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2021年自考教育学二真题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2021年自考教育学二真题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1年自考教育学二真题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1年8月自考真题:下列关于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20年8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关于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B.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复杂化

C.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道德来源于人的本性,是人内心固有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参见教材P125。

求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和教育心理学(A级)真题

四川2011年4月教师资格
(A)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 B )。
  A.幼儿老师  B.父母  C.长辈  D.小学一年级老师
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
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A )。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手段
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B )。
  A.巩固性谈话  B.自发性谈话  C.指导性谈话  D.接交性谈话
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C )。
  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
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D )。
  A.课程设计  B.课程制订  C.教材编制  D.课程设置
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工作
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B )。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C )。
  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   B.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
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  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
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B )。
  A.必要条件  B.物质基础  C.重要保证  D.重要手段
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D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B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B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C )。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1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斯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喜 苏格拉底
19。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D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20.“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D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内容正确  B.方法恰当  C.目的明确  D.情感深厚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就是从角色人手,研究教师实际表现的特征和进入多种角色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教师对照基本职能,完善自我。
 2.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3.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即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可作为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它必须用学生可判断分析的具体行为来描述,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
 4.道尔顿制v: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索,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答:(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职能;(4)发展个性。
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3.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特点。
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4.简述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1)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
  (2)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
  (3)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4)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
  (5)初中生一致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
(6)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5.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
答: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
(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主义的问题。
答: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
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答: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发现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2)探究—研讨法;
  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
  探究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
  (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刨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
  (4)暗示教学法;
  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5)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6)非指导教学法。
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认为,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该书出版于【 】
A.1913年
B.1903年
C.1923年
D.1879年
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
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
4.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学者是【 】
A.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 】
A.加涅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A.人本主义
B.官能心理学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 】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 】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D.回归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布鲁纳
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
B.测验
C.访谈
D.实验
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斯金纳
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1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 】
A.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 】
A.分析问题阶段
B.提出假设阶段
C.发现问题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
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___________到_______到_______。
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24.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5.遗忘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7.比较性组织者
28.过度学习
29.创造性思维
30.学习动机
31.直观教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2.简述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34.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35.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
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38.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4、教育规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国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广义教育包括( )、( )、(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8、狭义教育既是( )有时可以作为( )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 )、( )、(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 )和( )。学校始建于( )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 )、( )、( )、( )、( )、( )。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和( )。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 )和( );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 )、( )、( );四学( )、( )、( )、( )。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 )、( )、( )、(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5.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2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28.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3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4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5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5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5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61.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66.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67.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72.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 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简答题
