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学排名:民族类院校比你想象的要好的多
民族类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现阶段民族院校可以分为两大类中央部(委)属民族院校(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和地方民族院校。
民族类大学主要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民族类大学的学生献身于祖国的民族事业中,投身老少边穷困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41年在延安成立民族学院,1951年迁北京并更名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更现名。
地址:北京
属性:北京市、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院校
世界一流学科专业:民族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A+、社会学B+、中国语言文学B+、美术学B、音乐与舞蹈学B、哲学B、法学B-、公共管理B-、中国史B-、工商管理C+、教育学C+、理论经济学C+、生态学C+、考古学C、马克思主义理论C、统计学C、新闻传播学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应用经济学C-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
中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52年成立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更现名。
地址:湖北-武汉
属性: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A-、马克思主义理论B-、工商管理C+、化学C+、法学C、教育学C、中国语言文学C、生物学C-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民族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汉语言文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工商管理
云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51年创建云南民族学院,2003年更现名。
地址:云南-昆明
属性: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省政府共建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B、社会学B-、化学C-、中国语言文学C-
国家级特色专业:非通用语种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
省级重点学科:社会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语言学
西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51年成立西南民族学院,2003年更现名。
地址:四川-成都
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B+、美术学C+、中国语言文学C+、法学C、应用经济学C、哲学C、畜牧学C-、外国语言文学C-、音乐与舞蹈学C-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缅语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宗教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企业管理、法学理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预防兽医学
广西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52年成立广西民族学院,2000年更现名。
地址:广西-南宁
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B、中国语言文学B-、外国语言文学B-、科学技术史C+、马克思主义理论C、政治学C-、数学C-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6个语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民族学、档案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越南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档案管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硕士
自治区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计算数学
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1950年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更现名。
地址:甘肃-兰州
属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共建
第四轮学科评估:民族学C+、中国语言文学C+、音乐与舞蹈学C、社会学C-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历史学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藏、蒙)语言文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社会学、汉语言
民族类院校只能少数民族报考吗?毕业后只能去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吗?
我国的民族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方以及一些民族自治区。很多家长和考生也会想当然地认为:民族类院校设置的专业都跟“民族”挂钩,只能是少数民族学生报考,毕业后必须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或者说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实际上都是误解。从近年来民族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外语类、应用技术类、财经等专业需求增长较快,而对民族语言类各专业的需求是不稳定的。对民族学诸学科、专业表现出量少质高的需求趋势。很多民族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至于就业,众所周知,现在的毕业生找工作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也就是说,工作去向的选择权是掌握在毕业生自己手中的。各地区不仅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诱惑”民族类院校毕业生献身少数民族地区,而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应当优先招收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