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 王道 (先秦两汉)
1 王道: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
什一而税。
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
民家给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强弱之难,无谗贼妒疾之人。
民修德而美好,被发衔哺而游,不慕富贵,耻恶不犯。
父不哭子
兄不哭弟。
毒虫不螫,猛兽不搏,抵虫不触。
故天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风寸时,嘉禾兴,凤凰麒麟游于郊。
囹圄空虚,书衣裳而民不犯。
民情到朴而不文。
郊天祀地,秩山川,以时到,封于泰山,禅于梁父。
立明堂,宗祀先帝。
以祖配天,天下诸侯各以其职来祭。
贡土地所有,先以入宗庙,端冕盛服而后见先。
德恩之报,奉先之应也。
2 王道:
桀纣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
侈宫室,广苑囿,穷五采之变,极饬材之工,困野兽之足,竭山泽之列,食类恶之兽。
夺民财食,高雕文刻镂之观,尽金玉骨象之工,穷白黑之变。
深刑妄杀以陵下,听郑卫之音,充倾宫之志,灵虎文采之兽。
以希见之意,尝佞赐谗。
以糟为丘,以酒为池。
孤贫不养,杀圣贤而剖其心,生燔人闻其臭,剔孕妇见其化,朝涉之足察其拇,杀梅伯以为醢,刑鬼侯之女取其环。
君臣畏恐,莫敢尽忠,纣愈自贤。
周发兵,不期会于孟津者八百诸侯,共诛纣,大亡天下。
《春秋》以为戒,曰:“蒲社灾。
”周衰,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大夫专国,士专邑,不能行度制法文之礼。
诸侯背叛,莫修贡聘,奉献天子。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孽杀其宗,不能统理,更相伐锉以广地。
以强相胁,不能制属。
强奄弱,众暴寡,富使贫,并兼无已。
臣下上僭,不能禁止。
日为之食,星如雨,雨螽,沙鹿崩。
夏大雨水,冬大雨雪,石于宋五,六退飞。
霜不杀草,李梅实。
正月不雨,到于秋七月。
地震,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
书晦。
彗星见于东方,孛于大辰。
鹳鹆来巢,《春秋》异之。
以此见悖乱之徵。
孔子明得失,差贵贱,反王道之本。
讥天王以致太平。
刺恶讥微,不遣小大,善无细而不举,恶无细而不去,进善诛恶,绝诸本而已矣。
3 王道:
天王使宰喧来归惠公仲子之赐,刺不及事也。
天王伐郑,讥亲也,会王世子,讥微也。
祭公来逆王后,讥失也。
刺家父求车,武氏毛伯求赙金。
王人救卫。
王师败于贸戎。
天王不养,出居于郑,杀母弟,王室乱,不能及外,无以先天下,召卫侯不能致,遣子突徵卫不能绝,无骇灭极不能诛。
诸侯得以大乱,篡弑无已。
臣下上逼,僭拟天子。
诸侯强者行威,小国破灭。
晋到三侵周,与天王战于贸戎而大败之。
戎执凡伯于楚丘以归。
诸侯本怨随恶,发兵相破,夷人宗庙社稷,不能统理。
臣子强,到弑其君父。
法度废而不复用,威武绝而不复行。
故郑鲁易地,晋文再致天子。
齐桓会王世子,擅封邢、卫、杞,横行中国,意欲王天下。
鲁舞八俏,北祭泰山,郊天祀地,如天子之为。
以此之故,弑君三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
4 王道:
《春秋》立义: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诸山川不在封内不祭。
有天子在,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天子之大夫,不得舞天子之乐,不得致天子之赋,不得适天子之贵。
君亲无将,将而诛。
