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原副院长王佛松病逝,具体情况是啥?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原所长王佛松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原所长王佛松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31日14时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佛松先生是我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长期从事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剂及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当选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于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首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是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顺丁橡胶生产新工艺”的主要工人和获得者之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1991 )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项( 19888888888888 )
他作为主要成员的攻关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技术,成功开发了钴、镍两种催化剂体系,引领稀土异戊二烯橡胶的研发,发明了异戊二烯定向聚合稀土催化剂,揭示了活性中心的形成和催化机理。 他在国内首次开展导电高分子的研发,突破了聚苯胺批量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聚苯胺及其防腐涂料走向产业化。
他开展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建立聚合物脆韧转变理论,首次成功制备超韧强化聚合物合金的王佛松老师,1933年5月23日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现兴宁市),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6年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1960年获得前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
王佛松老师1985年至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所长,1988年至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佛松老师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据南方网2019年报道,1961年底,国家准备开发丁二烯橡胶,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王佛松结合在苏联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合成、物理、加工等各研发团队一起,将凝胶、加工、分子量分布问题
1965年5月,这些技术通过中科院组织鉴定,王佛松开发的催化剂体系被推荐为首选推广体系。 在他在锦州石油六厂进行推广扩大试验的那一年,他32岁,经过近7年的努力,全国多个部门通力合作,自力更生,终于成功生产出国产第一批合成高分子材料——丁二烯橡胶,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1970年,王佛松负责的寻找合成顺式聚异戊二烯橡胶新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突破。 随后,经原石油部和燃料工业部组织鉴定,认为稀土异戊二烯橡胶合成催化剂是从具有我国特色的催化剂中得到的橡胶——稀土异戊二烯橡胶,在结构上是世界上继钛橡胶和锂橡胶之后的合成异戊二烯橡胶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