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的定义:从写作新手转变为行家
原创作者:姚赣南
有的记者或通讯员整天忙忙碌碌地写稿发稿,但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缺少对新闻学理论的学习。在新闻学原理中,新闻的定义是重要的一章,是一块基石。弄懂什么是新闻,提高对新闻的认识,便能较快地从新闻写作新手转变成行家里手。
关于新闻的定义,在我阅读过的新闻专业书中就有几十条之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十几条,以此加深对新闻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
陆定一的定义最通用
最常见最通用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1943年提出的。他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他提出的新闻定义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突出了“新近发生”这一新闻主要特征,文字简明易记,因此,该新闻定义提出以来,在几十年中一直为我国新闻界广泛使用。
梁衡的定义作了补充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在谈到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时说,这是到现在为止最为简洁明了的一个定义。他又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作了一点补充,提出了梁衡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他认为,这个定义一是增加了受众的态度,二是增加了信息传递这个概念。
梁衡认为,新闻是通过大众传媒向全社会发布的信息,因此它首先要考虑有无发布的社会价值,即这条消息会有多少人看,多少人听。有时还要估量一下这条消息的社会效果,即它的正作用或负作用。他还说,新闻的本质是信息,记者的报道是通过选择传递事件的主要信息来实现的。
徐宝璜的定义关注“多数”
读过新闻教育家徐宝璜的《新闻学》一书便可知道,梁衡的新闻定义显然是受到徐宝璜的影响。徐宝璜19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公费留美,于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新闻学,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受过系统的新闻学教育。
徐宝璜的《新闻学》一书出版于1919年,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徐宝璜的新闻定义是:“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关注之最近事实也。”他说,新闻一是事实,二是最近事实,三是为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四是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就是说,即使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只为少数人所关注,还不能成为新闻。
李大钊的定义强调“社会性”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1922年《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词》中提出:“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这一新闻定义,突出了新和活,说明新闻是在变动的,同时,强调了新闻的社会性这一特征。
李大钊是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的先驱。他的一生与新闻报刊工作息息相关。从1913年起开始进行报刊宣传活动,到1927年被捕遇害,在这14年中他先后主编或指导编辑出版的报刊近20种,为二三十家报刊撰写政论、时评、通讯等300余篇,约百余万字。
范长江的定义讲“三知”
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著名记者范长江的新闻定义。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这个“三知”的新闻定义为许多人所接受、引用。这个定义的特点突出了对受众感受的体验。广大群众作为受众,他们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还未知道的重要事实,记者就应当发掘,应当报道。
范长江1935年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公开报道了红军长征,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为创建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惜分的定义重“影响”
在众多的新闻定义中,有的以事实为结论,有的以信息报道为归宿,另外有一种是以注重社会影响为依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著名教授甘惜分1982年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甘惜分认为,新闻工作虽不能说一言系天下之安危,但笔下的重大失误足以搞乱人们的思想,或使领导陷于被动,这种情况有时是可能发生的。所以一个成熟的记者常会感到笔下千钧。有了这种感觉,说明这位记者是逐渐臻于成熟,说明他具有了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干好新闻工作这一行,是要费一番力气的。那种把新闻工作看得很容易,以为能写几篇新闻报道就算完成任务的人,是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低了。在这类新闻定义中,认为新闻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用以唤起读者,鼓舞读者,使读者得到启发。
国外的定义各有千秋
下我们来看一下外国学者给新闻下的定义:
日本新闻研究所所长小泉秀雄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
前苏联《真理报》消息部主编哥捷夫说:“新闻是有共同兴趣的、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比法特在他的《新闻学》第一卷中,对新闻定义作了这样的规定:“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在这3条新闻定义中,同样强调的是“事实”“最新”“广泛的公众”“使命”等概念,说明新闻必须有新意,必须公开面向公众,必须付诸报道,且有自身承载的使命。
“狗咬人、人咬狗”定义不规范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新闻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这是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8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波加特说的。这条所谓的“新闻定义”,其实是不足以成立的。因为这个“定义”只是说了新闻的一个特性:奇特性。它所关注的新闻只是那些异常、刺激、惊愕之类的事,没有说明新闻的真谛。作为“定义”,在逻辑上也是不合乎规范的。如果有的记者只是记住了这一条“新闻定义”,并且身体力行去采访去写作,必然会走偏方向。
诸如此类的“新闻定义”还有:“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新闻是一种令人读了就会惊叫的东西。”对于这些所谓的“定义”,简单了解一下即可,别把它们当真就是了。
(作者系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