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母语教学:10.\\t关于母语教学的讨论

母语,或第一语言,有三种解释。解释一: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解释二: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例如“母岛”、“母国”等,仅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语不仅仅表示为母亲对某个人说的语言,而是他认定的民族语。解释三:为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如翻译等方式)学习而学会的语言。(如婴幼儿看图片学习名词及为母语学习)【1】

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个有关母语的会议,并对母语做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 【2】。本文采用此定义来定义母语。

一般认为,习得是指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大量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语言规律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是我们常说第一语言习得,即儿童母语的习得。关于母语习得有3种基本观点:刺激-反应论(后天环境论)、先天论(先天性决定论)和认知论(先天和后天结合的观点)。

在笔者看来,母语主要是通过“习得”完成的,而母语习得是先天和后天结合的,母语教育的要点如下:

l 母语习得的核心是先天概念和基本概念对应神经网络“涌现”的符号化或标签化(语音、图画和文字的符合标签),是实现交流的基础;

l 平衡是关键:感官通道的刺激习得应该是平衡的,即全面加强孩子的“眼耳鼻舌身意”体验。目前多数情况下,往往只是重视视觉和听觉的培养。目前幼儿教育中,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刺激习得几乎没有开展,至少没有系统的开展。没有感官通道平衡的刺激习得,多通道融合平衡编码就没有基础,根据前文论述,高效的编码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失去了保证;

l 扩容是目标:母语习得的目标应该是使每个感官通道刺激习得的概念增加,为多通道融合平衡编码储备足够的编码原料(神经涌现)。

l 教育效果评价标准:从神经元破坏率(这里特指“悬空循环概念群”所占用的神经元数量比例)、生成的概念数量、概念的识别速度性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好的情况应该是:概念层次体系结构合理,编码效率高,运行效率高,各感官通道的先天概念和基础概念生成的数量多,识别速度快。

在目前我国的母语教学实践中,“失语”是相关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失语症”本是神经病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一医学术语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现在把这一概念拿来用于写作教学中,反映了教师们的焦虑和反思。所谓写作“失语”,并不是说学生不会写话,而是说中学生在作文中失却了个人话语、个性话语,文章中充斥着对典型范文的模仿,无真情实感,空泛的套语滥调、造作的虚情假意。甚至,有些学生不敢再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怎样写作文,已经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严密的体系。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写,完全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不符合标准,就是次品,就会被淘汰。这样的后果就是,语言表述时思想缺席,众口一词全无个性的集体失语现象。这种失语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内容上、思想感情上以及结构上。【1】

针对这些表现,相关的学者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结果,但这些结果往往关注之末细节太多,且普遍缺乏一种高屋建瓴、让人醍醐灌顶的理论指导。

在笔者看来,这种语言学的“集体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目前的母语教育存在大量的“悬空循环概念”灌输,其结果是学生学习了大量无法真正内化的概念(无法产生五种感官体感兴奋的神经网络“涌现”)。学生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考试,必需牢记这些“悬空循环概念”,进而消耗了大量的神经资源,急剧提高了资源破坏率,这样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从根本上破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人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语法或文法的系统学习,一样能轻松利用母语进行交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类在面对面的自然语言交流中充满了各种语法错误和口误,但却能实现较好的交流效果,与受到语法严格规范的书面语言交流相比,发生歧义理解的可能性更小。这些现象给母语教育一个启示:全面加强孩子的“眼耳鼻舌身意”体验,尤其是在三岁阶段和七岁阶段采取不同模式强化训练!

当下中国母语教育的重点:首先清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悬空循环概念”(消除集体失语),其次应该加强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道的刺激习得训练,扩大这三个通道的基本概念编码空间,为实现“多通道融合编码”平衡做好资源准备。

消除“悬空循环概念”,古今中外的智者都采用了一个办法:讲故事。例如西方有伊索寓言、东方的论语故事、成语故事等等。通过故事的形式,把所要讲述的抽象概念直观化,通过时间、空间、人物和情节的陈述,使受教育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维基百科

附注:原创图文, 欢迎分享。

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如果你需要自考教材或者成考教材的话,可以点击这里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点击我购买)或者首页搜索“科目代码”,关于其他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哦,感谢你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