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方剂学教材:「21考研」 巧学方剂学

《方剂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或者是一门临床桥梁性课程,作为一名临床大夫,不掌握几百首方剂是不称职的,最关键的是开不出方子,开不出好方子,还谈什么临床疗效呢?!

方剂学从考试权重来看,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此前方剂的权重为 16.67%左右,考纲改动后变为13%左右,具体到题目的改动为:在A型题中,28~36题为方剂学考题,共9道(此前为43~56题,共14道),在B型题中,94~97题为方剂学考题,共4道(此前为99~104题,共6道),在X型题中 136~145题为方剂学考题,共10道(此前为151-160,共10道)。

方剂考查的内容不少,整体要求考查240首方剂,其中一级方剂130首,二级方剂110首,较前内容增加了36首方剂。在一级方剂中,要求掌握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等 7个栏目,二级方剂要求掌握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等 4个栏目。

纵观历年的考题,重点在考查方剂的组成,每年基本纯粹考查方剂组成的考题约8道题目,占权重的40%左右,尚有间接考查方剂的组成的,比如方剂的配伍特点可以根据组成去推导,甚至方剂的功用、主治范围均可以根据方剂来推导,故而我将方剂的核心确定为组成,组成是基础,组成是关键,组成是核心!对于方剂的学习,最为基础的是务必要掌握方剂的组成。

能够熟练背诵方剂的组成是《方剂学》复习成功的重要一步!很多同学在方剂的诵记方面存在困惑。那么有没有捷径进行方剂的学习呢?应该说是有的。

目前普遍存在的方剂诵记方法有三种:第一诵记方歌;第二直接记忆组成;第三采用趣味方歌进行记忆。

应该说每一种诵记方法均有利弊。第一种方法,上手比较难,内容涉及的比较多,除去组成,尚有功效、主治、配伍特点等特征,有的甚至涉及到剂量,并且方歌没有太多规律,不像诗歌,有意境,能想象,方歌只能是死记硬背,更需要的是“童子功”。但是,一旦记住,便有一劳永逸之功效,拥有非常全面,能够凸显扎实的中医功底。

第二种方法,适合于组成位数比较少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当归补血汤、二至丸、四逆汤、四逆散等方剂,记忆需要精准,不能模棱两可,比如四逆汤中到底是用枳实还是枳壳。

第三种方法上手比较快,朗朗上口,并且饶有趣味,比如四逆散的诵记为“四逆菜籽是草药”,缺点是没有诵记主治、功效等,对于方剂不熟悉的情况下,甚至对方剂都不好分类,更有谐音等因素造成诵记药物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当中的“草”是炙甘草还是生甘草呢?“籽”是枳实还是枳壳呢?

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方歌背诵法。我的经验是,黑猫白猫能够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故而我是杂糅了各种方法进行记忆。

那么,记忆的捷径到底在哪呢?就是反复!我们要不厌其烦的背诵方剂,直到熟练背诵。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正因为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我想套用一下:“我们大脑中本无方剂,正因为背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方剂!”

《方剂学》尚存在诸多教材版本差异,如:五版有“七方”说、“十剂”说、按病证分、按治法分、按主方分、按病因分等等。七版有“七方”说、病证分类法、祖方分类法、功用分类法、综合分类法等。尚有版本罗列笔画分类法。有的教材版本最大的差异甚至方解中的君药都不同。根据考试的导向,我们在《考研中医综合教材》中均进行了梳理,省去了考生比较的麻烦。

除去各种方剂的组成,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尚需掌握,其中配伍规律是历年考查的重点,每年中有涉及到方解的诸多考题,是当中最为关键、最有特色的,因此君药成为重点考查对象,诸如“逆流挽舟”“调气则后重自除,调血则脓血自愈”等成高频考点。

另外方剂的比较鉴别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方剂中相关方剂的比较分析及鉴别应用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类方鉴别务必引起重视,可以考查组成的共性,也可以考查鉴别功用,甚至考查方剂所属分类情况。关注应科医考公众号,获取更多中综考研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