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谁有安徽自考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历年试题,今年十月考试急需……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出生时就有( )
A.情绪
B.情感
C.成就感
D.美感
2.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发现,最难辨认的表情是( )
A.怀疑
B.悲哀
C.惊讶
D.恐惧
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4.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 )
A.反应快,精确性强
B.反应慢,精确性强
C.反应慢,精确性差
D.反应快,精确性差
5.心理学家把类似燕青的气质,如聪明过人、灵活善变,情绪丰富且外露叫做(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 )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去个体化
D.群体极化
7.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舒茨
D.奥尔波特
8.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转移
B.升华
C.文饰
D.补偿
9.儿童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年龄是(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10.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行动刻板性开始明显增强的年龄是( )
A.60岁
B.65岁
C.70岁
D.75岁
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11.认知心理学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获取了很大成功,所采取的方法是( )
A.反省法
B.口语报告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12.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取决于( )
A.性别
B.年龄
C.受暗示性
D.智力
13.四色说的四种原色是指( )
A.红、黄、蓝、绿
B.红、蓝、绿、紫
C.黄、蓝、黑、白
D.黄、绿、蓝、紫
14.记忆有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编码、保持和( )
A.遗忘
B.注意
C.提取
D.联想
15.关于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等的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内隐记忆
16.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概念形成的方法是( )
A.抽象概念
B.具体概念
C.人工概念
D.科学概念
17.想象处理的主要信息是( )
A.表象
B.符号
C.语词
D.语义
18.提出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g因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瑟斯通
C.斯皮尔曼
D.吉尔福特
19.反映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难度
20.成人与儿童对一幅图画的知觉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能说出图画中主要的部分,而成人能把握整个图画的意义,这说明了(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意识
22.适应
23.创造性思维
24.挫折
25.气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7.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28.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29.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30.群体的主要功能。
31.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定向的认知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结合实际运用认知与期望理论阐述人类行为的动机。
33.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尽管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但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却是因人而异,试用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
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见钟情”所描述的是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2.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之为(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4.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 )
A.信息源
B.通道
C.目标靶
D.反馈
5.“个体心理发展”内涵的恰当表述是( )
A.心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B.心理功能获得和丧失有序变化过程
C.贯穿于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的全过程
D.在环境教育影响下,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的过程
6.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哪个心理学派的观点?( )
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7.人在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 )
A.α波
B.θ波
C.β波
D.δ波
8.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属于( )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经验性智力
D.情境智力
9.达斯等人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风格是( )
A.系列型
B.同时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0.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大类:改变压力源和改变自己。下列选项中,属于改变压力源的是( )
A.依赖药物
B.抽烟酗酒
C.攻击
D.分散注意力
1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12.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是几十到几百毫秒
B.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
C.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D.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视觉代码的形式储存
13.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 )
A.常规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聚合思维
14.偏重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是( )
A.性向测验
B.成就测验
C.智力测验
D.创造力测验
15.个体被高级需要所驱使并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称之为( )
A.成就动机
B.成长动机
C.交往动机
D.外在动机
16.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其气质属于( )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7.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自制力变得极低,往往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 )
A.社会惰化
B.从众
C.去个体化
D.服从
18.由飞行时差导致的暂时性失眠称之为( )
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情境失眠
D.急性失眠
19.由声波的振幅,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的声音属性是( )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20.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 )
A.道德理解水平
B.道德判断水平
C.道德推理水平
D.道德认知水平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认知
22.角色扮演理论
23.绝对感觉阈限
24.场独立性
25.心理健康(狭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27.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28.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29.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30.人际沟通的类型。
31.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题任选1题,第34题必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请谈一谈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训练的启示。
33.试述成就动机的结构并举例说明怎样激发与培养人的高成就动机?
34.大学生李某常常光顾学校附近的小书店,渐渐地喜欢上了营业员王某。热恋三个月后,王某以李某无经济实力为由与李某分了手,李某觉得是奇耻大辱,一气之下跳楼自杀。请结合本案例谈谈我们应如何面对及应对挫折。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2 分)
1.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的科学。
2.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
3.依学习内容划分,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__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大类。
4. 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 可以把思维划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几种主要的认知类型:(一)冲动型与沉思型;(二)系列型与同时型;(三)____________。
6.两种著名的投射测验:(一)____________;(二)主题统觉测验。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30 分)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谢切诺夫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2.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
3.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的研究方法是( )。
A.谈话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4.一些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一些动物的冬眠春晓,一些鱼类的季节性巡游,这些周期性变化称为( )。
A.年节律 B.日节律
C.月节律 D.90分钟节律
5.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想像
6.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称(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由于人的两眼之间约有65 毫米的距离,因此在注视同一非平面物体时,两眼网膜上所得映象不完全重合,这种现象称为( )。
A.运动视差 B.双眼视轴辐合
C.双眼视差 D.双眼视轴分散
8.信息在头脑中能保持一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称为( )。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长时记忆 D.遗忘
9.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这称为( )。
A.判断 B.概念
C.演绎推理 D.归纳推理
10.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的是( )。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加德纳 D.卡特尔
1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

