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0审计学自考大纲(免费下载)四川2023年4月大纲版本)
根据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等教育统考课自学考试大纲及教材目录可知,2023年4月四川自考审计学考试大纲使用的是2009版,今后如00160审计学大纲有调整,以四川考试院当期公布的最新通知为准。四川00160审计学考试大纲下载、课程考核内容,知识点的识记、领会、应用,以及审计学大纲对应的教材版本、自学方法指导、题型示例等详见下文。
00160审计学自考考试大纲(2009版)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大纲名称 |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版次 |
审计学 |
00160 |
4 |
*审计学自学考试大纲 |
审计学 |
丁瑞玲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2009年版 |
注:1、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2、大纲名称前加“*”的,表示大纲允许考试过程中携带不具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点击下载:00160审计学自考考试大纲
第一章审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了解审计的职能、作用和审计方法。本章重点是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可从以下方面理解审计的定义:主体、授权者或委托者、客体、审计依据、目的、本质等。
(二)审计的特征
独立性;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实施的时间、执行地点、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等的分类。
(二)审计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制约;促进;证明。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识记:(1)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2)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含义。
2.领会:(1)审计的定义;(2)审计的特征。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1)政府审汁;(2)内部审计;(3)注册会计师审计。
2.领会:(1)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1.识记:(1)按照审计主体、内容和目标的分类;(2)按审计实施的时间、执行地点的分类;(3)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4)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2.领会:(1)审计的分类;(2)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3)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识记:(1)审计的职能;(2)审计的作用。
2.领会:(1)审计的三种职能;(2)审计的三种作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的基本内容。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和佣金等规范的基本含义。重点理解独立、客观和公正原则的具体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定义;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其他责任;技术准则。
第二节独立性
(一)独立性的含义
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
(二)威胁独立性的情形
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三)防范措施
由职业、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鉴证客户内部的防范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制度和程序中的防范措施。
(四)业务期间
业务期间的含义。
(五)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
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家庭和个人关系;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最近曾在鉴证客户中工作;作为鉴证客户的经理或董事等。
第三节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一)专业胜任能力
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
(二)保密
保密义务;保密义务的豁免。
第四节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
(一)收费
收费考虑的因素;或有收费。
(二)佣金
(三)业务招揽
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的含义;广告;业务招揽;宣传。
第五节其他职业道德
(一)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不得同时从事与提供专业服务不相容的业务、职业或活动。
(二)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客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接受委托前的沟通;接受委托后的沟通。
三、考核知识点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二)独立性
(三)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四)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
(五)其他职业道德
四、考核要求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原则
1.识记:(1)职业道德的概念;(2)基本原则:独立、客观、公正。
2.领会:(1)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含义;(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的具体内容;(3)保密及其例外事项。
(二)独立性
1.识记:(1)独立性的含义;(2)实质上独立和形式上独立的含义;(3)业务期间的含义和作用。
2.领会:(1)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2)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3)防范措施。
3.应用:独立性及其考虑的因素。
(三)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1.识记:(1)专业胜任能力的含义;(2)保密的含义。
2.领会:(1)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2)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3)保密的要求及其例外情况。
(四)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
1.识记:按标准收费、或有收费。
2.领会:(1)收费需考虑的因素;(2)或有收费的情况;(3)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的要求和形式。
(五)其他职业道德
1.识记:(1)不相容职务;(2)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
2.领会:(1)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2)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情形;(3)接受委托前后的沟通及沟通的要求。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构成,掌握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具体内容,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要求,掌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形成的原因,本章的重点是执业准则体系的构成、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目标和作用
执业准则的含义;执业准则的作用。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演进
制定执业规则阶段;建立准则体系阶段;完善与提高阶段。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业务准则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一)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鉴证业务的其他分类。
(二)相关服务
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对客户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
第三节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
(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五)人力资源
(六)业务执行
(七)业务工作底稿
(八)监控
第四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概述
表现形式;成因;种类。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发展进程;法律责任规范。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三)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四)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四、考核要求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识记:(1)执业准则的含义;(2)业务准则的含义。
2.领会: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二)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1.识记:(1)鉴证业务;(2)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2.领会:(1)鉴证业务的要素;(2)鉴证业务的特点;(3)鉴证业务的类别;(4)相关服务。
(三)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1.识记:(1)审计质量;(2)审计质量控制。
2.领会:(1)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2)职业道德规范;(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政策;(5)业务执行和业务工作底稿;(6)监控。
(四)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识记:(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2.领会:(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2)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3)注册会计师避免诉讼的措施。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掌握管理层的认定和审计目标的确定;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应用;掌握审计计划的步骤和要求,熟悉审计计划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
(一)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合法性;公允性。
(二)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的含义;与总目标的关系。
(三)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审计程序包括: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及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第二节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作用。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必备条款;应当考虑增加的其他条款;实施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时的特殊考虑。
(三)连续审计业务中的考虑
应当考虑是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业务约定的条款;是否需要提醒被审计单位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条款。
第三节审计重要性
(一)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
重要性的定义;对重要性的理解。
(二)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
(四)评价错报的影响
在审计结束阶段,需要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第四节计划审计工作
(一)计划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
制定审计计划的意义;总体要求。
(二)初步业务活动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的含义;应考虑的因素。
(四)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的含义;与总体审计策略的关系。