大夫不得废置君命。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夫人以适不以妾。
亲近以来远,未有不先近而致远者也。
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言自近者始也。
5 王道:
诸侯来朝者得褒,邾妻仪父称字,滕薛称侯,荆得人,介葛卢得名。
内出言如,诸侯来日朝,大夫来日聘,王道之意也。
诛恶而不得遣细大,诸侯不得为匹夫兴师,不得执天子之大夫,执天子之大夫与伐国同罪,执凡伯言伐。
献八俏,讳八言六。
郑鲁易地,讳易言假。
晋文再致天子,讳致言狩。
桓公存邢、卫、杞,不见《春秋》,内心予之,行法绝而不予,止乱之道也,非诸侯所当为也。
《春秋》之义,臣不讨贼,非臣也。
子不复仇,非子也。
故诛赵盾贼不讨者,不书葬,臣子之诛也。
许世子止不尝药,而诛为弑父,楚公子比胁而立,而不免于死。
齐桓晋文擅封,致天子,诛乱、继绝、存亡,侵伐会同,常为本主。
曰:桓公救中国,攘夷狄,卒服楚,晋文再致天子,皆止不诛,善其牧诸侯,奉献天子而服周室,《春秋》予之为伯,诛意不诛辞之谓也。
6 王道:
鲁隐之代桓立,祭仲之出忽立突,仇牧、孔父、荀息之死节,公子目夷不与楚国,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拳拳之心,《春秋》嘉气义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
夷狄邾妻人、牟人、葛人,为其天王崩而相朝聘也,此其诛也。
杀世子母弟直称君,明失亲亲也。
鲁季子之免罪,吴季子之让国,明亲亲之恩也。
阍杀吴子馀祭,见刑人之不可近。
郑伯原卒于会,讳弑,痛强臣专君,君不得为善也。
卫人杀州吁,齐人杀无知,明君臣之义,守国之正也。
卫人立晋,美得众也。
君将不言率师,重君之义也。
正月,公在楚,臣子思君,无一日无君之意也。
诛受令,恩卫葆,以正囹圉之平也。
言围成,甲竿祠兵,以别迫胁之罪,诛意之法也。
作南门。
刻桷,丹楹,作雉门及两观。
筑三台,新延厩,讥骄溢不恤下也。
故臧孙辰请于齐,孔子曰:“君子为国,必有三年之积。
一年不熟乃请,失君之职也。
诛犯始者,省刑,绝恶疾始也。
大夫盟于澶渊,刺大夫之专政也。
诸侯会同,贤为主,贤贤也。
《春秋》纪纤芥之失,反之王道。
追古贵信,结言而已,不到用牲盟而后成约。
故曰: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传》曰:“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宋伯姬曰:“妇人夜出,傅母不在,不下堂。
曰:古者周公东徵,则西国怨。
桓公曰:“无贮粟,无鄣谷,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宋襄公曰:“不鼓不成列,不厄人。
”庄王曰:“古者杆不穿,皮不蠹,则不出。
”君子笃于礼,薄于利,要其人不要其土,告从不赦,不祥。
强不陵弱。
齐顷公吊死视疾,孔父正色而立于朝,人莫过而致难乎其君,齐国佐不辱君命而尊齐侯,此《春秋》之救文以质也。
救文以质,见天下诸侯所以失其国者亦有焉。
潞子欲合中国之礼义,离乎夷狄,未合乎中国,所以亡也。
吴王夫差行强于越,臣人之主,妾人之妻,卒以自亡,宗庙夷,社稷灭。
其可痛也。
长王投死,于戏,岂不哀哉!晋灵行无礼,处台上弹君臣,枝解宰人而弃之,漏阳处父之谋,使阳处父死。
及患赵盾之谏,欲杀之,卒为赵盾所弑。
晋献公行逆理,杀世子申生以骊姬立奚齐、卓子,皆杀死,国大乱,四世乃定,几为秦所灭,从骊姬起也。
楚平王行无度,杀伍子胥父兄。
蔡昭公朝之,因请其裘,昭公不与。
吴王非之。
举兵加楚,大败之。
君舍乎君室,大夫舍乎大夫室,妻楚王之母,贪暴之所致也。
晋厉公行暴道,杀无罪人,一朝而杀大臣三人。
明年,臣下畏恐,晋国杀之。
陈侯佗淫乎蔡,蔡人杀之。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左右,备一师,以备不虞。
