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投档线是什么意思

高考非常重要,高考志愿填报同样很重要,有人甚至把高考志愿填报称为“第二次高考”,因为志愿填报得不科学,影响的会是自己的一生。

可是许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上面是彻底的“小白”,比如什么是录取线?什么是提档线?不少家长搞不明白。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些相关事宜,今天就来“科普一下”。

1、录取线

录取线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习惯形成的提法,规范的提法应该是批次线、投档线。因为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而省线就是按批次划定的,所以批次线就是所谓的省线。

以某省为例,第一批次划定的省线是550分,那我们就可以称该省的一批次录取线为550分。

录取线也指投档线,投档线是平行志愿或者第一志愿投档后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线。

投档线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3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投档线,在投档线以上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投档线是院校按照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的,通常比批次线要高。这种投档线我们一般也称之为“校线”。当然,生源不足的院校,校线有可能会低于批次线。

2、提档线

提档线是招生院校按照提档比例提取考生档案的最低线,不一定是学校的最终录取线。

在同批次录取的院校中,由于报考人数不均衡,各校的提档线会有很大差异。热门的院校,提档线很高;冷门的院校,提档线较低,甚至会低于批次线。

院校一般按120%提档,这是为了避免因各种情况而录不满的情况出现。鉴于此,过了提档线不代表就一定会被录取,仅仅是可能性很大而已。

简单地讲,考生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批次线,但没有达到所报院校的提档线,电子档案就不能投放,也就不能参加该校的录取;考生高考成绩正好跟某校提档线一样,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提档线只能决定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与考生能不能被录取没有必然的联系。

3、最低录取控制线

最低录取控制线就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国家在本省招生计划的总人数和当年考生高考成绩水平,确定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考生的高考成绩必须高于本地区最低录取控制线,才能参加目标院校的录取。

最低录取控制线是分批次、分专业类(文理)划分的,专业类一般分为文史、理工,以及音乐(文、理)、美术(文、理)、体育(文、理)等等,每一专业类又各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各省划分批次不尽相同。

设置最低录取控制线的目的是为了有序分流,使各类学校严格在计划数内招生,确保不同层次的院校有适合培养目标的总体生源质量。

高考志愿填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些信息。其实以上3个概念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人把最低录取控制线称为录取线,把学校的提档线也称为录取线;而提档线和投档线则差不多属于同一个概念。

作为考生,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目标院校的校线。能不能正确预估目标院校的校线水平,直接影响高考志愿的有效性和被录取的几率。

预估校线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这主要是因为各校的校线是投档后自然形成的,没有人能够事先知晓。考生和相关人员只能根据历年招生资料,通过比较目标院校近几年在本省的提档线、录取最低分、新生平均分等,进行类推预测。有些人推测的结果跟实际结果很接近,有些人推测的结果则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当然,所有的预测都是建立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位次(排名)的基础上,不能只盯着高考成绩。如果考生高考成绩的位次与目标院校近些年录取考生平均分所在的排名很接近,填报该院校后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果考生高考成绩的位次低于目标院校近些年提档线所在的排名,落线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不管怎么说,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多看多想,认真把“第二次高考”考好。

今日话题:你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有什么“小窍门”?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