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教育本质的理解:也谈教育的本质

也谈教育的本质

邓连朝

为谁教育人、教育什么人、怎样教育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为谁教育人、教育什么人这两个问题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早已经不止一次地,给出了我们明确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教育人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一、众说纷纭揭秘教育本质

关于教育的本质,古今中外很多人给以了回答,可谓众说纷纭。

孟子说过“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人有了是非之心,便是智慧的开端。是非之心,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国有关部门对教育的本质做了如下描述

1、教育的质的规定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需要我们仔细琢磨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含义。

首先,教育具有三大特性:目的性、育人性和社会性,此考点着重作为多选题备考。

其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就目前所处的阶段而言,要培养的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究其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本质属性是育人性。此考点着重作为单选题备考。

然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培养的是什么人呢?培养的人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人,即教育促使个体社会化,培养学习社会规范,能够适应社会的社会人。二是自然人,即教育使社会个性化或社会个体化,培养独立自主、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自然人。此考点着重作为判断题备考。

最后,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追根溯源,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文字的产生和语言的传递,不仅可以让个体掌握人类的经验,也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让人类掌握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财富,这一特点也证明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此考点着重作为单选题备考。

2、教育的三大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该特点意味着动物界没有教育,因此羊羔跪乳、乌鸦喝水等动物行为不属于教育。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这句话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意味着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不属于教育,如思考时托下巴的习惯、偶然学习到的知识都不属于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不等同于本能,如婴儿吮吸,膝跳反射不属于教育。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在判断属不属于教育时,需要分析和判断是否具有这三种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家一定要牢记一个易错点:学生自学不属于教育,因为该活动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唤醒人内心的潜能。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这种教育理念适用于所有的人。比如,有一家叫作“青年学院”的机构,专门招收那些有犯罪前科的青少年,让这些孩子参加一种以舞蹈为基础的教育项目。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些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他们变得更有纪律性,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敢于去面对艰难的挑战。

一个优秀的校长、优秀的老师、一堂优秀的课,是对教育本质最好的展现。“如果教育能够让八九十岁的老人依然像孩子一样,对未来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好奇,对追求知识、对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满好奇,这就是真正教育的意义。”马云说。

德国作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天性、潜能和梦想,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焕发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

教育的本质——点燃 唤醒 鼓舞 激励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通过激发人的斗志,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从而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脱胎换骨,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人生高度!最根本的还是激发培树和不断强化人们的强大自信,从而产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平民教育家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及其弟子三千、贤徒七十二的成功教育实践,黄埔军校、延安抗大及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思想及成功实践都给了我们以有益启示。而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及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给了我们以系统的方法论,当然也给了我们干好教育的无穷信心和力量。

张桂梅等一大批最美乡村教师他们以实际行动解读了教育能够化腐朽为神奇,顽石也能变成金的事实胜于雄辩的真理。

一言以蔽之,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发培树和强化自信,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内驱力,让他们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产生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和洪荒之力!

二、扬起自信的风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古往今来,我们国家不乏自信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励志故事等资源,大禹治水到今天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都给了我们充分发挥教育本质功能,搞好自信教育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反复明确学习的目的,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小学生而言,远远不能依靠小恩小惠的蝇头小利来糊弄了,而是下大力气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爱之以心导之以行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教育尤其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等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正面教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再利用我国当前科技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热情。最后结合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从而产生振兴中华舍我其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

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让他们全程参与,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而不断产生和强化自信。“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都定了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而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鬼谷子教法更绝,安排好演讲题目和讲清要求后,把弟子们赶到山沟里反复练习,谁能用三寸不烂之舌打动鬼谷子谁上来吃饭,否则继续练习,指导过关为止。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鬼谷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当前陈宝贵老师的大语文写作、王文汉老师的本真作文、张连河的作文教学都能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和强化自信,从而长足进步,他们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以学习的标杆和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大批的老师将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使孩子不断产生和强化自信,就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前,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必须不断创新,否则照本宣科吃老本根本打动不了学生,也无法让孩子产生自信。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由中国产品变为中国品牌,由中国速度变为中国质量,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三大转变,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岗位练兵,真正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具有一桶水,而且还是一桶活水:经常创新教学手段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给孩子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不断体验成功,不断产生和强化自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想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一个老教师言尽于此,零请大家批评指正。但愿我们在教育上能够与国家社会需要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同频共振,而不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