10.压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1.举例说明知觉的恒常性。简要说明知觉恒常性的主要种类。
2.什么是动机?动机具有哪几种主要功能?
五、问答题(每小题8 分,共24 分)
1.用斯坦福—比内(1960 年)量表测一个实足年龄10 岁儿童的智力,他通过了10 岁组的全部条目,又通过11 岁组的全部条目,他的智龄(心理年龄)是多少?他的智商是多少?(要求列出智商计算公式)
2.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3.什么是人际沟通?它有何基本功能?来源:考试大-自学考试

求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 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
二.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 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 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 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 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 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 校本教师培训 行为科学 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 双因素理论 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 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 义务教育 松散结合理论 校本管理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 西蒙 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 教育规划 组织发展 跳板原则 松散结合理论

二、简述题: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3、教学管理的内容?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三、综述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
2、试分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005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真题

2005年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
(A)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B)家长必须送子女入学接受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C)各级政府必须提供基本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D)各级政府必须提供基本条件确保适龄儿童受到法定年限的基础教育
2 世界中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 )
(A)从单轨学制转向双轨学制
(B)从单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C)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
(D)从双轨学制转向分支型学制,进而通过综合高中达到单轨制
3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代之以(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4 “家庭学校”(home school)是一种( )
(A)新兴的家庭教育方式
(B)主要在家庭中实施的义务教育方式
(C)由家庭举办的学校
(D)新型的“私塾”或“寺子屋”
5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 )
(A)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B)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
(C)德国教育家沛西。能
(D)美国教育家孟禄
6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年的一项实验证实( )
(A)专家或权威的积极暗示可以改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影响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
(D)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
7 活动课程又称( )
(A)“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C)“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D)“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8 特别重视强化作用的教学理论流派有(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
(C)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
(D)情感教学理论和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9 瑞士学者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划分为( )
(A)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知运算阶段、动作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0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 )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制度化教育
2 核心课程
3 特朗普制
4 教师专业反展
5 布莱特效应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教育功能指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 潜在课程并不是课程。
3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4 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 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3 参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评论世界各国的教育先行政策。
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则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地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许多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不顾由此带来的沉重牺牲和一切困难,也选择了这条道路。例如,刚果人民共和国不顾国家人均收入畸低(约220美元),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进入免费小学。古巴虽然资源有限,但也许迅速地向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成人扫盲发展,并且扩大到了中等教育。喀麦隆从1967年到1968年把它的公共教育经费增加了65 0/0,同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10 0/0多一点。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一、 解释下列术语(任选其中8个术语作答,每一解释满分为5分,共40分)

1、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 3、先行组织者 4、动作技能 5、行为目标 6、态度 7、生成学习 8、替代强化 9、最近发展区 10、定义性概念

二、 问答题(任选 其中3个作答,每个问题满分为20分,共60分)

1、 陈述加涅在智慧技能领域中所提出的学习分类,并分析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层级论”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2、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态度的改变及品德的形成所提出的诸种理论解释,请就这些理论观点指出它们对态度与品德教育的启示。A.认知发展观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失调论

3、 早在8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家就已注意到影响问题解决的三大要素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有组织的言语信息(图式)。请合当今对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范式谈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4、 试比较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的异同及适用性。

5、 下面是一位著名足球教练写的关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经验:

“在训练初,我将阻劫技术加以分解,最终运动员能在不假思索的条件下完成阻劫。我力求在一短时间内提供充分的练习,而一次不要求运动员练习太多的动作。我坚持要求运动员分别练习阻劫的局部动作。我仔细观察我的孩子们,我告诉他们正在练习的技能是什么。当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行解释时,他们似乎练得更好,并这项活动”

请对上经验中已被心理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因素作出分析。

www.freekaoyan.com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2000年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1、 知识结构,2、问题空间,3、成就动机,4、精加工策略,5、态度,6、图式,7、强化,8、迁移,9、弱方法,10。动作技能

二. 论述题(共三题)

1、 专家新手比较论型是当今认知教学心理学家为揭示造就人的认知能力差异根源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论式,(1)列举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已获得的若干研究结论,(2)就这类造成专门人才差异的根源提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见解与看法。(25分)

2、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将人所获得的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从两类知识中又分解成若干亚类形式。(1)用图示式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他们对知识的整个分解情况;(2)对各种知识的形式作用及相互关系作出作叙述。(25分)

