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础会计学(或者会计学原理)的知识重点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1.会计的目标
掌握会计目标的含义和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2.会计的内容
掌握会计内容的范围,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的具体内容(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划分,会计内容的抽象——会计对象的含义。
3.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4.会计的职能
掌握会计职能的含义,会计反映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
5.会计的含义
掌握会计的定义。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
1.会计要素
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及其特征。
2.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2)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有: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第三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重点掌握:帐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1.帐户
(1)帐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与账户的关系;(3)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4)帐户的基本结构及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种金额之间的关系。
2.复式记账
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原理
3.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其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5)账户的对应关系;(6)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第四章 帐户分类
重点掌握: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帐户分类的意义;(2)账户经济内容的含义;(3)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类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
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用途和结构的含义;(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共10类。

第五章 会计凭证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含义、种类、编制和审核。
1.会计凭证的含义和作用
(1)会计凭证的含义;(2)会计凭证的作用;(3)会计凭证的种类
2.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审核结果的处理。
3.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含义和分类;(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3)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第六章 会计账簿
重点掌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记账错误的更正,以及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账簿的含义和作用;(2)会计账簿的分类及各种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设置账簿的原则;(2)账簿的登记规则;(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3.错帐的更正方法
掌握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
4.对帐和结帐
(1)对帐和结帐的含义;(2)对帐的内容;(3)结帐的主要程序和内容以及结帐的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
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
(1)财产清查的含义;(2)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未达账项的含义及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
3.存货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含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要求;(2)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步骤。

第八章 会计报表
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含义、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含义、作用、基本结构及其编制原理。
1.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
(1)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与构成;(2)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共7项。
2.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和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三个特征:平衡、分类、比较)和格式;(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3.损益表
(1)损益表的含义和作用;(2)损益表的结构和格式;(2)损益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4.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
重点掌握: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
1.会计循环
(1)会计循环的含义;(2)会计循环的内容。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2)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配比原则的含义、实际成本原则的含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的含义、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4.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帐和试算平衡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重点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
1.期末帐项调整
(1)期末帐项调整的必要性;(2)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递延账项(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
2.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1)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2)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3.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帐
4.对帐、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1)对帐的方法;(2)结帐的方法——虚账户的结清和实账户的结转以及结帐后的试算平衡;(3)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重点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3)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含义;(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具体运用。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极其特点;(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自考基础会计学的复习笔记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
  1. 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 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 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 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 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一)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
  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
  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
  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基础会计学自考复习笔记

  会计等式也叫做会计核算的平衡公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等式是根据资产等于权益(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建立的,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产权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公式来表示为: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计等是的影响包括四种情况:
  1.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2.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数额相等。
  3.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4.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
  根据上面得出以下的结论:
  1.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使资产与负债所有都权益项目发生变动,变动的结果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始终保持平衡。
  2. 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变动的,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动,但是变动后双方总额仍然相等。
  3. 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一方变动的,不但不会影响双方总额相等,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不会变动。
  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
  二、发生费用,并因此而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到会计期末企业的收入扣除费用所形成的利润要进行分配,除了要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退出企业外,提取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要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时会计等式又恢复为期初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求《基础会计学》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基础会计学》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3pTeCPuq1hSYyadIGL5Bg

?pwd=urd6 提取码: urd6
简介:基础会计学pdf电子书是主要包含了会计准则,账户和借贷记账法,账户体系与账户分类,会计凭证,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如何制作会计报表等等,内容丰富。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你知道会计基础都有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

  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按照填。

  第六章、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

  5、过次页与承前页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8、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9、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1、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现金营业外收管理费用入固定资产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入原材料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管理费用(正常)用营业外支出(非常)基他应收款(赔偿)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会计档案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3年、5年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15年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25年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永久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会计基础各章节知识点整理2

  【第一章】

  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7.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8.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9.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0.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

  【第二章】

  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3.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5.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6.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2)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第四章】

  1.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拓展阅读: 会从会计基础知识点

  一、会计档案归档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2)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3)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各类会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和交接

  (一)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重点)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二)会计档案的交接

  1.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3.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4.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5.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保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6.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

  7.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8.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9.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

  四、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1)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2)各单位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

  (3)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还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4)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由同级审计机关派员参加监销。

  (5)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

以上就是关于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