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考应试指南书籍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中医自考应试指南书籍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医自考应试指南书籍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教材
1. 一般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书籍是哪些呢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习题集
三本书复习完足以通过考试
ISBN编号: 978751320643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制订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印数: 2
字数: 151000
2. 考中医执业医师要看哪些书
有指定教材,国来家中医药管源理局指定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一共有两部分,一定要是2010年版的,
一是实践部分的,中医执业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南(有光盘)。
一是笔试部分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用书(复习指南+习题集)。
因为中医执业医师中中医内容是主体,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针灸学所占的比例非常大,所以如果有精力,搞好这几本教材也很重要。
3. 一般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书籍是哪些呢即除了教科书外,有推荐什么辅导资料书吗
有专门的复习来参考书
20128年中医执业医师自资格考试大纲+复习指南+习题集
三本书复习完足以通过考试
ISBN编号: 9787513206433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制订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印数: 2
字数: 151000
淘宝上有卖的
4.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什么版本的考试用书比较好
《中医执业医师抄资格考袭试应试指南(2010年最新修订版)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244 页
目录与封面://blog.sina.cn/s/blog_63c0c8560100gmhl
5. 中医职业医生资格证书考试需要什么教材和资料
《中医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和《题库》。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是指定用书。
6.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用什么参考书好
建议你报个培训班,自己学习比较盲目,没有目的,学习很拖沓,容易造成都快考试了还没有学习完
7.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用书有哪些啊
根据2019年医师资格考生手册通知,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使用《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实践技能考试部分)2016年版》,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综合笔试使用《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及中医部分类别)2013年版》。取消中医(含民族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试大纲中的西医内科学内容,未涉及的中医部分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仍执行现行大纲。
2019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独家出版。考生购买正版教材科可登录人卫出版社指定网站或者各地授权经销商处购买。
正版图书购买链接:
人卫智慧服务商城 //pmphmall/
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rmws.tmall/
8.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用书什么书比较好
依据个人经验,中域的还不错,去年我就报名的中域的中医执业保过班,听的王博士的课,虽然讲课没有多少技巧和 *** ,但是讲的比较细致,感觉比较适合考试,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好好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中医电子版的书
此为古籍手拍,有些书籍被虫蛀了,有些可惜,不过这些中医书籍资料很不错,
书籍好不好要看是不是需要他的人,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不需要他的人来说这些书擦屁股都嫌硬
上传了几张内容截图,随便看一下,都是古本中医资料,部分是手抄本的,很少见
此部分收集不易,真正需要他的人请珍稀,是学习中医不错的古籍资料
中医的书籍太多了,以下这些都是电子书的中医书籍,
至于如获得这些中医电子书,注意看图片右下角
中医书籍目录如下: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pdf
│医学实在易.pdf
│医学见能.pdf
│医方集解卷之上.pdf
│国医指南.pdf
│国医生理学.pdf
│增订 胎产心法.pdf
│女科准绳卷.pdf
│婴孩获病学.pdf
│家庭快览医书.pdf
│幼科准绳.pdf
│张氏景岳全书.pdf
│护士饮食学.pdf
│提取文件夹名.bat
│新增伤寒广要.pdf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pdf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pdf
│本草备要卷一.pdf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pdf
│校正外科正宗.pdf
│温病条辨.pdf
│灵素节要上.pdf
│童氏医宗必读二.pdf
│肺病全生集.pdf
│药性歌括四百味·.pdf
│证治准绳.pdf
│输血疗法.pdf
│验方小儿科.pdf
├─医方集解卷之上
├─国医指南
├─国医生理学
├─增订 胎产心法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
├─女科准绳卷
├─婴孩获病学
├─家庭快览医书
├─幼科准绳
├─张氏景岳全书
├─护士饮食学
├─新增伤寒广要
├─新订达生遂生福幼合编
├─时方妙用歌括新方八阵砭
├─本草备要卷一
├─校正医宗金鉴内科
├─校正外科正宗
├─温病条辨
├─灵素节要上
├─童氏医宗必读二
├─肺病全生集
├─药性歌括四百味·
├─证治准绳
├─输血疗法
└─验方小儿科
├─6 六科准绳
││六科准绳 卷三.pdf
││六科准绳 卷五.pdf
││六科准绳 卷四.pdf
││六科准绳卷七.pdf
││六科准绳卷四.pdf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pdf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pdf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pdf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pdf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pdf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pdf
││六科准绳 卷八.pdf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pdf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pdf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pdf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pdf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pdf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pdf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pdf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pdf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pdf
││
│├─六科准绳 卷三
│├─六科准绳 卷五
│├─六科准绳 卷四
│├─六科准绳卷七
│├─六科准绳卷四
│├─六科准绳 卷一 证治目录
│├─六科准绳 卷一 类方目录
│├─六科准绳 卷三 类方目录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
│├─六科准绳 卷二 女科目录
│├─六科准绳 卷五 女科
│├─六科准绳 卷八
│├─六科准绳之杂难证治类方卷六
│├─六科准绳之证治准绳卷六
│├─六科准绳外科 卷六
│├─六科准绳幼科卷二
│├─六科准绳杂病卷六
│├─六科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卷四
│├─六科准绳杂病诊治类方卷二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二
│└─六科准绳证治准绳卷六
├─7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卷27~29.pdf
││外台秘要 卷3~5.pdf
││外台秘要卷17~18.pdf
││外台秘要卷19~21.pdf
││外台秘要卷24~26.pdf
││外台秘要卷32~33.pdf
││外台秘要卷34~35.pdf
││外台秘要卷36~38.pdf
││外台秘要卷8~10.pdf
││外台秘要方卷10~13.pdf
││外台秘要方卷5~7.pdf
││
│├─外台秘要 卷27~29
│├─外台秘要 卷3~5
│├─外台秘要卷17~18
│├─外台秘要卷19~21
│├─外台秘要卷24~26
│├─外台秘要卷32~33
│├─外台秘要卷34~35
