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自考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理论自考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第一章重难点笔记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专科的主干课程大致是: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幼儿文学(一)、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幼儿园课程等。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专业理念与师德。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理性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谨记师德为先。专业知识: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如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一切坚持以幼儿为本。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现代幼儿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反思与发展。做到能力为重。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卷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不能上传文件,只能这样给你了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8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学语言所追求的是(   )
A.精确性 B.发散性
C.启发性 D.个性化
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   )
A.直觉行动思维 B.表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辨证思维
3.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童的干扰会(   )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 D.没有变化
4.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   )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B.让儿童动手操作
C.联系儿童生活 D.重视个别差异
5.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
(   )
A.教育基本内容 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 D.社会发展要求
6.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A.启蒙性 B.启发性
C.生活性 D.可探索性
7.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为(   )
A.区角活动 B.师生交互活动
C.幼儿独立操作学习活动 D.家园配合活动
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是(   )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小组结合活动
9.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10.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
A.自然数 B.集合
C.序列 D.对应
11.幼儿可以从一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图形中,拿出大的红色的圆形片,说明幼儿已具备了(   )
A.简单的分类能力 B.比较能力
C.集合的感知能力 D.多角度分类能力
12.按一般发展趋势看,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   )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14.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
A.教师讲解示范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   )
A.托班教学内容 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 D.大班教学内容
16.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凭借(   )
A.表象 B.动作
C.实物 D.概念
17.研究表明,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   )
A.配对 B.指认
C.掌握形状名称 D.拼合
18.“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
A.小小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19.量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   )
A.操作性 B.守恒性
C.可测量性 D.可感知性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序比分类难 B.分类比排序难
C.比较比排序难 D.辨别比分类难
21.“我在老师的后面,我在黑板的前面”,这句话体现了空间概念的(   )
A.可变性 B.相对性
C.连续性 D.抽象性
22.儿童在等待时,会说“时间怎么这么长,我急死了”,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
A.主观性 B.周期性
C.流动性 D.含糊性
23.教师在进行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儿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具有(   )
A.鉴别作用 B.导向作用
C.诊断作用 D.改进作用
24.“临床法”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蒙台梭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数的组成实质是数群与子群之间的(     )
A.逻辑关系 B.等量关系
C.互补关系 D.互换关系
E.包含关系
26.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     )
A.集合 B.排序
C.计量 D.分类
E.对应
27.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     )
A.个别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活动形式 D.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E.师幼互动形式
28.比较物体数量关系教育的要求包括(     )
A.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
B.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语表示两组数量比较的结果
C.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D.要求幼儿用动作与语言配合
E.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影响,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相等还是不相等
29.量的守恒包括(     )
A.长度守恒 B.面积守恒
C.容积守恒 D.体积守恒
E.数的守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31.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3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3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步骤。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35.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6.研究人员曾问一个儿童,是红片片多还是片片多,他一直认为片片多。直到研究人员向他解释,片片是指的所有的片片,而不是(剩下的)绿片片,他才做出正确的回答。但回答的方式是一一点数,得出红片片是8个,片片是19个,因此片片比红片片多。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反映了幼儿的什么特点?
(2)对学前儿童进行分类活动的教育有何意义?
37.给幼儿口述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动物园里有2只大熊猫,1只小熊猫,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只熊猫?”有的幼儿马上就说:“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也看见了大熊猫。”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有何作用?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38.按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用目测或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
3、预成论。
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
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福禄贝尔。
6、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
7、艺友制。
8、“活教育”理论。
9、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0-1、5岁、1、5-3岁阶段)。
10、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4、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5、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儿童发展的概念。
2、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3、遗传素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4、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5、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
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7、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2、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
3、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
4、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
5、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原则。
6、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
7、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8、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
9、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
10、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自考《儿童发展理论》第一章重难点笔记

以下是小葵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第一章绪论的知识点

1.发展的定义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格塞尔

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

①心理的实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 社会 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

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理论自考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