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书籍读后感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学前教育书籍读后感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学前教育书籍读后感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前教育的读后感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1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2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
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说,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也就是说,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
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
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3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4
前天读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心爱的小猫死了,透过窗户,看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猫突然离去,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时,他的奶奶走过来,轻声地对他说:“宝宝,你为何不打开一扇窗呢?”小男孩听了,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一扇窗户。一刹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种鲜花竞相开放,蝴蝶在飞舞,蜜蜂在采蜜,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小男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大为好转。
由此想到了我们老师,面对各个不同的孩子,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尤其是面对家庭离异、身体异常、学习困难、活泼好动等特殊群体的孩子,更应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多看看他们的长处,尽力弥补他们的短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日常活动中,有的老师会数落学习困难的幼儿,如做数学练习时,有的老师当着别的孩子说:“这道题我讲过至少3遍了,你还不会做,真笨!”试想,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和幼儿真诚对话,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的言行,打开另一扇窗去看待他们,或许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在艺术上却意兴盎然呢?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长,后来有了杰出的成就,散发出了沁人的芳香。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5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她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6
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在这本书中,虞老师主要论述了课程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其中《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一文给了我很大触动。因为种植是有关自然,有关生命的一项活动,幼儿不就是要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吗?
看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接触过的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都能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而虞老师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地不仅仅指室外用来专门种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种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属于种植园地,这样的定义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让一些受到场地限制的幼儿园也能开辟属于自己的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
除了睡觉之外,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啊,幼儿园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接触生命,接触绿色。因此,幼儿园必须要有种植园地。种植园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班级的种植园地大小要适中,所种植的要是当地,当季,无毒害,易种养,易观察的植物。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欣赏、管理的主人。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种植的经验,热爱大自然、植物的情感。
种植园地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种植活动包括种植计划和种植落实两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都对幼儿有很大的价值。如在种植计划时,幼儿与教师要先观察种植的空间,选择植物及其种子或苗,讨论种植方法、种植工具,确定合作方式等等。在这一环节,幼儿主要参与的是规划,对种植区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规划,这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用于实践的过程。在种植落实时,幼儿切实成为种植、管理、收获的主人。从种植植物开始,幼儿可以获得不同的种植方法,如点种、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时可以探索不同方法种植的结果一样吗?种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幼儿还能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以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活动时能够迁移种植的经验。
在管理过程中,幼儿能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谊,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在与植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多观察植物并对植物的生长做一些记录,增强了幼儿的观察、探究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在管理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幼儿做事不间断的好习惯。
当幼儿完整地照顾好植物,最后就该收获了,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获方法,体验收获的乐趣。
同时对植物的果实进一步探索,如对果实的统计、分类、数据分析。幼儿园种植对幼儿来说还有很多的价值,如幼儿可以用植物的果实进行一些装饰,用果实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
看完虞老师的文章,不禁以自己的班级为对象,开始思考班上的种植区可以怎样丰富。虽然我们班级没有专门的户外种植区,但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如我们可以在班级的沙土区旁边种上一些叶子相对大的植物,这个角落靠近幼儿的衣柜旁,每天穿脱衣服时对可以对植物进行观察。到了中班,幼儿的责任心也相对增强,可以引导每天的值日生对植物进行照料,如浇水、除草等,并对其生长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将大家的记录结果汇总成植物生长日记,植物生长日记本可以展示在植物的旁边,方便幼儿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及学会向同伴学习经验。
在教室里的阳台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植物,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棵植物,这样幼儿还可以做成自己的植物观察日记。在以后开展《我和公园》主题时,这些植物都可以作为公园里的资源。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是一名新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通过阅读和学习,使我对《学前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前教育是幼教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掌握它,对我们做幼教老师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学习使我知道学前教育可以使幼儿教育工作者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自己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增强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克服盲目性,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的学前教育发展。
通过阅读学习学前教育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七大技能技巧,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组织儿童教育活动的能力。
3、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
4、语言表达,艺术表达能力。
5、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6、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7、组织管理,教育评价能力。
8、科学研究,自学能力。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方面,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工作中勇于创新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落后,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理论结合实践,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反思记录,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做到稳扎稳长的目的。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让我深刻知道在幼儿教育上要坚持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交互作用,为幼儿创新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重视家庭教育,只有我们带动家长,使两者同步进步,才能促进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使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学前教育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和教学等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是一名新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通过阅读和学习,使我对《学前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前教育是幼教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掌握它,对我们做幼教老师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学习使我知道学前教育可以使幼儿教育工作者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自己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增强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克服盲目性,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的学前教育发展。
通过阅读学习学前教育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七大技能技巧,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组织儿童教育活动的能力。
3、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
4、语言表达,艺术表达能力。
5、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6、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7、组织管理,教育评价能力。