(五)其他相关要求
包括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指导、监督与复核,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与治理层
和管理层的沟通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审计重要性
(四)计划审计工作
四、考核要求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
1.识记:(1)合法性、公允性;(2)认定。
2.领会:(1)认定与审计目标的关系;(2)审计程序。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1.识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
2.领会:(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与作用;(2)条款特征。
(三)审计重要性
1.识记:重要性的概念。
2.领会:(1)重要性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四)计划审计工作
1.识记:(1)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2)总体审计策略。
2.领会:(1)计划审计工作的程序;(2)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理解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理解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性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和控制程序;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及归档。本章的重点是审计证据及其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来源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的分类。
(二)认定与审计证据
认定的含义;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
(三)审计证据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数量特征是充分性;质量特征是适当性。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控制程序;实质性程序。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使用的文字和控制程序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与基本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形式;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等因素。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证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证据
1.识记:(1)审计证据;(2)认定与审计证据;(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4)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2.领会:(1)审计证据的来源;(2)获取审计证据的途径;(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二)审计工作底稿
1.识记: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领会:(1)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2)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系;(3)审计
工作底稿的归档。
第六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具体了解途径;掌握内部控制及相关要素的含义;掌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的主要内容;掌握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掌握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掌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含义、性质、时间和范围。本章的重点是内部控制,难点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及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风险评估程序。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行业状况、法律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
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2.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
评价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
3.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第二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一)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环境对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控制对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
(二)特别风险
特别风险的含义;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考虑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沟通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就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与治理层沟通。
第三节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f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二)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要求: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范围。
(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控制测试的性质;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范围。
(四)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五)审计证据的评价与记录
评价列报的适当性;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审计工作记录。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四、考核要求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识记:(1)内部控制;(2)控制环境;(3)控制活动;(4)风险评估。
2.领会:(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和程序;(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作用;(3)内部控制的要素;(4)内部控制的目标;(5)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6)控制环境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3.应用:内部控制的应用(包括健全性和合理性等);
(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识记:(1)特别风险;(2)非常规交易。
2.领会:(1)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2)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识记:(1)控制测试;(2)实质性程序;(3)进一步审计程序。
2.领会:(1)控制测试的要求、性质、时间和范围;(2)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3)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4)形成审计意见时对审计证据的综合评价。
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掌握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应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会计处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方法,指出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的调整建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账单;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提取和注销坏账等。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顾客订货单;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商品价目表;贷项通知单;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明细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内部核查程序。
(二)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按规定及时办理收款业务;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对于坏账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单位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款项等往来款项等。
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一)营业收入的审计
1.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
2.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取得或编制营业收入明细表;查明营业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售价是否符合定价政策;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选择主要客户函证;销售的截止测试;检查销货退回;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等。
(二)应收账款的审计
1.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已存在;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等。
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检查相关财务指标;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等。
(三)坏账准备的审计
取得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坏账准备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期计提数与资产减值损失相应明细项目的发生额核对相符;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评价坏账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等。
第四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应收票据的审计
应收票据的审计必须结合赊销业务一起进行。
(二)预收款项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应结合企业销售交易对预收款项进行审计。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
应结合“营业税金及附加”总账、明细账与有关原始凭证,以及与该账户对应的“应交税费”等账户实施,必要时,应向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进行查询。
(四)销售费用的审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四、考核要求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1.识记: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领会:(1)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审计程序。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1)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测试。
2.应用: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识记:(1)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2)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3)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
2.应用:(1)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2)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3)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识记:(1)应收票据的审计目标;(2)预收款项的审计目标;(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4)销售费用审计的目标。
