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外国语大学自考教材:浙江高中明年使用语文新教材 古诗文占49.3%!中高考怎么变?权威分析来了
都市快报 张娜 张宇璐 胡鸿 姜晓蓉
昨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这三科的统编教材,经过2年多的编审,将于今年9月率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6省市普通高中投入使用。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备受关注,其中古诗文篇目,一共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
这个数据昨天迅速蹿上了网络的热搜榜,有网友笑称“这么多古诗文,感觉眼前一黑!”更多的网友点赞“越大越觉得古诗词文言文的意境真美!”
浙江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昨天随之发布“重磅信息”——浙江将从明年开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初三年级,将是新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
古诗文占比近5成,20首要背诵
鲁迅的《拿来主义》等5篇文章入选
新教材涉及语文、历史和政治三科,具体怎么改,教育部进行了权威解读。
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备受关注的古诗文篇目,一共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这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说,教材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覆盖面,精选了经典古诗文名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
不过,这么多的古诗文,全部要求学生会背诵吗?温教授说,这些古诗文并不是全部以课文的形式出现,也并不要求学生全部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数量为20篇。“三年时间,每年背诵六七篇,不算多。”
此外,新教材还有三类重要内容,分别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外国文学等。
革命文化的教材选取了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方面,教材选取了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包括《哦,香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教材还选入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
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有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政治学科里有“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内容入选。
新教材特别看重语文实践
看重学生在做中学
浙江省虽然今年不使用新教材,但早在去年新教材编审有了初定本后,就有十来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参与了新教材某些章节的试讲。其中包括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瑞安中学等。
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黄华伟老师,是全省最早接触、研究新教材的专家。他说,以往靠刷题刷出来的套路,今后可能用不上了。
“从2018、2019年的高考题看来,已经有一些去套路、去套话的表现。以往考试中常见的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等题,将可能会越来越少。二要真正考察文学鉴赏能力,考察当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在考卷上的题目,可能老师之前从来没让同学练习过,但是考试遇到了,就要当场解决。”黄老师说,以后考试的改革方向,本质要提高阅读能力,追求思维的深度。
快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试教过新教材的老师,他们都有很深的感受。
杭州外国语学校负责了新教材几个单元的试教。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倪江,当时试教散文单元。“一个月教下来,感受很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看重语文实践,看重在做中学。”
新教材里是任务群式学习,往往设置一个真实的情景,学生在其中理解知识,运用能力,完成任务。举个例子,一篇散文,教材提议让学生把文字改成视频的脚本,试着拍一段小视频,来展现散文中常说的“情景交融”。
“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了解文字媒介,还要对音乐、影像等媒介有了解,做方案,不断试错,考察团队协作能力。这样形成的语文的核心素养,给大家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刻的。”倪江说,传统课堂里,主要是知识传授、课堂讨论等,相对静态。这次新教材看中在特定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是进步。
学习的情境在变,带给老师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要求,有一部分是全新的,比如要熟悉互联网、信息技术、跨媒介技术等。虽说操作难度不是很大,但理念上要更新。以前看似是艺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的事情,现在纳入了语文课的范畴。可见,语文能力正变成对各种媒介综合的能力,大语文的时代来了。”倪江说,语文老师真的要不停更新知识结构。
整书阅读理念先进
单元学习就像项目式学习
李芳老师也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她和另一位老师共同负责试教了整本书阅读单元,当时初定本中这一单元共有两本书,其中就包括现已公布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乡土中国》。
李老师说:“整本书阅读的理念非常先进,之前的教材不重视这方面,也少有老师进行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我认为,学生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是很难真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也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整本书阅读给了学生缓慢且深度思考的机会,既向外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也向内了解人性,进行自我访问,由此不断提升想象力、共情力和理解力。说到底,阅读史就是人的心灵发育史,因此我主张——放下一切,阅读。”
在两周的课时中,李老师不仅带着学生去阅读整本书,也跟随课文后的任务群,带领大家去进行整本书的项目式学习。李老师说:“新教材设计的学习任务群新鲜而具有挑战性,学生既能静下心去,也能行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强,很有主人翁意识。”
另一位重点高中试讲了诗歌单元的李老师,对新教材的强烈感受是:不读书肯定考不好,平时不多读,考试就做不完。
“和网友关注的教材内容比起来,我觉得考评方式才是颠覆性的。”李老师说,就拿课后题目的设置来讲,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老师教学不是针对某一篇课文,而是有了单元目标。比如有个诗歌单元收录了毛泽东、郭沫若等几首新诗,单元要求就是了解新诗的特点,试着自己写几首。
“文字阅读量变大,答题的文字量也在变大。以前一两道简答题,几句话答案就能搞定。新教材的题目要求,则类似小论文,有时明确要求要写五六百字。考察方式比较深入,更贴近语文的本质。”
占了高中语文新教材半壁江山的古诗文
应该怎么学?