8、科学研究,自学能力。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方面,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工作中勇于创新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落后,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理论结合实践,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反思记录,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做到稳扎稳长的目的。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让我深刻知道在幼儿教育上要坚持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交互作用,为幼儿创新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重视家庭教育,只有我们带动家长,使两者同步进步,才能促进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使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学前教育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和教学等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学前教育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是一名新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通过阅读和学习,使我对《学前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前教育是幼教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掌握它,对我们做幼教老师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学习使我知道学前教育可以使幼儿教育工作者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有助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自己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增强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克服盲目性,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的学前教育发展。
通过阅读学习学前教育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七大技能技巧,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组织儿童教育活动的能力。
3、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
4、语言表达,艺术表达能力。
5、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6、自我调节,控制能力。
7、组织管理,教育评价能力。
8、科学研究,自学能力。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方面,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工作中勇于创新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落后,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理论结合实践,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反思记录,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做到稳扎稳长的目的。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让我深刻知道在幼儿教育上要坚持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交互作用,为幼儿创新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重视家庭教育,只有我们带动家长,使两者同步进步,才能促进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使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学前教育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和教学等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读后感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1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2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
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说,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也就是说,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
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
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3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学前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关注幼儿才是学前课程的重中之重。学前课程应以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快乐。但并不是说就放任幼儿,任何的活动都应该有相应的常规需要幼儿去遵守,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更好的参与活动。并且,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4
前天读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心爱的小猫死了,透过窗户,看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猫突然离去,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这时,他的奶奶走过来,轻声地对他说:“宝宝,你为何不打开一扇窗呢?”小男孩听了,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一扇窗户。一刹那,她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窗外多种鲜花竞相开放,蝴蝶在飞舞,蜜蜂在采蜜,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小男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大为好转。
由此想到了我们老师,面对各个不同的孩子,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尤其是面对家庭离异、身体异常、学习困难、活泼好动等特殊群体的孩子,更应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多看看他们的长处,尽力弥补他们的短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在日常活动中,有的老师会数落学习困难的幼儿,如做数学练习时,有的老师当着别的孩子说:“这道题我讲过至少3遍了,你还不会做,真笨!”试想,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人人都有存在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和幼儿真诚对话,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的言行,打开另一扇窗去看待他们,或许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在艺术上却意兴盎然呢?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挖掘了自己的特长,后来有了杰出的成就,散发出了沁人的芳香。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5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她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关于学前教育的读后感范文篇6
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在这本书中,虞老师主要论述了课程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着幼教行业的发展,其中《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一文给了我很大触动。因为种植是有关自然,有关生命的一项活动,幼儿不就是要接触自然,接触生命的吗?
看了这篇文章,对比自己接触过的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都能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而虞老师的观念影响了我,种植园地不仅仅指室外用来专门种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种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属于种植园地,这样的定义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让一些受到场地限制的幼儿园也能开辟属于自己的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
除了睡觉之外,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啊,幼儿园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接触生命,接触绿色。因此,幼儿园必须要有种植园地。种植园地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班级的种植园地大小要适中,所种植的要是当地,当季,无毒害,易种养,易观察的植物。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欣赏、管理的主人。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种植的经验,热爱大自然、植物的情感。
种植园地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种植活动包括种植计划和种植落实两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都对幼儿有很大的价值。如在种植计划时,幼儿与教师要先观察种植的空间,选择植物及其种子或苗,讨论种植方法、种植工具,确定合作方式等等。在这一环节,幼儿主要参与的是规划,对种植区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规划,这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用于实践的过程。在种植落实时,幼儿切实成为种植、管理、收获的主人。从种植植物开始,幼儿可以获得不同的种植方法,如点种、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时可以探索不同方法种植的结果一样吗?种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幼儿还能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以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活动时能够迁移种植的经验。
在管理过程中,幼儿能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谊,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在与植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多观察植物并对植物的生长做一些记录,增强了幼儿的观察、探究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在管理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幼儿做事不间断的好习惯。
当幼儿完整地照顾好植物,最后就该收获了,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收获方法,体验收获的乐趣。
同时对植物的果实进一步探索,如对果实的统计、分类、数据分析。幼儿园种植对幼儿来说还有很多的价值,如幼儿可以用植物的果实进行一些装饰,用果实参与到其他的活动中。
看完虞老师的文章,不禁以自己的班级为对象,开始思考班上的种植区可以怎样丰富。虽然我们班级没有专门的户外种植区,但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如我们可以在班级的沙土区旁边种上一些叶子相对大的植物,这个角落靠近幼儿的衣柜旁,每天穿脱衣服时对可以对植物进行观察。到了中班,幼儿的责任心也相对增强,可以引导每天的值日生对植物进行照料,如浇水、除草等,并对其生长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将大家的记录结果汇总成植物生长日记,植物生长日记本可以展示在植物的旁边,方便幼儿了解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及学会向同伴学习经验。
在教室里的阳台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植物,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棵植物,这样幼儿还可以做成自己的植物观察日记。在以后开展《我和公园》主题时,这些植物都可以作为公园里的资源。
以上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书籍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