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近期学术论文推荐和观点摘编
《美欧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3期
内容提要
近一年来,美国、英国和欧盟相继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清洁绿色倡议”和“全球门户”计划。这些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具有全球性,注重软性基础设施,以发展融资机构带动私人资本,由西方价值观驱动等共同特点,并且已进入了项目甄选阶段。由于美欧履行承诺能力不足,内部对华政策不一致,政府调动私人资本难度较大及西方价值观悖论等原因,其发展成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难以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根本影响。不过,中国仍需关注这些计划捆绑整合后的整体影响,并须注重股权投资的影响和注意周边外交复杂化的趋势。为此,中国应强化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提升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新经济领域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加强理念宣传,缓解舆论压力。
作者简介
吴泽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
吴泽林: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王健:中美关系、中国外交
《新一轮美欧技术经贸协调进程》
《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拜登政府上任后积极恢复美欧关系,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建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贸易和技术领域合作协调机制,并成立了核心机构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活动和进展表明,技术已超越传统贸易成为本轮美欧协调的焦点。新一轮美欧技术经贸协调具有规格较高、欧盟话语权提升、聚焦战略新兴与颠覆性技术议题,以及明显的对华指向性等新特征。然而,美欧技术经贸协调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在于美欧能否有效弥合二者在战略、利益、对华认知等方面的分歧。美欧技术经贸协调为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并将对国际秩序和格局演变产生显著影响,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标准规则制定以及贸易投资等领域对中国科技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作者简介
戴丽娜,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郑乐锋,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美欧数字政策
《民粹主义浪潮下中东欧国家俄裔的身份分析——以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为例》
《世界民族》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由于历史恩怨与现实威胁,俄罗斯少数族裔自中东欧转型以来就是一些国家建立独立民族认同的障碍,乌克兰危机后更是被视为潜在分裂国家的“特洛伊木马”。自难民危机以来,俄罗斯通过积极施展“政治捕获”这一隐性的外交手段,在保守主义繁荣的中东欧邻国弱化了右翼民粹—民族主义政党对俄裔的排斥与攻击。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手段在俄裔身份地位提升中的作用。这一针对他国内部的“政治捕获”包括笼络右翼民粹政党、培植中左翼主流亲俄政党,以及影响选民偏好等三个策略。通过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个与俄裔民族矛盾较为严重国家的比较分析,上述三个策略得到验证,两国当前势头最盛的民粹政党对俄裔的排斥均较之前有明显下降。而所在国选民主要的议题需求和政党政治系统的差异性是俄罗斯选择运用何种具体策略的决定性因素。在民粹浪潮下的中东欧,通过多种政治捕获策略化解俄裔遭受民族排斥的事实性难题,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途径。当前俄乌冲突焦灼,对于理解为何欧洲右翼民粹政党普遍对俄罗斯有相对更少的敌对情绪,本文也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向。
作者简介
彭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德国政治、中德关系、民粹主义等
《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本质、 特点与内在紧张》
《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拜登政府继续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者”并扩展了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其根本目的是遏制中国发展,确保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拜登政府一方面通过国内投资和联盟战略来增强自身实力,并由此确保制度胜出;另一方面又以制度和价值观话语来推进国内议程,重振联盟和伙伴关系,实施地缘、经济和科技打压以遏制竞争对手。中国的“体系内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相互依存的加强决定了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必然存在内在紧张,并突出地表现在单极维持与多极趋势、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等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这种内生的张力也丰富了我们理解中美关系内涵、观察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视角。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东和犹太(以色列)问题、中外关系和中国外交等
《数字时代的大国竞争:国家与市场的逻辑》
《外交评论》2022年第2期
内容提要
国家间地缘经济竞争模式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变化。数据、硬件与算法已成为数字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资料,构成了国家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包括对用户数据的获取能力、智能算法的编写能力与核心硬件的研发能力。数字资源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开始冲击并革新过去的结构性权力。具体来看,数字时代的结构性权力可分为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四个领域,分别包括网络安全和智能武器开发、平台经济和智能生产、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和数字媒体的信息传播。随着中美力量接近,中美在各个领域的数字权力竞争都有所加剧,其中以数字跨国企业和产业链领域的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在网络安全和数字主权货币方面的竞争,而在数字媒体领域爆发冲突的风险相对较低。尽管数字技术革命在短期内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但在长期仍会强化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因此,中国一方面需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向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和“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数字资源的分布决定了中国要坚持“东亚优先”的数字地缘战略,积极推进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者简介
叶成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欧洲现代化、亚太地区制度等
《政治学理论建构中的经验、历史与逻辑——对历史政治学发展的一项阶段性评估》
《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1期
内容提要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理论前景和可操作性的两种路径。
作者简介
张树平,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古典政治学、中国政府与政治
《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现状与前景》
《现代国际关系》2022年第1期
内容提要
在全球政治与经济发展复杂多变的今天,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持续保持发展活力,“新零售”“新制造”等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日常,并逐渐影响着人类社会治理领域一系列的价值观念。金砖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数字金砖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鉴于数字经济发展本身特有的规律特点,金砖国家在深度合作方面也面临现实挑战,特别是有必要重新认识技术突破国界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问题以及数字巨头权力过度扩张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等。在今后合作路径方面,金砖国家间可通过开展功能性合作,不断磨合彼此的差异和分歧,共同探寻数字利益增长空间,携手开启和合共生、命运与共的数字经济新未来。
作者简介
刘锦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