3、 学习动机是维持长期的、艰巨的学习的推动力,但成功的学习也可反过来促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动机,因此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一种因果的双向系统。假定您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这一原理?(2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一、 简答题 (4*10=40分)
1. 简述J·R·安德森的知识分类体系
2. 简述R·加涅的5类学习结果
3.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进程及支持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
4. 简述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
二、 问答题(3道题 中任选 2道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 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不仅对人的知识作了明确的分类,而且还提示了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间存在互动。(1)请阐明在各领域的专家头脑中具备哪些知识方面的优势,(2)并就这些知识间的互动情况作出阐明。
2、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是求理解,二是将理解转化为能作用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远非是简单地“拷贝”或吸收,因此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强调其中的建构过程。(1)请根据这一学术观点分析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与Gagne的认知技能获得观所侧重的方面;(2)他们在解释认知学习方面的力度。
3、 “知识创新”是当前颇为流利的用语,而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在解决问题中便有创新,因为他们所说的问题是指个体首次遇到而又无现成的知识可以直接利用来解决的情境。(1)请例举个体在解决问题中必须依赖的各类知识;(2)并对上述这种流行的用语作出在心理学上可行的解释。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三、 专业术语解释 (8*8=64分)
1、 产生式系统
2、 精致或精加工
3、 组织
4、 图式
5、 命题网络
6、 学习层级
7、 问题空间
8、 任务分析
三. 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各为26分,请在3、4之间任选一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
1、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在专家-新手的比较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干发现,分析:(1)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以及(2)各类知识的相互作用(30分)
2、 当今在我国的教育界对创新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呼声极高,有些人也希望通过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达到这一目标。衣根据认知教学心理学家在(1)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以及(2)传授一般的推理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30分)
3、 描述态度的形成及改变的心理机制,并就学习与认知领域中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提出您的见解。(26分)
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您 的见解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全民教育 《民本主义教育》 教育民主化 学习策略 核心课程 道德认识 价值澄清法 陶冶
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每题8分)
1、 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2、 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
3、 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
4、 考试就是评价
二、 论述题(每题12分)
1、 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
2、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
3、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 学制
3、 教学策略
4、 道德两难问题
简答题(每题10分)
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
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
问答题(每题30分)
1、 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2、 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一、 概念解释(每题4分)
教学 智育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 义务教育
二、 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
1、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
2、 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 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 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
三、 简答题(每题5分)
1、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
2、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
3、 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4、 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 论述题(每题20分)
1. 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 试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一、 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教育主体 教育资源 德育的发展原则 体谅模式 泰勒原理 教学机智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
1. 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
2. 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
3.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 规范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5. 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 怎样理解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内涵?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选做两题)
1.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 试论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3.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卷
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教育学及相关专业
一、 专业术语解释。(每题8分,共计64分)
1、 产生式系统
2、 精致或精加工
3、 组织
4、 图式
5、 命题网络
6、 学习层级
7、 问题空间
8、 任务分析
二、 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务为26分,请有3、4之间任选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
1、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在专家一新手的性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干发现,分析:
(1) 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
(2) 各类知识相互作用
2、 当今年我国的教育界创新意识和创新性行为的培养响声极高,有些人也希望通过(1)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以及在(2)传授一般的推理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
3、 描述态度的五项原则及改变的心理机制,并就这类学习与认知领域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你的见解。
4、 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你的见解。

答案:
1产生系统(发生集合):每一产生式(一种“条件行动”的规则)均含有一个目标或子目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一个条件;这些目标或子目标能使所有的产生式连结一个有组织的目标层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产生式系统”。实际上,一个产生式系统代表了人在从事某一特定任务时一系列的复杂行为。
2、组织:组织是陈述性知识分成若干子集,并表明各子集的复杂行为之间关系的过程。它能使工作记忆有限的容量在提取时有所提高,也提供更有效的线索。
3、命题网络:现代认识心理学家设想,贮存在人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单位,并非孤立在放在哪里的,其中分享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会发生相互联系,正是信息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认知心理学家尝试用“命题网络(结构)”这种方式来揭示这种联系,在他们所设想的命题中,所有的组成单位都是命题,通常用结点(圆形)表示信息的基本单位,用连线或箭头表示命题中的论题及关系,以及一命题与他们命题之间的联系。
4、学习层级:个人通过直接学习由基干个已知的具体的概念组织起来的陈述(定义),来掌握一个新的定义性概念的含义,随着这些获得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定义性概念的积累,又为人有可能来学习通过这些概念来表述的定理、规则或法则创设了条件,而规则、原理、法则的掌握又为人可能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创设了条件,这种通过低级的学习形式获得的学习结果,为逐次获得高一级的学习能力的层级称为学习层级。
5、图式:陈述性的知识的更为高级的单位,它是人对自己熟悉的范畴事件、文本或其它各种实体的命题.次序及知觉信息所作的综合。图式含这些实体中关键的或典型的特征信息,但实体的另一些特征可以有所变化。
6、精致:是在新的知识与人已有的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甚至还能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多种联系的基础上,作出某种新的推论或补充。这些精致作用给日后提取信息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通路,也为日后对回忆的重新构想提供额外的信息。
7、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的搜索):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各种问题状态,它由问题解决者最初面对的问题情境(起始状态),在抵达目的途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情境(中间状态),以及最终达到的状态所构成。
8、任务分析:既可被视为一种教学理论,也可被视为一种教学设计技术,作为一教学设计技术,它在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且要学生形成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基层次关系,并据此确定促使这些能力在倾向学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学考研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
招生专业:教育学有关专业

一、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全民教育 程序教学法 个体内差异评价 价值澄清法 《民本主义与教育》

二、判断分析题:
1、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是教育功能
2、教学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
3、心理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4、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5、课程论解决的主要是怎样编教材的问题。

