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徐中玉

张英

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今天凌晨3:35逝世,享年105岁。

徐中玉,191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7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5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81年,由徐中玉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版。近40年,仅全日制本科《大学语文》教材,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

1915年,徐中玉生于江苏江阴一个清贫的中医之家,在江苏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徐中玉当了两年小学教师,1934年凭服务证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七七事变后随校内迁,转入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读完大学,后入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当研究生两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徐中玉教授,105岁

1978年至1984年,徐中玉担任了两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作出一项史无前例的规定:凡是在创作上已经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赵丽宏的毕业论文是一本诗集。孙颙在学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冬》1979年出版,徐中玉当即发表文章给予热情支持。华东师范中文系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鉴于中国大学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大一国文”整整中断30年,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联合发起倡议,1980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组成中徐中玉任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徐中玉主编的五类《大学语文》教材至今发行量累计超过3000万册,他主编的中国文艺理论界核心期刊《文艺理论研究》,以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文自1学指导》,几十年里,受惠者遍及全国。

在《南方周末》工作期间,我曾来到华东师大二村徐中玉先生的家采访。老人90多平方米的家里,客厅、房间,窗沿、桌子上,到处摆放的都是书、杂志,报纸,还有文件袋和资料。

2013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设立“中玉教育基金”,2014年12月,徐中玉接过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本文为徐中玉教授专访之二。

华东师大

版本

到现在为止,从1981年版的《大学语文》到现在,已经出到了第9版,在风格面貌上,随着时代和视野的变化,《大学语文》也在进行不同的修订。

在编第一版《大学语文》的时候,我们选编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没有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因为那个时候,文化空间不能让我们完全自由发挥,所以在编选文章时不免有些保守。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文学史的办法,从先秦两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最后到近代、现代。在编著体例上采取是是原文、作者简介、注释、练习题几部分。

这版《大学语文》一出版就受到热烈欢迎,两年时间里,300多所大专院校都采用了这本教材,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发行量高达34万册。为了配合教学,也弥补没有外国文学的缺陷,1982年5月,我们又出版一种补充教材,中间增收了现当代文学作品8篇,外国文学代表作品10篇。结果也很受欢迎。

根据使用情况和读者反馈,1983年,我们召开编写委员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坚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的同时,增加了少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悠久,遗产丰富,阅读难度较大,教材占较多一点,是应该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比较易懂,出版物也比较多,分量可以少一点。

考虑到当时很多自学考试也把《大学语文》当教材用,在修订第二版的时候,按照时代顺序增加了一些不同时代文学史的特点和代表作家介绍,在附录上增加了一些文学基础知识和文科工具书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扩展学习。为满足不同高校的需要,二版《大学语文》分出两个版本。一个只有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一个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1985年5月,《大学语文》又进行修订,出了第三版。这次修订,撤换了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的文章,补充、修改、重写了某些说明、注释和思考练习题,增加了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要点》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要点》。

这次修订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时80岁的巴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他对我们收录的由他翻译的屠格涅夫的《门槛》,因为我们在修订中向他请教过问题,他很快又把这篇散文重新翻译了一遍。

1987年3月,第四版《大学语文》修订出版。这个时期,有种思潮兴起,提出解放思想,改革旧观念,就该怀疑、否定过去的文化传统,认为过去的传统有一些表现“民族劣根性的东西”在里面,有许多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许多作品都“已经成旧,不必再读“,应该把它们清除掉。《大学语文》也应该把这些东西清除掉。

我当时特别气愤,十年文革才过去不久,又有人忘记了文革过程中“要彻底扫荡过去一切遗产”带来的沉痛教训了。修订的时候我当时坚持一点,《大学语文》应以本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为重点,考虑到各校在学习时间的限制,减少了一些古文篇目,增加了一组谈阅读与写作的范文。

巴金

1996年,受原国家教委员委托,我和齐森华教授主编了1996年版《大学语文》,以“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名义出版,列入“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重点教材,供全日制普通高校使用。在后来的版本修订过程中,我们慢慢加入了一些现当代作家的名作,还选用了一些外国的名家名作,文章非常精美、简短,所占篇幅不多。

此外我还应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原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委托,我们又分别主编了供自学考试版的本科版《大学语文》(1988年版)、专科版《大学语文》(1994年版)和成人教育版《大学语文》(1999年版)。2000年7月,针对大量出现职业学院的出现,我又主编了高职版《大学语文》。

编选

不管编哪一种《大学语文》,我们传承古代文化的宗旨不变。我主张精选中国优秀文学名作为主,酌选外国文学精品。内容丰富多样,分题编组。力主启发、感悟而非重复教条空谈,重在培养人文精神,薰陶滋润,结合有准备有重点的讨论,期望大学生自觉爱好文学,从中提高对国家、社会的热爱与责任感,成为有思想、有热情,求真务实的人才。

入选的作品多是名家,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强调文史打通,比如史记,也不是文学,但史记的文章,真的很优美。再比如庄子、屈原、苏东坡、李白啊,他们的文章写的真好,能够代表他所在时代文学成就。古人写文章都很短,所以看起来,古代文学作品比较多一点。我反对现在搞文言文翻译,它一翻译过来味道就变掉了。

现在有个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读的古代经典的东西太少,本身基础很差,读书时间很少,加上读的都是些流行、时髦、消费性的书,自然语文水平不会有提高。

华东师大丽娃河

现在有很多人大学毕业写文章不大好,口头表达能力不好,这还是得靠读,读最好的文章,大量的阅读,多写,养成写作的习惯,自然表达能力会提高。现在文字写的好的人,都是很久以前就写日记等练习的人。

现在有个好处是,教材出版以后,使用的反馈比过去快,我们修订的速度也加快了。前不久,华东师大出版社到全国4个地方去征求语文老师的建议。另外,从大学语文研究会吸收和反馈的意见也比较多,这是我们的优势。

《大学语文》这个教材现在出版比较乱,什么人都可以编,教材好坏也没有人评审。中学语文教科书要好一些,有4,5种,教育部组织专家统一审查,质量有保证。《大学语文》没有这方面的程序,几个学校编一种,本就不赔了。

所以现在有几百种《大学语文》,但大多数都是抄我们的,从结构到选编的文章、注释,。大多数被他们弄过去了。我们从来不主张一本《大学语文》统一天下,不同教材互相促进,但你必须应该有所创新,有些变化。

现在有些版本的《大学语文》,过于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但我认为不能把这个课变成思想观念课,而是要通过作品反映过去优秀的东西。我们不要紧跟着西方,外国的东西选得太多了,离开了本国的东西不谈,那变成思想课了。

徐中玉教授

我不大赞同夏中义的做法,《大学人文》是不能替代《大学语文》的。他是我的学生,我看他还是老办法,就是“满堂灌”,把他准备好的价值观念全部灌输给学生,如果问题依靠观点如果能解决问题,那早就没什么问题了。从观点出发,教条主义,勉强人家接受肯定没用。思想教育如果学生心里不满意的话,你讲一千遍也没用的。那种做法基本上还是象我们过去一样,几十年来认为政治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其实政治课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