2.应用:(1)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2)预收款项的实质性程序;(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4)销售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掌握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该循环中的主要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了解该循环审计的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学习本章内容时,尤其应掌握有关应付账款、固定资产以及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方法,指出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的调整建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请购商品和劳务;订购商品;验收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付款;记录。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入库单;付款凭单;明细账和总账;付款证明;对账单等。
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
适当的职责划分;建立采购申请制度;预算管理;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付款业务;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等。
(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预算制度;授权批准制度;账簿记录制度;职责分工制度;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等。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检查业务分工是否合理;检查采购单价是否授权批准;检查采购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检查订货单和验收单是否都已经预先编号;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检查存货和应付账款的明细账;检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明细账的日期;获取卖方对账单;检查有无独立审核程序;检查有无内部审计制度等。
第三节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函证应付账款;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检查每笔业务的入账金额;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关注是否存在应付关联方账款;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固定资产的审计
1.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单位所有;确定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其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分析性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对其进行实地观察;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检查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三)累计折旧的审计
1.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折旧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对累计折旧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折旧的计提和分配;结合固定资产审计;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第四节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预付账款的审计
1.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存在;确定是否归被审单位所有;确定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函证其余额是否正确;结合应付账款明细账进行审计;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关注是否存在预付关联方账款;检查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确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披露是否恰当。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检查计提的批准程序;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检查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损失时,相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披露是否恰当。
(三)在建工程的审计
1.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确定在建工程的所有权;确定其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计提的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其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检查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结合银行借款等进行检查;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四)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
1.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反映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表;检查发生理由是否
正当;检查是否长期挂账;检查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三、考核知识点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四)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四、考核要求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1.识记: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领会:(1)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审计程序。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1)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目标;(2)内部控制测试。
2.应用: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识记:(1)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3)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2.应用:(1)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3)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四)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识记:(1)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目标;(4)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2.应用:(1)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4)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
第九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掌握生产与存货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该循环中的主要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了解该循环审计的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掌握有关存货业务、营业成本以及职工薪酬业务的会计处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方法,指出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的调整建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核算产品成本;发出产成品等。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等。
第二节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
1.存货的内部控制:购货、验收、仓储、生产、销货等职能。
2.工薪的内部控制:雇佣员工;授权变动工资;编制出勤和计时资料;编制工资计算表;支付工资和保管未领工资;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记录工资等。
3.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了解和描述生产和存货循环内部控制;实施简易抽查;工薪的内部控制测试;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生产和存货循环内部控制。
第三节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一)存货审计
1.存货的审计目标。审查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一贯有效执行;确定存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正确,计量和计价方法是否恰当;存货入库与发出的手续是否齐全;存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存货的实质性程序。
(1)审查存货余额: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进行分析性复核;存货监盘;存货的计价测试;审查存货所有权等。
(2)存货主要账户的审计:获取或编制存货各具体账户明细表,核对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审查存货的会计记录是否合规;审查存货跌价准备;审查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二)营业成本的审计
1.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等。
2.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进行分析性复核;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结合应付职工薪酬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3.制造费用的审计。进行分析性复核;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等。
4.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和总账核对相符;进行分析性复核;编制生产成本及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等;结合生产成本的审计,抽查结转数额的正确性,并检查其是否与主营业务收入相配比;检查该账户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确定其在利润表中是否已恰当披露。
第四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
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业务;确定其计提和支出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当。
2.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进行分析性复核;抽查应付职工工薪酬的支付凭证;确定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管理费用的审计
1.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确定管理费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管理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确定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一致;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进行分析性复核;审查发生额是否真实、正确;确认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四)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四、考核要求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
1.识记: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领会: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1)生产与存货的内部控制;(2)内部控制测试。
