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班级管理论文: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小论文)

前言

小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班级管理主要是一种教育行为,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班级属于“半自治性”组织,它的建立与完善,客观上更依赖于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学习观,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中,我结合了本学段的学习经验和个人的体会来谈一谈小学班级管理。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一)要充满爱心和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

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良药。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意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迹上迈进。

(二)要通过谈话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谈话法,即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本方法。谈话法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情细节、有利于增强师生感情等特点。

(三)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通过言行必然要表现出他们的真实行为和思想

观察法是施主任了解、分析和研完学生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因此,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长时间时,不动声色的观察,并进行多方面的验证。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规察时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改地进行,切记主观臆断。以免对学生心灵造成伤害。回此注意对特殊学生的观察,因为一个班总存在一些特殊的学生对此,班主任要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对成绩突然下降、情绪萎靡不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对家庭生活困难的特困生,要多给以厚爱;对心理脆弱的学生更要加以特别观察,如父母离界缺少家庭温暖,还是过分自卑而表现出来的过分孤立?只有这样,才能手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书面材特分析法

学生的书面材料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力凭证。学生日常的作业与日记最能反映学生的情况,这些材料都是出自学生的手笔,一般都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活动以及其地方面的情况,班主任经过这些材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思想执述,可以较冷静、理智,客气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并敬大,但也有共性方面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渡时期,可望性大。班主任可根据掌报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说服和感化他们。研究学生的书面材料总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格的基础上。发现间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首先就是人学,不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什么教育。许多优秀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表明:了解,掌握,分析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和救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前提只有了解,分析并熟悉学生的全部情况,才能制定出对学生教育的计划,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教育。

二、班集体的创建与日常管理

(一)培养班干部的作用,主要职责及分工,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班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领导力量,是班级活动的中坚分子,是班级自治的骨干,也是班主任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助手,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与风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一支精炼能干,组织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学生的班干部体系越庞大,班级管理就越趋近于学生自治。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这是班级管理和教育的最终目的。

各班干部成员的工作是需要透明公正,受全体学生的监督,指正。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有:

1.在其位,谋其职,站在学生立场,维护学生的利益,关心帮助同学。

2.平时表现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活动,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纪律。

3.不摆官架子,始终明白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

4.凡事尊重民主,多听取同学意见。

主要职责及分工如下:

1.班长:配合老师,团结班委,凝聚同学,搞好班级建设,同大家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班级工作,联合班干计划并组织班内活动。

3.学习委员:统一负责班级日常学习事务,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带头搞好学习,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4.生活委员:管理班级财务,收取班费,负责安排采购班级活动所需物品。

5.体育委员:积极组织同学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强健同学体魄。6.文娱委员:负责班级的文娱活动组织,同时做好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7.安全委员: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同学的安全工作管理,搞好班级教室安全保卫工作。

(二)班干部的产生方式

在小学阶段,组建班级核心队伍,目的不应仅仅在于“利用”,更主要的应在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班主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但也要考虑让不同的工作岗位适合于不同性格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班干部的产生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和班主任接任时班级的状态等灵活操作。

1.任命制。班干部由班主任直接任命。这种形式常用于小学一年级班级刚刚组建之时。

2.继任制。前期的班干直接延续下来。这种形式常用于继任班主任工作之初。

3.选举制。通过学生自荐或相互提名产生候选人,一个职位有多个候选人时通过选举再选拔。这种形式更适用于中高年级。

4.轮换制。同一职位根据一定规则由特定群体内的成员定期轮换负责。班主任应注意考虑新老接替的延续性、人员搭配的合理性等,必要时可事先做好个别学生的动员工作。

(三)班干部的培养

1.意识的培养

(1)平等与服务意识

班主任在学生班干部培养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树立学生班干部的平等和服务意识,使其明确在成为班干部后和其他同学之间仍是平等关系,学生班干部的基本工作宗旨是为同学服务,为班集体服务。

(2)团队与领导意识

班主任要使学生班干部充分认识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要广泛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善于把班集体内每一位成员组织起来,使自己的班集体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使其敢于自主、自治、并身先士卒,带领班集体圆满的完成每一项活动任务,促进每一位同学的不断成长。

(3)内省与自律意识

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勤于内省、严于律己的作风,让其以模范行为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当班干部的工作出现失误或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敢于承认错误,以大局为重。

2.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应着重培养学生班干部的以下几种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班干部清晰和具体地布置任务,注意语言表达方式。

(2)沟通和交往能力:指导学生班干部与不同人员交往的礼仪,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善于寻求帮助。

(3)评价与激励能力:指导学生班干部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树立自信,并积极鼓励他人。

(四)班规的制定与实施

班规的制定原则

班规是班级成员共同承诺遵守的行为规范及其评价规定,是一种典型的潜在课程。班规的制定要尊重多数学生的意愿,同时,要让班规制定的过程成为了解和教育学生的过程,成为展示班主任管理理念和教育承诺的过程。

1.合法性原则。班规的制定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不可与国法校纪相违背。

2.民主性原则。班规的制定要由全班全体学生讨论通过,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见,班主任可以是班规制定的参谋者和指导者,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这样可以保证班规应有普遍的约束力。

3.可行性原则。各班有各班的具体情况,所以班规的制定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班规,不可依据班主任的经验一贯而行。尤其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4.宽容性原则。班规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它的出发点仍然是教育和自省。班规在内容和执行中,要有一定的宽容性,要成为道德公约性质的约束力量而不是法律纪律性质的强制力量。