三、论述题:
1、怎样促进教育投资的合理有效利用?
2、结合实际谈谈怎样促进个体受教育权的实现?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学生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树立新型师生观?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一、 解释下列术语(任选其中8个术语作答,每一解释满分为5分,共40分)
1、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 3、先行组织者 4、动作技能 5、行为目标 6、态度 7、生成学习 8、替代强化 9、最近发展区 10、定义性概念
二、 问答题(任选 其中3个作答,每个问题满分为20分,共60分)
1、 陈述加涅在智慧技能领域中所提出的学习分类,并分析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层级论”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2、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态度的改变及品德的形成所提出的诸种理论解释,请就这些理论观点指出它们对态度与品德教育的启示。A.认知发展观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失调论
3、 早在80年代中期认知心理学家就已注意到影响问题解决的三大要素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有组织的言语信息(图式)。请合当今对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范式谈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4、 试比较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与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的异同及适用性。
5、 下面是一位著名足球教练写的关于他如何教阻劫技能的经验:
“在训练初,我将阻劫技术加以分解,最终运动员能在不假思索的条件下完成阻劫。我力求在一短时间内提供充分的练习,而一次不要求运动员练习太多的动作。我坚持要求运动员分别练习阻劫的局部动作。我仔细观察我的孩子们,我告诉他们正在练习的技能是什么。当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行解释时,他们似乎练得更好,并这项活动”
请对上经验中已被心理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因素作出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2000年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1、 知识结构,2、问题空间,3、成就动机,4、精加工策略,5、态度,6、图式,7、强化,8、迁移,9、弱方法,10。动作技能
二. 论述题(共三题)
1、 专家新手比较论型是当今认知教学心理学家为揭示造就人的认知能力差异根源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论式,(1)列举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已获得的若干研究结论,(2)就这类造成专门人才差异的根源提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见解与看法。(25分)
2、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将人所获得的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从两类知识中又分解成若干亚类形式。(1)用图示式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他们对知识的整个分解情况;(2)对各种知识的形式作用及相互关系作出作叙述。(25分)
3、 学习动机是维持长期的、艰巨的学习的推动力,但成功的学习也可反过来促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动机,因此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一种因果的双向系统。假定您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这一原理?(2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一、 简答题 (4*10=40分)
1. 简述J·R·安德森的知识分类体系
2. 简述R·加涅的5类学习结果
3.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进程及支持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
4. 简述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
二、 问答题(3道题 中任选 2道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 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不仅对人的知识作了明确的分类,而且还提示了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间存在互动。(1)请阐明在各领域的专家头脑中具备哪些知识方面的优势,(2)并就这些知识间的互动情况作出阐明。
2、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是求理解,二是将理解转化为能作用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远非是简单地“拷贝”或吸收,因此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强调其中的建构过程。(1)请根据这一学术观点分析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与Gagne的认知技能获得观所侧重的方面;(2)他们在解释认知学习方面的力度。
3、 “知识创新”是当前颇为流利的用语,而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在解决问题中便有创新,因为他们所说的问题是指个体首次遇到而又无现成的知识可以直接利用来解决的情境。(1)请例举个体在解决问题中必须依赖的各类知识;(2)并对上述这种流行的用语作出在心理学上可行的解释。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三、 专业术语解释 (8*8=64分)
1、 产生式系统
2、 精致或精加工
3、 组织
4、 图式
5、 命题网络
6、 学习层级
7、 问题空间
8、 任务分析
三. 问答题(题1、2各为30分,题3、4各为26分,请在3、4之间任选一题作答,本部分共计86分)
1、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在专家-新手的比较研究中所得出的若干发现,分析:(1)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类知识,以及(2)各类知识的相互作用(30分)
2、 当今在我国的教育界对创新和创造性行为的培养呼声极高,有些人也希望通过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达到这一目标。衣根据认知教学心理学家在(1)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以及(2)传授一般的推理策略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指出达到上述目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30分)
3、 描述态度的形成及改变的心理机制,并就学习与认知领域中的学习的区别及困难程度提出您的见解。(26分)
4、描述动作技能获得的三个阶段,并就这类学习的内外条件提出您 的见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
一、 解释下列术语(任选其中8个术语作答,每一解释满分为5分,共40分)
1、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 3、先行组织者 4、动作技能 5、行为目标 6、态度 7、生成学习 8、替代强化 9、最近发展区 10、定义性概念
二、 问答题(任选 其中3个作答,每个问题满分为20分,共60分)
1、 陈述加涅在智慧技能领域中所提出的学习分类,并分析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习层级论”对教学设计的含义。
2、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态度的改变及品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自考教育学二真题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