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何叫燕园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北大为何叫燕园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北大为何叫燕园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大学为什么被称为是燕园
燕园是燕京大学的简称。民国初期,美国人司徒雷登从陈树藩、载沣、徐世昌等人手中购买了淑春园、洪雅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这些园林都是清朝皇帝赐给王公贵族的花园。司徒雷登将这些花园连在一起,修了一所教会学校,叫燕京大学。燕大校园内的园子统称燕园。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燕京大学解散。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旧址,简称北大,不再用燕园的简称。燕园只作为地名保存下来。
燕园指的是什么意思?
燕园指的是北京大学校园。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北京大学于一九五二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北大校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
始建时期
清康熙年间,康熙在海淀修建的清代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就是在清华园原址上修建的。康熙修建畅春园时,还在畅春园北的福海一带修建一小园“圆明园”,赐给四子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到清雍正年间,雍正大修并扩建圆明园,使圆明园有了三十景。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又在圆明园的东边修建了长春园,在两园的南边修建绮春园,也叫万春园,成为“圆明三园”,并使圆明园有了四十景,达到鼎盛时期。此后,乾隆皇帝又整修了圆明园南边的未名湖畔勺园,名叫“春熙院”(今北京大学处)。
同时,还整修了圆明园东边的熙春园,又叫东园(今清华大学处)。使圆明园有“圆明五园”之称,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春熙院、熙春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燕园
为什么清华大学别称清华园,而今天的北京大学别称燕园
位置区别。清华位于圆明五园之一-清华园的位置上。(原熙春园),目前“清华园”泛指清华大学所在地,包括清末年间清华园、近春园以及其他部分地区。
北大则是因为占了燕京大学的校址,“燕园”。燕大校园为三山五园的附属园林,包括漱春园、勺园、弘雅园、朗润园等。
北京大学为什么被称为是燕园
北京大学是我国早期的高等学府之一,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1898年7月4日),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其校址在东城景山东街路东的沙滩后街明代的马神庙、清乾隆年间乾隆的四女和嘉公主府已空闲的府邸。四公主府坐北朝南,大宫门为五间门楹,大门两旁有石狮一对。公主府占地东西宽四十丈,南北长六十丈,用大砖围成府墙。府内东路为几进大四合院落,宫殿式的房屋建筑,西路则为大花园。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也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派激烈斗争的产物。在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上书光绪皇帝,“请变法,建学堂”。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自京师建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府县立中小学”。梁启超说,大学堂的前身是官书院,官书院的前身是“强学会”。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在京组织强学会。购置图书、仪器等,宣讲新学,谋求改革。强学会实际上是政治团体兼学校的组织。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强学会被顽固派查封,但改为“官书院”。“京师大学堂”就是在“官书院”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整修了公主府旧房三百四十多间。新建房一百三十多间。大学堂的大门上高悬有“大学堂”三字竖匾。公主府里的正殿为大学讲堂。后院的二层楼为藏书楼。西院花园为学生宿舍。
庚子以后,知识界思想活跃,爱国热情高涨,各界纷纷要求恢复京师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一日,清廷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用吴汝伦为中文总教习,这次复学没有聘用丁韪良,而是请的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和岩谷孙藏为教习。在四公主府旁又新建房屋一百多间。还在北河沿(今民政部处)购房开办译学馆,即以后的北大三院。
北大红楼——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建筑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灭亡。1912年1月民国成立,5月,原清政府的学部改为北京政府的教育部。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著名文人严复任第一任校长。在1916年,北大大学在东城今沙滩大街(五四大街)新建校舍,为四层大楼,地下一层。因大楼的墙体大多用红砖砌成,所以称为“红楼”。北大红楼于1916年开始修建,1918年8月竣工。在竣工的前一年,即1917年,蔡元培先生又亲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红楼处原为京师大学堂的“汉花园”。红楼建成后,为大学的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在1920年时为北大一院,即文学院。北大的二院为理学院,院址还在马神庙的四公主府原京师大学堂。北大三院为法学院,在北河沿大街现民政部处。北京大学又在原医学科的基础上设医学馆,校址在今宣武区后孙公园胡同,今北京四十三中学处。医学馆就是今北京医科大学及北大医院的前身。
在1952年北京大学在迁到燕园后,北大红楼一直由国家文物局使用。在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北大红楼开辟为我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陈列馆”,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北大燕园——清代的古典皇家园林
建国后,在1952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迁到西郊海淀现在的“燕园”,这里原是明代米万钟的“勺园”。在《天府广记》中载:“海淀米太仆勺园,园仅有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多有北京史地学者著文指出,今天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和留学生大楼,及研究生院一带,即未名湖四周,便是当年勺园遗址。在勺园西也有一座园子,是明万历年间万历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不是现在清华大学的清华园,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主要是两个园子,原名分别叫熙春园,即工字殿,一个叫近春园,即“荒岛”。到清咸丰年间,咸丰皇帝改名叫“清华园”。在庚子年间,清政府于1911年,在清华园里成立“留美预备学校”,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在1928年正式名“国立清华大学”。到明末清初,勺园和清华园都毁于战火。在清康熙年间,康熙在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畅春园(在今北大西门南边路西,有两座寺庙的山门,即恩佑寺、恩慕寺。山门以西一带就是畅春园遗址),但勺园也是畅春园的一部分。康熙还在畅春园北的福海一带修建圆明园,赏给四子雍亲王,即以后的雍正皇帝。到雍正年间,雍正在大修圆明园时,也把勺园修建为圆明园的附园“春熙园”。在乾隆年间,乾隆把春熙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在这里修建了“淑春园”。和珅被处死后,淑春园分为两部分,西部改为嘉庆五子惠亲王绵愉的花园名叫“鸣鹤园”,面积较大,现已无存。但鸣鹤园的西宫门现为北京大学的西校门。东北部改为嘉庆四女庄静公主的“镜春园”,面积比鸣鹤园小。其园的大宫门在现未名湖东南,为三间门楹。园内为多重大四合院,花园里以牡丹著称。
现在镜春园一带(未名湖北)还叫“镜春园”,园南的大路也叫镜春路。镜春园内有一部分古建已复修,仍为古香古色的古典园林建筑,大部分还保存原状。还有多处和珅时的四合院。
在北大西门对面,原畅春园的北边有一大园,为清代康熙年间康熙三子果清王允礼的园子“承泽园”。到光绪年间改为“蔚秀园”,为醇亲王奕环的花园。后为北大的师生宿舍。
在1926年美国教会办的教会大学“燕京大学”,是从清室醇亲王的后人和大军阀陈树藩、徐世昌等人手中买下未名湖畔的几座皇家废园修建的学校。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司徒雷登。在1952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并,校名仍为“北京大学”。校址迁到燕园,国家对燕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新建了很多现代化的和古香古色宫殿式的教学大楼。其西校门上的“北京大学”横匾为毛主席题写。
北京大学的校址“燕园”,曾历经清代历朝古典皇家园林畅春园、圆明园、春熙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春和园、朗润园、承泽园、蔚秀园等园的易主、改建的变迁。在2001年6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为什么被称为是燕园
燕园是燕京大学的简称。民国初期,美国人司徒雷登从陈树藩、载沣、徐世昌等人手中购买了淑春园、洪雅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这些园林都是清朝皇帝赐给王公贵族的花园。司徒雷登将这些花园连在一起,修了一所教会学校,叫燕京大学。燕大校园内的园子统称燕园。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燕京大学解散。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旧址,简称北大,不再用燕园的简称。燕园只作为地名保存下来。
以上就是关于北大为何叫燕园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