│├─外台秘要卷36~38
│├─外台秘要卷8~10
│├─外台秘要方卷10~13
│└─外台秘要方卷5~7
├─8无名书
││无名书1.pdf
││无名书·.pdf
││无名书(手抄药方).pdf
││
│├─无名书1
│├─无名书·
│└─无名书(手抄药方)
├─9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1-2卷.pdf
││医门法律3~4·.pdf
││医门法律5~6.pdf
││
│├─医门法律1-2卷
│├─医门法律3~4·
│└─医门法律5~6
├─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十二
├─医学实在易
├─医学见能
├─医方一盘珠
││卷一.pdf
││卷三.pdf
││卷八.pdf
││
│├─卷一
│├─卷三
│└─卷八
我想学习中医,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自学一下。推荐几本。
中医学生说说我学自学中医的经历。最初大一的时候中医基础理论完全不能满足我,我就开始看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我只看到50多篇就看不下去了,啃夜啃不动,然后开始看难经,强逼着自己去看。最后把八十一难看完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什么都没学会,因为看不懂还强逼着自己去看的结果就是这样,最后看不懂不说还浪费了时间。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医历史那么悠久古书那么多,我到底改该看哪些,把哪些作为专攻道路?
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中医书籍右下角处,如果需要这些中医书籍的话可以看看
自学中医可以先看这些书籍,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有些书又太深,比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圣心源》之类,全是文言,很多内容还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
先看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是很多中医大家对于他们学习历程的总结,每个人的建议都不尽相同,接下来看看印会河教授主编的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算是能对中医有个整体的框架。之后看一看《临证脉学十六讲》,《医方集解》《万病回春》《临证指南》《兰室秘藏》《频湖脉学》,《中医诊断学》以及舌诊类图谱,对中医诊断方法有个系统了解。
再接下来就可以大致涉猎一下经典了,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之类,但是,直接看还是会很难,建议结合网络上的名家课程一起看,
最后就是临床学科了,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等等等。同样,不一定要用教材,很多古籍同样很好。这个阶段可以看的书太多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傅青主女科》《小儿药证直诀》《医学衷中参西录》《景岳全书》《医宗金鉴》《脾胃论》,同时还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验方荟萃之类的著作,比如《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赵绍琴临证400法》之类的,这要是想写全了,写几百本出来都易如反掌。但要是想全看一遍,就显然比较困难了。所以这个阶段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涉猎吧。
现在艾灸、推拿、拔罐多少都会一些,也颇治好了家人不少小病,但感觉明显遇到了瓶颈,就是严重缺乏实践的机会,没有经验累积而对脉诊和辩证缺乏信心。更糟糕的是,身边一个能交流的人都没有;中医爱好群里不是骗子就是伸手党,参加了几个觉得索然无味;亲戚中唯一精通针灸的长辈却是学“腕踝针”(西医针法)的,中医理论基础连半吊子都没有。真是寂寞难受。
后面又陆续的看了这些中医书籍,感觉挺不错的,推荐你可以看看
这些中医书籍在图中右下角处,其内这些中医书籍都在里面
中医书籍目录: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 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
中医方剂大辞典(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自学中医推荐的入门书籍
中医是个热门的话题,现在很多人都想自己学习中医知识,为的是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被庸医所忽悠。可是对于既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傅带的我们,要如何在这五花八门的中医书籍中去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料呢?
做为一个同样不是学医出身又没有师父的中医爱好者,现在就来分享一下我自己自学所选择的书籍吧。
做为一个毫无基础的人我建议大家先从最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开始,《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版本有很多,我接触过的就只有中医大学的教材第九版和第五版的,你们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之一来学习,我是两本书一起看的,两本书都有不足之处,不过用来做为入门级的书籍那是绰绰有余了。
接着就是《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两本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是杏林界的四大经典,还有四小经典,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所推荐的最基础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这两本入门级的书,其实要是真正的用心学习的话这两本书都够大家学好长时间了,等到大家学透了基础的,后面想要学什么知识,自己都能够知道了
中医学基础自考大纲上的证候特征是不是书上证候临床表现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正常的生理活
动一方面要靠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
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人体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
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因此,中医认为,人体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
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诊断时,可以通过外在的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
,也从整体出发,确定治疗方法。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
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
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因此,人要主动地适应环境。在治疗上,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重要原则。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
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
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
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
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
的精神实质。
中 医 的 基 本 特 点
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正常的生理活
动一方面要靠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
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人体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
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因此,中医认为,人体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
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诊断时,可以通过外在的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
,也从整体出发,确定治疗方法。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
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
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因此,人要主动地适应环境。在治疗上,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重要原则。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
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
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
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
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
的精神实质。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自考应试指南书籍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