对于语文新教材,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其中的古诗文比重,以及有多少要求背诵。“高中语文新教材古诗文占近一半”这个话题,还被大家推上了微博热搜。
每次提及古诗文背诵,网友们总会一片“哀嚎”,回想起来,多是惨痛经历。
高中古诗文到底要背多少篇?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童洪星老师帮我们数了数。
“在高考的《考试说明》里,对于要背诵的古诗文有明确要求,古文12篇,古诗词11篇,加起来23篇。其中除了《五人墓碑记》《滕王阁序》等6篇是节选的,《阿房宫赋》《赤壁赋》等都要求全文背诵。”童老师说,这不算多,在学军的高一、高二年级,还要背一些课本外的篇目,以提升语文素养。
童老师说,想要古文学得好,主要靠“量”。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数量,读的篇目要够多;二是代表遍数的“量”,文章要反复读。
很多人理解有偏差,以为只要读的书多就可以了,其实一本书读很多遍,更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遍数多了,对文章自然会有感觉,不需要工具书,都能通过上下文揣摩出意思来。”
举个例子,《汉书》里的“胸喘肤汗,人极马倦”这句话,“极”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说,“极”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但在这句话里,意思却大不同。
“胸”和“肤”对应,“喘”和“汗”对应,“人”和“马”对应,由此看来,“极”和“倦”对应,都是“倦”的意思。
“如此看来,考的就不是知识,而是能力了。靠死记硬背不行,要通对文言文的大量诵读,才有感觉,才有提升。”童老师说。
教材的古文比重调整后
课时也会向文言文倾斜
明年,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就要在浙江开始正式使用,不少杭州高中语文老师也十分关注。
对于古诗文学习增多的这一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赵琦也蛮有感触。
赵老师说:“在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古诗文就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文阅读的分值一共是40分(总分150分),虽然比重看起来不是特别高,但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上对于古文的课时倾向会比较大。主要原因还是古文的难度大,像类似《赤壁赋》这样比较难啃的古文,一篇完整学习下来就要花三四节课的时间,而有些现代文一节课就可以上完。其次,文言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老师在上古文时都会放慢速度、增加课时。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材的古文比重调整后,老师的课时也会向文言文倾斜。”
在近几年的浙江高考卷中,不少老师发现,阅读理解部分的题越来越活,套路化的题目会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古代诗文阅读题中,也有出现。
“现在的题目都出得比较巧,不再问你程式化的一些东西,更是落实到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这个文章。现在的文言文题目也有这样的趋势,更加指向高中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文言文的题型基本上比较稳定,前面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对这篇古文的理解,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选题上,浙江高考卷近年来有些打破常规。比如选文不是局限于以往多见的历史类名人小传,而是开始选明清的小品文。文章不是简单地陈述某个人做了什么事,而是要求归根结底地读懂它。这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
“比如大家常接触的名人小传,其中用到的文言实词是相近的,但跳脱出这个类型的古文后,学生会接触到另一套体系中的实词,这也非常考察学生文言的积累。因此在古文的学习上,还需要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做整理,比如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各种繁琐的知识点。我们在暑假期间也会推荐学生去读一些书,比如钟叔河的《念楼学短》,和蒲松龄《聊斋志异》,都很有可读性。”
语文能力能到达怎样的高度
与文言文功底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资深语文特级教师程继伍老师,最近正在准备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论文。程老师也对现在大家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和即将使用的统编版教材中的古诗文进行过比较。
程老师说:“大概在一两年前,就有各种版本的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在网上流传,也有不少关于古诗文内容比重加大的说法。但是从现在正式公布的版本来看,教材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确实在加强,体现在教材中,就是古诗文数量的提高。但是在入选的67篇古代诗文(首)中,古诗词的分量实际上达到了一半,这些内容的教学是比较快的,实际的背诵要求上,数量和现在也基本持平,并不会对学生增加太多的负担。新教材采用的主题加任务群的编排方式,从结构上看也更加合理。”
“当然对于古诗文来说,因为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它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障碍。最容易体现一份试卷难度的也是古诗文,但是高考难度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古诗文学习是现在的高中生需要加强的一部分,解决好这个矛盾,对我们语文教育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什么要学古诗文?
对于网友们纷纷热议的古诗文占比,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黄华伟老师认为,这并不是教材变化的重点,但古诗文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却是事实。
其实,早在浙江省上一轮课改中,古诗文的数量就有了显著提升,大约占所选课文的比重也超过了40%。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从文言文中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能到达怎样高度,与文言文的功底密切相关。”黄老师形象地说,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还是低,高出来的那一截,就是文言文能力。
今年高考后,快报记者曾采访了学军中学的黄文令杰,他高考语文143分,就非常喜欢古诗文,平时爱看《古文观止》。
黄老师说:“确实如此,文言文功底差,要想高考考出高分,是很难的。”
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
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
浙江新高考进入第五年,语文、数学、英语是三门必考科目,这几年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喊出“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大批尖子生在高考的激烈角逐中,语文成为最大的拉分科目。
今年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其中阅读70分,作文60分。不光是高考语文,细心的家长发现,今年中考语文卷第一题也是一篇阅读。这样的命题模式和评分比重,让参加老高考的一代人大吃一惊,有人评价“这真的颠覆性的改变!”
