市化的主导因素。与农业相比,工业受自然条件依赖不大,但其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为复杂。同时,工业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很大。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和地域的布局,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关联其他产业,与环境质量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区域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尤重要

本章从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安排了三节内容,第一节是《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本节是本章所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后两节内容的理论依据

就本节知识结构来说,教材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教材以“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来说明工业的概念,进而以图片的形式重点向学生展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强调交通和科技的进步所引起的区位因素变化,以具体案例1和具体实例加以阐述。落实了课标所要求的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并以发展的视角说明区位因素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阐述区位因素时,把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版教材应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应做系统性结构调整

按新课标要求补充:工业区位的变化

总体: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具体体现:科技、交通、信息、物流、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工业区位因素综合作用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通过区位因素地区差异,认识不同工业地域分布,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出结论,通过具体“案例”由特殊性提炼出普遍性规律,通过“活动”探究问题和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通过依据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地区地理环境条件,合理布局工业生产,保护环境,促进工业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变化

难点:区位因素的内在本质;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