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买的书:中国人必读的7部书
1978年,史学家钱穆在其《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文中认为,有7部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人的总纲,也是中国人必读之书。这七部书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朱熹选的《近思录》和王阳明的《传习录》。
——肖东发
我们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应该读四部书:一部是《论语》,一部《孟子》,第三部是《老子》,第四部是《庄子》。读了这面,还应读那面,这就叫“一阴一阳”,在中国思想界里,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
这四部书都是古代的,若要再读后代的,则我更举三部。
一是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诸位并不信佛教,亦该一读。这书不仅唐代,此下宋、元、明、清四代人,多读此书,以及现代的西方人,读此书的亦不少。我们对此书自该一读。
第二部是朱子选的《近思录》,把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四家言,分类收入。清代江永,又把朱子的话逐条为近思录作注,这就会合了濂、洛、关、闽五家言。亦值得我们一读。
第三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代表著理学家中的陆王一派。我们应该一读。
——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一、《论语》
“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孔子者,中国学术史上人格最高之标准。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推荐读物
(1)《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钱穆)
(2)《论语初级读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3)《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4)《论语(中日文对照)》刘德润 刘淙淙 编注
(5)《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
(6)《论语集注》
二、《孟子》
窃谓此后学者欲上窥中国古先圣哲微言大义,藉此探求中国文化渊旨,自当先《论语》,次《孟子》。此两书,不仅为儒家之正统,亦为中国文化精神结晶所在,断当奉为无上之盛典。
孟子之学,所为有大贡献于后世人群者,诀要有三。
一曰发明性善之义。此乃中国传统政教纲领,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所依寄,而其义首由孟子畅发之。
二曰孟子言养气。人类之于宇宙,个人之于社会,其小藐焉,其暂忽焉;而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言养气,指小我暂忽所独之工夫……
三曰孟子言知言……人必能知言而后可以卓然自出于群言之表,不夺不惑,有以养其浩然之气,而尽吾性以极乎善也。
推荐读物
(1)《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
(2)《孟子公开课》
(3)《孟子译注》(精编本)
三、《老子》
西方人研究汉学,他们懂老子多,懂孔子少。
我讲孔子是一手的正面,老子是一手的背面,正反一体,在中国思想的大传统里本可会合的。
以较孔子,老子固见为“不仁”,若较韩非,又确见其“慈”,此是老子较韩非深远处。
庄子思想有神仙祈向,老子无之。
总之,老子是一位精于打算的人。正因其精于打算,遂有他无为的主张。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推荐读物
(1)《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2)《老子今解》
(3)《道德经译注》
四、《庄子》
庄子是一豁达豪放人,事事不在乎。老子是一谨小慎为者,步步留心,处处在意。
庄子思想之推演,近似西方之无政府主义,老子思想之推演,近似西方之民主政治。
庄子齐物,亦曰:“万物与我为一”。孟子道性善,则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故推不忍一牛之心而可以保四海。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评庄子文章
推荐读物
(1)《庄子译注》(精编本)
(2)《庄子今注今释》
五、《六祖坛经》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的佛教,十之八九是禅宗。诸位只看明代人所编的一部指月录,详详细细,分成五宗七页,全由一个人开始,就是六祖慧能。若说释迦是佛法之“元”,慧能就是此下佛法之“宗”了。
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有其极大之影响,一为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一为南宋儒家朱熹。
推荐读物
(1)《漫画六祖坛经》
(2)《惠能大师传》
六、《近思录》
盖朱子信心甚强,于四子书尤畢心盡力,遂以信古者为自信,熔铸眾说,滙为一罏。言其气魄之远大,议论之高广,组織之圆密,不徒上掩北宋,盖自孔子以来,好古博学,殆无其比。
《近思录》乃以格物穷理为先,而存养次之,用意尤深远。
慧能实际上可说是唐代禅宗的开山祖师,朱子则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一儒一释开出此下中国学术思想种种门路,亦可谓此下中国学术思想莫不由此两人导源。
推荐读物
(1)《近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2)《理学纲要》
七、《传习录》
阳明早岁,曾以格物致病。居夷處困,而悟良知,更不言宇宙万物,而以感应是非为心體。是非之验,在于好恶。故阳明言工夫,要在“事上磨练”。而主“诚意”。亦曰“谨独”。亦曰“立志”。其实皆求能“诚意”耳。诚意之极,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则即是“诚意”也。故“格物”“致知”“诚意”三者,一以贯之。
推荐读物
(1)《传习录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2)《传奇王阳明》
(3)《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