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议论文
公元18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于起义18年后带领部下打进北京城,登上了金銮殿。
此刻的他,以为大功告成,于是头脑有点发热,变得踌躇满志,不可一世,和部下整日沉浸于享受的海洋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警惕,忽略了明朝残余势力的存在和集结,忽略了关外满清势力的崛起和蠢蠢欲动。
结果龙椅的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在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就被迫退出北京城。不久被杀。真可谓是功亏一篑,令人不胜扼腕叹息。
李自成的失败,可谓是中国封建历史后期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总结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们的人生事业国家建设,大有裨益。
那么李自成的失败,是什么造成的呢?
静下心来,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字:骄傲。
看看李自成及其部下在进入北京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干了什么吧:
贪财无度,设立抢钱敛财机构“比饷镇府司”,专门搜刮钱财,许多大户遭受浩劫,民心大失;
用法苛刻,大将刘宗敏用酷法杀了不少人,许多人是无辜的,于此,跟土匪有的一比,人心于是惶惶;
专谋私利,从上到下,皇帝宰相将军,不研究怎么安抚人心,治理国家,追讨残兵,防范清兵,却将心思用在了女人宅邸权力财货上,大失先进性。
······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两个字:骄傲。这些行为,都是骄傲自满支配下的必然做法,都是与成功背道而驰的失败之兆。如此,事业会有前途吗?失了自省之路,行而不远。
结果是不过一个月多一点,李自成退出京城,不久,被杀。逼得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轰轰烈烈的明末大起义惨淡宣布告终。

于是,我们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成功并不必然导致失败,如果给予正确方法,就会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辉煌走向辉煌,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这样一个历程。
其之所以导致失败,是失败之母,而是以其失了自省有了自满为中介的。
没了自省,人就会失却冷静,就会产生失却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心态,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于是,一系列消极心理就会发生,比如膨胀了,飘了,麻痹大意了,放松要求了,不谨慎了,追求享乐了,不思进取了,以为大功告成了,盲目乐观了等等。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落后的东西积累多了,就会引发质变,即失败。
有一首诗对此种情况有很好的写照:
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确实如此。
情况糟糕时,事业初创时,条件很是艰难,危机四伏,面临许多坎坷曲折,一不小心,就会被扼杀于摇篮之中,需要人全力以赴,好好奋斗,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即便如此,也还是波诡云谲,风险丛生,不能保证就能顺利地前行,达到目标。
但是,因为始终保持奋斗状态,始终保持警醒状态,所以最终还是能避免各种失误,化解各种风险,走向成功。
而成功了会怎么样呢?
环境变得好了,挑战少了,人就容易放松,不再像以前那样,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再接着,因为不再谨慎,就给了不良因素以可乘之机,比如骄傲了,享受了等等。
而且因为成功了,掌握了大量资源,有资格了。穷人比宝很难,富人奢侈就容易。于是,无事容易生非,有钱容易变坏,于是饱暖思淫欲。
而事物是对立存在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积极的因素消弱了,消极的因素就会强势起来,如此,假以时日,就会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会有分量,就会起来闹事,就会令事物发生质变,走向反面,于是失败就会发生。
世界就是这样,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真善美和假恶丑总是相比较相斗争而存在着,不会消失,只是以此消彼长的方式转化着。
所以,成功是优秀面众多、达到了优势压过了消极面的结果,是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结果,而不是消灭了消极面、消灭了矛盾的次要方面一手遮天的结果。
而消极面只是以弱小的、潜隐的方式存在起来,没有死掉,一有机会就会生根发芽,就会煽风点火,就会造势造反,就会夺权,就会向着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妄图一统天下。
于是,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
成功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成功的结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一直存在和斗争着,人们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保持和发展着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优势地位,继续斗争,维持和削弱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地位,如此,成功才是一个可以长期期待的结果。
一句话,就是奋斗无止境,要继续奋斗,继续革命,不断的发展自己,不断的削弱敌人。
总之,成功的获得需要奋斗,成功的保持需要有忧患意识,时刻自省,继续奋斗,而不能停下。
总之,人贵有自省之明,时刻警钟长鸣,时刻警惕人性的弱点,特别是顺境时、成功时。
如此,才能万事永远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