2.应用:生产与存货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识记:(1)存货的审计目标;(2)直接生产成本的审计目标;(3)制造费用的审计目标;(4)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目标。
2.应用:(1)存货的实质性程序;(2)直接生产成本的实质性程序;(3)制造费用的实质性程序;(4)主营业务成本的实质性程序。
(四)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识记:(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
2.应用:(1)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2)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记录;掌握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掌握有关借款业务、所有者权益业务以及具体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方法,指出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的调整建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筹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筹资的审批授权;签订合同或协议;取得资金;计算利息或股息;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2.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投资的审批授权;取得投资;取得投资收益;转让债券或其他投资等。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筹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债券;股票;债券契约;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簿;承销或包销协议;借款合同或协议;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的会计账簿等。
2.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股票或债券;经纪人通知书;债券契约;被投资企业的章程及有关投资协议;股票或债券登记簿;有关的记账凭证;有关会计科目涉及的会计账簿等。
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筹资的授权审批控制;职责分离控制;会计控制;实物保管的控制;筹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能够得到恰当的披露等。
(二)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合理的职责分工;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详尽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等。
(三)筹资与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1.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了解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审查筹资业务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等。
2.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了解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抽取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记录;审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被授权人员的定期盘核报告;分析投资业务管理报告;评价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等。
第三节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一)筹资业务主要账户的审计
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所记录的各项筹资业务是否确实存在,记录金额是否正确;审查所有与筹资有关的业务是否全部得到记录,入账是否及时;确认负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承担,出资者的投资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审查负债的核算和计价是否正确;审查筹资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1.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借款明细表;执行分析性复核;审查借款业务的合法性;审查银行借款的真实性;审查银行存款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审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2.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取得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审查应付债券业务的合法性;审查应付债券业务的真实性;审查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审查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等。
3.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程序。
(1)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变动情况明细表;索取被审计单位合同、章程、营业执照及有关董事会会议记录;审查出资期限、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和出资比例;审查投入资本(或股本)的真实性;检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检查外币出资时的核算;审查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了恰当的披露。
(2)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资本公积明细表;索取被审计单位合同、章程、营业执照及有关董事会会议记录;审查资本公积形成的正确性;审查资本公积应用的合法性;审查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等。
(3)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审查盈余公积的提取;审查使用的合法性;审查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恰当的披露。
(4)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利润分配明细表;检查未分配利润期初数与上期审定数是否相符;收集和检查与利润分配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政府部门批文及有关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资料;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了解本年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情况;结合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审计;确定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投资业务主要账户的审计
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确认投资业务是否存在;确认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认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确认投资的计价方法(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确认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确认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对期末结存的相关交易性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等交易流水单及被审计单位证券投资部门的交易记录;监盘库存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变现限制(与存出投资款一并函证);复核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并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等有关数据核对;复核其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检查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对期末结存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复核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和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期末数量;对期末结存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复核计算利息采用的利率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当持有目的改变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对于重大投资,应函证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的股利等情况;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检查股利分配的原始凭证及分配决议等;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检查其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是否已经发生减值: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已恰当列报。
5.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明细表;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现象;验证记录是否正确;确定是否恰当列报。
第四节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一)其他应收款的审计
1.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其他应收款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所有权或控制权;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选择金额大、账龄长或异常的项目进行函证;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收款事项;检查转作坏账损失的项目;检查其是否恰当列报。
(二)其他应付款的审计
1.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其他应付款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选择金额大或异常的项目进行函证;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付款事项;检查长期未结的项目;检查关联方的余额是否正常;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三)长期应付款的审计
1.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长期应付款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履行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各项长期应付款相关的契约、有无抵押;选择重大的进行函证;检查本息的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四)所得税费用的审计
1.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所得税费用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其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其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其是否已恰当列报。
2.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余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倒轧出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项目金额相核对;确定其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所有权或控制权;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一贯性;检查税率是否正确;检查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合规;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税率变化时是否重新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存在;确定应列示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均已列示;确定其是否为被审单位的现时义务;确定是否恰当披露等。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一贯性;检查税率是否正确;检查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合规;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税率变化时是否重新计算;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七)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