5.发展性原则。班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的成长,新的问题会出现,班规中可以修正相关的规定,调整班规中不适用的条款,增加针对新问题的班规。以使班规更加有针对性,最好能依据学生,不断进步班规再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作到行在规先。

(五)班规的制定步骤

1.核心班规的制定

核心班规是班级成员做人,做事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班级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它的制定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明确必要性

班主任首先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年龄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班规的必要性。

(2)“头脑风暴”

班级师生共同敞开心扉,大胆提出各种规则或设想。学生的参加就已经开启了班规内化的过程。班主任既是活动组织者,也是参与提出者,但对于学生提出的规则要延迟评价。

(3)归纳概括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毫无拘束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纷繁的规则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并用正面的,学生能够理解的陈述性语言进行表述。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正是指导学生理解规则的过程。

(4)逐条表决

在班规归纳概括出来后,应让全体学生逐条表决,在表决过程中可再次审视,修改每项条款,多数学生表示同意便可通过。学生举手同意规则等于郑重地许下了承诺。

(5)醒目张贴

班规形成后,应张贴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以便起到提示的作用。

(6)不断完善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班规需要随着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不断增,删,修改,以适应班级学生的变化,不断引导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级活动开展与文化建设

(一)开展活动的主题

主题是班级活动的源头,也是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的。班级活动不能只是玩玩闹闹,一定要有教育的目的或期望。所以,主题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

1.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宗旨。当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落实学校的教育计划。每学期,学校都会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要求,班级活动应尽量与学校整体活动安排同步,以便学生在学校整体的活动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熏陶,更深刻的体会活动主题的内涵。

3.与时俱进。班级活动可以围绕社会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流行思潮,热点话题确定主题。

4.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班级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并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活动的设置

班级活动大致可以分成日常活动、主题活动。

1.日常活动。是指结合本班情况所设计的常规活动和针对实际情况所开展的随机活动,往往源于班级实际情况,经由班主任整理,提升,小中见大。由于日常活动相对固定,所以成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习惯培养的最佳班级活动形式。也正因为其固定化特点,每次日常活动占用的时间不宜太长,要细水长流。

2.主题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应有目的,有主题,但“主题活动”是专指围绕一个教育专题所开展的比较正式的班级活动。它可以是一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以是围绕主题的,由多次活动所组成的系列性主题活动。后者由于活动开展时间较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充分实现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效果往往更扎实,长效。

在设计和实施系列活动时,要关注每一项子活动之间的关系。递进,分总是最常见到的关系。

(三)开展的效果

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更是艺术的教育。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一生,使学生的理想,情操,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智慧,才干不断提高,知识不断丰富。班级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反思

儿童都是喜欢活动的,成功的班级活动不但使学生们身心愉悦,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1.班级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1)班级活动为学生思想品德成长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2)班级活动能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3)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2.班级活动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1)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

(2)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班级活动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1)学校的教育思想通过班级活动得以实现。

(2)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活动得以增强。

班级活动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了起来,作为班主任,需要从“知识世界”出发,引导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发展个性,舒展自我。班级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恰好弥补了学科素质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了,所以应当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

四、家校合作教育

(一)明确家校合作的目标和内容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承担着教育少年儿童的任务,“育人”是其共同目标,但两者的教育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学校教育承担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职责,由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以分年级,分学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成长。而家庭教育则主要通过父母对子女的生活照料以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的目的性决定了两者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必然会让孩子在积极,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显得非常重要,具有许多特殊优势。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了解最详细,更能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孩子相处时有很多生活细节都是教育的素材,因此能够做到随机教育,方式方法比较灵活,容易被子女接受。

学校的优势在于:育人是学校的本职所在。学校在育人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育过程有计划,有系统。学校是孩子同龄人聚集的场所,因而能营造出引人奋发向上的整体氛围。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成长场所,一个人,要想成长成才,必须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得偿所愿。所以,加强家校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1.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是家校合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它为班主任认识家长及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状况和孩子的发展状况提供了快捷的平台。

2.班级家长委员会

班级家长委员会是由班级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协助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组织。它可以由班主任倡导组建,也可由家长倡导,邀请班主任参与而形成。借助家长委员会的主动性和集体力量使班级学生的教育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3.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和个别家长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班主任直接感受学生的生活环境,广泛接触学生的家庭成员,使交流更加深入而有针对性。

4.请家长到校交流

当个别学生经常出现某些问题或出现后果较严重的问题,班主任还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进行商议。“请家长”成为班主任用以解决个别学生问题的最常用方式。使用得当会有助于顺利解决问题,而使用不当也更有可能引发家长的怨言。

5.书面交流

“家校联系本”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就孩子的全面成长进行联系的一条纽带。

6.电子信息交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家校沟通上,主要形式有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博客,网上聊天等。这些电子信息交流方式使信息交流更加快捷,方便,直观。

(四)家校合作的反思

“家校合一”桥梁的主要建造者就是班主任,沟通可以创造奇迹,合作就可以铸就辉煌。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教师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孩子家长的人格。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家校合作中的沟通在时时刻刻,每一次沟通都能让家长和老师更全面的看到孩子的进步或是问题,不断地沟通能带动老师和家长之间地互相了解,也有机会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实现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