今陈侯恣以身出入民间,到死闾里之庸,甚非人君之行也。
宋闵公矜妇人而心妒,与大夫万博。
万与鲁庄公曰:“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
”闵公妒其言,曰:“此虏也,尔虏焉故。
鲁侯之美恶乎到?”万怒,搏闵公绝。
此以与臣博之过也。
古者人君立于阴,大夫立于阳,所以别位,明贵贱。
今与臣相对而博,置妇人在侧,此君臣无别也。
故使万称他国卑闵公之意,闵公藉万而身与之博,下君自置。
有辱之妇人之房,俱而矜妇人,独得杀死之道也。
《春秋传》曰:“大夫不适君。
”远此逼也。
梁内役民无已。
其民不能堪,使民比地为伍,一家亡,五家杀刑。
其民曰:先亡者封,后亡者刑。
君者将使民以孝于父母,顺于长老,守丘墓,承宗庙,世世祀其先。
今求财不足,行罚如将不胜,杀戮如屠,仇仇其民,鱼烂而亡,国中尽空。
《春秋》曰:“梁亡。
”亡者自亡也,非人亡之也。
虞公贪财,不顾其难,愉耳悦目,受晋之璧、屈产之乘,假晋师道,还以自灭。
宗庙破毁,社稷不祀,身死不葬,贪财之所致也。
故《春秋》以此见物不空来,宝不虚出,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到者,无主不止,此其应也。
楚灵王行强乎陈蔡,意广以武,不顾其行,虏所美,内罢其众。
乾溪有物女,水尽则女见,水满则不见。
灵王举发其国而役,三年不罢,楚国大怨。
杀无罪臣成然,公子弃疾卒令灵王父子自杀而取其国。
虞不离津泽,农不去畴土,而民相爱也。
此非盈意之过耶?鲁庄公好宫室,一年三起台。
夫人内淫两弟,国绝莫继,为齐所存,夫人淫之过也。
妃匹贵妾,可不慎邪?此皆内自强从心之败己,见自强之败,尚有正谏而不用,卒皆取亡。
曹羁谏其君曰:“戎众以无义,君无自适。
”君不听,果死戎寇。
伍子胥谏吴王,以为越不可不敢。
吴王不听,到死伍子胥。
还九年,越果大灭吴国。
秦穆公将袭郑,百里、蹇叔谏曰:“千里而袭人者,未有不亡者也。
”穆公不听。
师果大败中,匹马只轮无反者。
晋假道虞,虞公许之。
宫之奇谏曰:“唇亡齿寒,虞虢之相救,非相赐也。
君请勿许。
”虞公不听,后虞果亡于晋。
《春秋》明此,存亡道可观也。
观乎蒲社,知骄溢之罚。
观乎许田,知诸侯不得专封。
观乎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知任贤奉上之功。
观乎鲁隐、祭仲、叔武、孔父、荀息、仇牧、吴季子、公子目夷,知忠臣之效。
观乎楚公子比,知臣子之道,效死之义。
观乎潞子,知无辅自诅之败。
观乎公在楚,知臣子之恩。
观乎漏言,知忠道之绝。
观乎献六羽,知上下之差。
观乎宋伯姬,知贞妇之信。
观乎吴王夫差,知强陵弱。
观乎晋献公,知逆理近色之过。
观乎楚昭王之伐蔡,知无义之反。
观乎晋厉之妄杀无罪,知行暴之报。
观乎陈佗宋闵,知妒淫之祸。
观乎虞公、梁亡,知贪财枉法之穷。
观乎楚灵,知苦民之壤。
观乎鲁庄之起台,知骄奢淫溢之失。
观乎卫侯朔,知不即召之罪。
观乎执凡伯,知犯上之法。
观乎晋缺之伐邾妻,知臣下作福之诛。
观乎公子,知臣窥君之意。
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
故明王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天覆地载,天下万国,莫敢不悉靖春职受命者,不示臣下以知之到也。
故道同则不能相先,情同则不能相使,此其教也。
由此观之,未有去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
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位者也。
故君子慎之。
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春秋繁露 : 王道 (先秦两汉)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