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答案及解析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根据学员回忆整理,仅供参考哦!
共9篇a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c学记
2.B布鲁姆
3.B阶段性
4.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5.D人身权
6.A情绪
7.D标准
8.B演示法
9.B集体
10.C榜样
11.D组织与培养
12.A小组活动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不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的道德人数与道德行为矛盾。
不对,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己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6.学校美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和劳动课。
(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17.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履行教师的职责,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给教师规定的行为规范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爱岗敬业:教师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勇于在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高度负责,认真地备课、上课和辅导学生作业;
(3)关爱学生:教师要关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的体罚学牛,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牛都要公平公正,需要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4)教书育人:是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课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A视觉
22.A知识经验
23.A思维
24 D信息传递
25.C坚韧性
26.C尊重需要
27.B需要
28.驾驶技能
29.道德行为
30.从众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背又相同。
不相同。
(1)概念:注意分散是指对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和活动缺少充分指向和集中的一种状态。
注意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造成因素不一样:难意分散,分心的原因,可能是长时间内做某种单调工作或遇到突然而来的外刺激;也可能是受体的情绪变化或疲劳、不适等因素影响。注意转移,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也是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3)表现不一样:注意分散,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任何对象或活动上,并经常性地变换客体;或者心理活动处于松懈、缺少必要的紧张状态。注意转移,随着目的的转移而转移自己的注意,比如上课老师让你看书,然后又让你做作业。
3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不对,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但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同步。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系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入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捷突被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同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现解: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
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目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
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34、简述气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二)气质的特点:
(1)稳定性。气质的稳定性主要指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稳定性.这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稳定性主要来自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可塑性。气质的可塑性指气质具有可变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虽然具有先天遗传的稳定性,但是在后天环境条件和外界影响下,气质又有高度的可塑性。
(3)动力性。气质作为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只是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式,而不涉及活动的内容与水平。因此,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35、简述心理咨询的目的
帮助精神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困扰的人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减轻他们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认识、行为等方面有所改变,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去更好地适应环境完善自我,促进心理发展。
36、试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
1、编故事记忆法,首先对需记忆内容进行提取关键词,然后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把关键词串接起来,帮助记忆。
2、连锁记忆法,就是对将要进行记忆的词语,进行一一串接,由一个词语想到另一个词语,这种记忆的关键在于串接的链条的结实程度,例如,我们来记忆书桌,篮球,高楼三组词语,首先,书桌和篮球链接,书桌下的篮球慢慢变大,把书桌顶到房顶,然后篮球和高楼,大大的篮球样的球从高空落下,把高楼砸的粉碎。
3、定桩法,首先用定桩,有身体桩、数字桩、罗马房间等,然后需记忆内容与桩子挂钩,达到记忆的目的。
4、口诀记忆法,利用口诀,顺口溜记忆,如,1851年,秀全起义在金田,1839年6月3,林则徐硝烟虎门滩等。
5.首字母记忆法。提取首字母减少记忆负担。
6、归纳记忆法,把同类内容记忆,按照大脑存储原理。
7、图表记忆法,把所需要记忆内容用形象表现出来,利用右脑助记忆。
8、音乐记忆法,利用a波段音乐,调动潜意识帮助记忆。
9、复述记忆法,用全新回忆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10、联想记忆法,利用语音等手段,辅助记忆。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结合案例,丁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什么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教育八大原则:
巩固性原则,大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履行教师的职责,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给教师规定的行为规范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季
2、爱岗敬业:教师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勇于在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高度负责,认真地备课、上课和辅导学生作业;
3、关爱学生:教师要关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的体罚学生,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需要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4、教书育人:是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使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
课程标准的内容:
1、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2、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内容标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4、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是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是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