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论坛:创新和协同是“双碳”落地的中坚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莫予滴 北京报道
12月19日,在第十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2022碳中和主题论坛上,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发表主旨演讲,探讨了如何从企业层面让减碳目标落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增长。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不只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尹正指出,在中国,随着“1+N”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减碳的行动也在加速从理念走向实践。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在推进低碳转型的同时,促进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企业才有动力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施耐德电气早在二十年前就将可持续纳入公司的核心战略。如今,施耐德电气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已占施耐德电气全球总收入的70%以上,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到80%。
基于施耐德电气的长期实践,尹正认为,要推动减碳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关键动力。而数字化技术便是当下推进减碳的最重要武器,不但能较快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不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
“当前,80%的碳排放与能耗相关,能耗节约是减碳的核心。”尹正指出,数字化技术通过能源与自动化、终端到云、设计到建造到运营维护、分散管理到集成管理4个层面的融合,能够大幅提升能源效率,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且推进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减碳。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的发展,通过对新能源优化配置与消纳,同步提升能源双端的能效水平。
就产品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而言,尹正强调,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碳排放是系统工程,不仅存在于生产制造环节,也存在整个产业链。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上下游产生的碳排放往往比自身运营更多。而通过数字化技术贯穿全产业链,则能够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碳,推动实现全生命周期减碳。
以施耐德电气为例,90%的碳排放来自于上下游,自身工厂仅占10%。施耐德电气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等环节,联合上下游伙伴,无缝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能力。到2040年,施耐德承诺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碳综合,到205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近零碳排放。
尹正指出,企业还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努力挖掘和打造绿色业务,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实践,提供了从咨询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客户全方位减碳。
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在尹正看来,碳排放打破了原有的系统界限,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需要加强各个层面的相互协作,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生态角色。
在施耐德电气最新公布的 “2021-2025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SSI)计划”中,全社会全员的气候变化行动、推进员工平等发展、与供应商、客户协同减碳等一系列举措都有所涉及,力图惠及生态系统内所有利益相关者。
值得注意的是,施耐德电气在2021年启动了供应商零碳计划,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伙伴到2025年实现运营减碳50%,其中也包括了中国近200家核心供应商。在客户层面,从2018年开始,施耐德电气利用技术等优势赋能用户可持续发展,已经帮助全球客户累计减少3.58亿吨碳排放,计划到2025年累计减少8亿吨碳排放。
尹正提醒,除了与商业伙伴合作,与非商业利益相关方形成延展合作也至关重要。施耐德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的边界,包括深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搭建绿色制造赋能展示中心,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施耐德还与科技企业、高校研究院等,联手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和联合方案开发,致力于成为可持续的倡导者。
“我们相信,依靠创新和协作这两大中坚力量,‘双碳’目标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挑战,更是绿色发展的新机遇。”尹正呼吁,各方应共同携手,为可持续的中国乃至全球作出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