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宪问 (先秦两汉)
1 宪问:
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宪问:
宪问耻。
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
社会黑暗时,当官就是耻辱。
”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
2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宪问:
孔子说:“士如果恋家,就不配作士了。
”
3 宪问: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言孙。
”
宪问:
孔子说:“治世中,言谈正直,行为正直
乱世中,行为正直,言谈谦逊。
”
4 宪问: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
宪问: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
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
5 宪问: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宪问:
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
禹、稷都亲自种庄稼,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
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
6 宪问: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宪问:
孔子说:“君子中有不仁慈的人,而小人中却没有仁慈的人。
”
7 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宪问:
孔子说:“爱护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8 相关讨论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宪问:
孔子说:“郑国的法令,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审阅的,子羽修饰的,子产润色的。
”
9 宪问: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宪问:
有人问子产怎样,孔子说:“慈善的人。
”问子西怎样,说:“他呀!他呀!”问管仲怎样,说:“是个人才。
伯氏被他取消了封地,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直到老死也无怨言。
”
10 宪问: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宪问:
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容易。
”
11 宪问: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宪问:
孔子说:“孟公绰当赵氏、魏氏的总管都能当好,但不能当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
12 宪问:
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宪问:
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
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
”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
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
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
13 宪问: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宪问:
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
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
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
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龋”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14 宪问: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宪问:
孔子说:“臧武仲以离开自己的封地作条件,要求册立其后代做大夫,虽说表面上不是要挟君主,但实质上是。
”
15 宪问: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宪问:
孔子说:“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
”
16 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
子路说:“齐桓公杀公子纠时,召忽殉死,管仲却不去死。
管仲不算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
这就是仁,这就是仁。
”
17 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宪问: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
没有管仲,恐怕我们还要受愚昧人的侵扰。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睗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
18 宪问: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宪问:
公叔文子推荐一个佣人做了大夫,与他平起平坐。
孔子说:“公叔文子可以称为‘文’了。
”
19 宪问: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
夫如是,奚其丧?”
宪问:
孔子说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麽不败亡呢?”孔子说:“仲叔圉治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王孙贾统帅军队,像这样,怎麽会败亡呢?”
20 宪问: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
宪问: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做起来就难了。
”
21 宪问:
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
宪问:
陈成子弑齐简公。
孔子沐浴后上朝,向鲁哀公报告:“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讨伐他。
”哀公说:“向三位大夫报告吧。
”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君主却说出‘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的话!”孔子只好向三位大夫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
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
22 宪问:
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宪问:
子路问怎样对待上级,孔子说:“不要欺骗,可以犯颜直谏。
”
23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宪问: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
24 宪问: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宪问:
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
”
25 宪问: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
子曰:“使乎!使乎!”
宪问:
蘧伯玉派使者访问孔子。
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蘧先生最近在做什麽?”答:“他想减少错误,但没做到。
”使者出去后,孔子说:“好个使者!好个使者!”
26 宪问: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宪问: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
”
27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宪问: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
”
28 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宪问:
孔子说:“君子的三种品德我没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说:“老师是在说自己呢。
”
29 宪问:
子贡方人。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宪问:
子贡诽谤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那麽好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
”
30 宪问: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宪问: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
31 宪问: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
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宪问:
孔子说:“不要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要事先怀疑别人不讲信用,如果能预先觉察到欺诈和撒谎,就是贤人了。
”
32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
宪问: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麽四处奔波、到处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想显示口才,只是因为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才不得不如此。
”
33 宪问: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宪问: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坚韧不拔的品德。
”
34 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宪问:
有人问:“以恩德报答怨恨,怎样?”孔子说:“这样怎麽报答恩德?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
”
35 宪问: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
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麽说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
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36 宪问: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宪问: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诬蔑子路。
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了孔子,他说:“季孙氏被公伯寮的谄言所迷惑,我有能力杀了他,将他陈尸街头。
”孔子说:“理想能够得到推行,是时运决定的
理想得不到推行,也是时运决定的。
公伯寮能把时运怎样?”
37 宪问: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
宪问:
孔子说:“贤者逃避浑浊的社会,其次逃避动荡的地域,再次避鄙视的目光,最次逃避恶毒的人言。
”孔子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
”
38 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宪问:
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
”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39 宪问:
子击磬于卫。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
宪问:
孔子在卫国击磬,一个背背篓的人从门前走过,他说:“击磬的人,有心思啊1一会又说:“硜硜之声真庸俗?没人理解有什麽关系?独善其身就是了。
好比过河,水深就索性穿著衣服游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孔子说:“说得真乾脆!没有什麽可责问他的了。
”
40 宪问: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
宪问:
子张问:“书上说:‘商朝的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
’是什麽意思?”孔子说:“不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
君主死了,百官三年内都听从宰相安排,各司其职。
”
41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
宪问:
孔子说:“领导尊崇道德规范,群衆就乐意听指挥。
”
42 宪问: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恭敬谦逊。
“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人心安。
“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
这一点,尧舜都难做到。
”
43 宪问: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宪问:
原壤叉开双腿坐著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一事无成,你这个老不死,真是个害人精。
”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
44 显示更多讯息宪问:
阙党童子将命。
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宪问:
孔子外婆家的童子来传话,有人问:“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见他与长辈同坐同行。
他不是个要求上进的人,而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
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论语 : 宪问 (先秦两汉)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