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文章入选语文教材:“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的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细节刷屏
2003年10月15日
杨利伟搭乘神五载人飞船
成功出征太空
成为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这个“家”大得连杨利伟都羡慕了!
近日
有网友发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
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
作者正是杨利伟
因教材是近几年新修订的
不少人都没学过
文章被发到网上后
仅数小时转发上万
这篇被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2018年修订版)的课文,名为《太空一日》,来自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天地九重》。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回顾起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火箭与飞船产生了低频共振,他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挺过了最艰难的26秒。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工作人员详细描述了这次低频共振的经历。随后工作人员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2003年10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出发登舱前挥手致意(图片来源:新华社)
航天员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在这篇文章中,杨利伟辟谣了这一传言。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
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无论是神秘未解的“敲击声”,还是下降过程中飞船频频剧烈的晃荡,外国航天员不会给新手讲述的,杨利伟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们一一讲述:“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网友看完感慨:
“单看文字都觉得害怕。”
“小时候其实不懂,
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
“感谢为中国航天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太空一日》全文
↓↓
航天人甘用生命追星逐月
在九天之上
刻下中国印记
致敬英雄航天人!
来源:东方网综合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