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四到”
“读书”这个题目,似乎很平常,也很容易。然而我却觉得这个题目很不好讲。据我所知,“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关于这个问题,殊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所以我不讲这一类的问题。(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做“读书乐”,说什么“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我们不说这些话了,要说,读书是求知识。这些话都是大家会说的,所以我也不必讲。(三)读书的方法。我主要是要想根据个人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
我这一句话是很平常的,就是说,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现在先说什么叫“精”。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差不多每个小孩都有一条书签,上面写十个字。这十个字最普遍的就是“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不过我认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就拿它来说一说。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这句话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实很不容易。
读中国书时,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不放过。近人费许多功夫在校勘学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笔一画而已。读外国书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说这是很难的。如有人翻译英文,把oats看作oaks,于是小草变成了大树。说起来这种例子很多,这都是眼睛不精细的结果。书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细认字,就不必读书。
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我们现在虽不提倡背书,但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读此类的书,虽不须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更要如此。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读好的小说尚且要如此,何况读关于思想学问的书呢?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得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设备及思想的方法来帮助。要做到这一点,须要有几个条件:(一)字典、辞典、参考书等工具要完备。这几样工具虽不能办到,也当到图书馆去看。我个人的意见是奉劝大家,当衣服,卖田地,至少要置备一点好的工具。比如买一本韦氏大字典,胜于请几个先生。这种先生终身跟着你,终身享受不尽。(二)要作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识,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构造,方才懂得它的意义。(三)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不可只看字面。一个字往往有许多意义,读者容易上当。例如turn这词:作外动词解有十五解,作内动词解有十三解,作名词解有二十六解,共五十四解,而成语不算。又如Strike:作外动字解有三十一解,作内动字解有十六解,作名词解有十八解,共六十五解。又如go这个单词最容易了,然而这个词:作内动字解有二十二解,作外动字解有三解,作名词解有九解,共三十四解。以上是英文单词须要加以考究的例子。英文字典是完备的;但是某一词在某一句究竟用第几个意义呢?这就非比较上下文,或贯串全篇,不能弄懂了。中文较英文更难,现在举几个例子:祭文中有一句“维某年月日”之“维”字,究作何解?字典上说它是虚字。《诗经》里“维”字有二百多解,必须仔细比较研究,然后才能知道这个词有多种意义。(胡 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