1.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反映的均已反映;确定其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检查其
增减变动情况;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八)营业外收入的审计
1.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列示的均已列示;确定其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抽查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项目;检查相关账户记录;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九)营业外支出的审计
1.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确定其是否已发生;确定其应当列示的均已列示;确定其金额是否已恰当记录;会计期间是否正确;账户是否正确;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2.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获取或编制明细表;检查核算内容是否合规;检查各项目的相关账户记录;检查是否存在非公益性捐赠、税收滞纳金、罚款等;详细检查非常损失;确定其是否恰当列报。
三、考核知识点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四、考核要求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
1.识记: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领会: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1)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2)内部控制测试。
2.应用:筹资与投资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账户的审计
1.识记:(1)银行借款的审计目标;(2)应付债券的审计目标;(3)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审计目标;(6)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目标;(7)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目标。
2.应用:(1)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2)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3)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实质性程序;(4)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5)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6)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7)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9)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10)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识记:(1)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2)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3)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4)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7)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8)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9)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2.应用:(1)其他应收款的实质性程序;(2)其他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3)长期应付款的实质性程序;(4)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6)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7)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8)营业外收入的实质性程序;(9)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一章货币资金审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了解货币资金审计的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了解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掌握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的具体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一)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
货币资金与各交易循环均直接相关。
(二)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证实收入与支出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及其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职责分工;授权批准;凭证和记录;定期盘点与核对。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抽取并检查收款凭证,检查相关会计记录;抽取并审查付款凭证,检查相关会计记录;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抽取一定期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验其是否按月正确编制并经复核;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评价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等。
第三节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一)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确定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确定在特定期间发生的现金收支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等。
2.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核对库存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监盘库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收支事项;检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是否正确;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1.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确定货币资金项目中的银行存款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确定在特定期间发生的银行存款收支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等。
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实施分析性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等。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确定其他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确定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记录;确定其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其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核对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数是否相符;函证外埠存款户、银行汇票存款户、银行本票存款户期末余额;对于外币其他货币资金,检查其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抽查一定数量的原始凭证作为样本进行测试;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大额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确定其披露是否恰当。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四、考核要求
(一)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1.识记:货币资金与其他循环的关系。
2.领会: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1.识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2.领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识记:(1)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2)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3)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2.应用:(1)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3)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二章审计报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作用。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掌握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审计报告出具的条件和格式。要求在分析相应案例的基础上判断审计报告的类型并写出审计报告。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报告的含义;审计报告的作用。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意见形成的要求;审计结论: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三)审计报告的类型
按照性质分类;按照使用目的分类;按照详略程度分类。
第二节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都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
第三节标准审计报告
(一)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二)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第四节非标准审计报告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强调事项段的定义;出具的条件。
(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保留意见的含义和条件;否定意见的含义和条件;无法表示意见的含义和条件。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计报告概述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三)标准审计报告
(四)非标准审计报告
四、考核要求
(一)审计报告概述
1.识记:(1)审计报告的含义;(2)合法性;(3)公允性。
2.领会:(1)审计报告的作用;(2)审计报告的特征。
(二)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1.识记:(1)审计报告的类别;(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领会:审计报告的要素及内容。
(三)标准审计报告
1.识记:标准审计报告。
2.领会:(1)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2)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3.应用: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
(四)非标准审计报告
1.识记:非标准审计报告。
2.领会:(1)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条件;(2)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格式。
3.应用:(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上就是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整理的00160审计学自考大纲(免费下载)四川2023年4月大纲版本),仅供学习参考哦,如果需要下载这00160审计学自考大纲(免费下载)四川2023年4月大纲版本)考试大纲,可以点击这里(自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