随着新课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两年部编教材在小学、初中逐步投入使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评价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中高考的命题方向是最直接的风向标。
高考考查“整本书阅读”
今年高考语文卷中一道节选自《呼兰河传》的阅读题,给高中语文老师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篇阅读理解题目要求——
1、简析文中以下文字的语言特点:“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一些考生离开考场后,仍对这道题目印象深刻。
杭州学军中学资深语文老师韦玲珍说,这考查的就是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总分有20分。节选的内容是整本书中能体现创作特色的内容,材料也比较贴近高考难度。以往的大阅读多为一篇独立文章的删改,较少从整本书中节选部分内容来阅读。而整本书背景下的阅读就要求学生养成整体的、深度的、自主的阅读意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韦老师说,2017年的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今年高考首次出现整本书阅读,跟新课标对接,还是蛮有意义的。
“现在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节选自《边城》《红楼梦》等名著,一般上完这篇课文就好了,不会深入地去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全国多地2019年启用的语文新教材中,有专门的“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学生阅读大篇幅的有深度和厚度的文本,对老师的教学也是新的挑战。”
任教17年,作为知名度极高的一线语文老师,许涛亲身感受着这十多年间高中语文学习的变化,他说,“今年高考语文卷给现在的学生,确实带来很大的启发。这几年在学生间还流行一句话,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面对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和家长出现担忧,很正常。
“因为语文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工具性,另一种是人文性。小学阶段更侧重工具性,从字词等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始学习,到了高中以后,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语文的学习也从文字过渡到文学,最后走向文化,视角、格局与小学阶段,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初中生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500字
今年杭州中考,有老师评价“明显感觉题型灵活不少”。一位老师说,学生下笔做的第一题就是一篇节选自现代文《乡土情结》的文章,在阅读中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
题目如下: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e)。
考生要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选择“故知”的正确释义。
语文中考卷名著阅读题还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原题要求,“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杭州一线资深语文老师朱老师说,去年杭州的中考卷就开始要求分析名著人物。近几年浙江各地中考的名著阅读题,都在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在今年中考前对120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0多位考生对名著阅读产生焦虑,70多位考生对考卷上的与“人物”相关的题型束手无策。
翠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赵海建说,这样的题目是对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是考纲中“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的体现。
从今年杭州中考的考查范围说明来看,名著阅读考查范围从去年的6本增加到了18本,其中10篇小说的阅读比重最大,其他是散文、诗歌、传记等。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体会,能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并调动阅读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明确要求阅读速度在每分钟500字。
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金铃说,杭州初中学校去年开始使用统编教材,七年级侧重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学习;八、九年级则更侧重文体阅读特质。新教材特别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语文生活延伸,冲破语文教学小格局,实现终身阅读大视野。
高中老师对两个班调查证明:
语文光刷题根本没用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改如何调整?
从今年9月开始,小学1-4年级继续使用统编教材,5-6年级更替为统编教材。这几天,各区都在组织老师们进行新教材培训工作。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蒋军晶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很多学生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知识层面,我们希望小朋友往前进一步,多思考更‘高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文中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结局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个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阅读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天长小学资深语文老师史剑波说:“关于阅读量,新课标里有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按照我们的想法,小学毕业达到2000万字的阅读量,才会有质的区别。同样是读一本书,有些孩子只看到情节,书读得多的孩子会深入感受更多,比如表达形式、蕴含的内容等等。
“我坚信一点:阅读量和诗词量大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感官会更加敏锐,也会更具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
语文名师许涛说,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大家不必过于焦虑。有几点建议供分享——
首先,要从课内到课外。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过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竭。有的孩子,高一到了高三,语文学习包括作文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字写得越来越丑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学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都集中在了课内。这肯定就出问题了。其实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可以跟语文挂起钩来,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探究。
其次,要从题海到书海。理科刷题相对有效,强调熟练和精确性,但语文更强调积累,强调思维。但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小学语文学习就开始刷题,给你一本练习让你做。
“这是我最担忧的事情,很多学生到了初中,开始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现阶段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小学。一到初中,学生就反映没有时间去阅读。虽然布置了阅读书目,但疲于应付。
多做练习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帮助?许老师举例,某重高一个语文老师暗暗地做过一个比较,在一段时间内,对校内某一班的学习加强训练强度,另一个班题量保持不变,用阅读的方式来弥补。结果发现,加量的这一班级,语文成绩并没有提高。
这个结果引发关注。学校老师又做了另一组调查,一个班做一本练习册,另一个班增加一本练习册,其他学习方式都不变,发现做两本练习册的这个班语文成绩未必出现提升。
第三,从功利到超脱。比如学生说,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仍在点对点地学,点对点地教,用套路去学习,比如知识点整一整,背出来。但从现在的语文学习要求来看,这方面呈现地越来越少,更多地走向了能力层面。
许老师也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女儿每天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他建议,小学生家长不如趁着孩子心底还柔软,为他种下一棵精神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