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谢家湾小学:双减之下孩子的获得感、教师的幸福感、家长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
12月23日,“双减”背景下的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名师名校(园)长论坛活动在成都举行,在校(园)长论坛环节,重庆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副书记、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罗凤带来了“双减时代高质量办学的谢家湾学校实践”的主题分享,她从双减时代下,孩子的获得感、教师的幸福感、家长的安全感从何来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双减时代下,孩子的获得感从哪里来?
“作业减少了,不补课了,孩子成绩怎么办?”罗凤认为,这折射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考试成绩=作业“数量”+学习“时长”,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学校、区域的衡量标准。应该“破五唯”,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教师从“片面育分”到“全面育人”转变,引导教育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
罗凤提到,学生的获得感,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品行端正、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每一项指标都值得大家如同对待“考试成绩”一样重视和研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人当作人,让人成为人,是我们面对学生的最基本底线。”
双减时代下,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双减政策发布后,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双减减轻了学生负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罗凤谈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做加法,加作业,加学习时长,加课外补习;双减下,做减法,减作业,减学习负担,减课外补习。谢家湾学校以“双减”为契机,深化多年减负提质和小梅花课程改革探索,让教师获得幸福感。
双减时代下,家长的安全感从哪里来?
家长从双减前的内卷,到双减后的缺乏安全感?这意味着研究教育教学的个性化、针对性,因材施教成为双减时代下,研究的重要命题。
罗凤分享了一个七年级男孩的案例,开学初他总会打瞌睡,睡眠不足,容易生病。老师通过全天候观察,了解情况后发现是喝水频次太高,导致晚上起夜次数多,影响了睡眠。针对此情况,老师们帮助学生调整了喝水的时间和量,上课打瞌睡、没精神等情况逐渐得到了缓解。
基于此,学校应该结合双减精神,进一步优化因材施教的策略和路径。通过这些机制,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进度慢的孩子彼此都不陪跑,各有所获各自充分发展,更能确保人人清、天天清、科科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