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 : 杂事三 (先秦两汉)
58 杂事三:
梁惠王谓孟子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曰:“王诚好色,于王何有?”王曰:“若之何?好色可以王?”孟子曰:“大王好色。
《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相宇。
’大王爱厥妃,出入必与之偕。
当是时,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王若好色,与百姓同之,民唯恐王之不好色也。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孟子曰:“王若好勇,于王何有?”王曰:“若之何?好勇可以王?”孟子曰:“《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必按徂旅,以笃周佑,以对于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唯恐王之不好勇也。
”
59 杂事三: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曰:“不然。
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徵,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
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
故善兵者,务在于善附民而已。
”
60 相关讨论杂事三:
临武君曰:“不然,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
所上者,变诈攻夺也。
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由此观之,岂必待附民哉!”孙卿曰:“不然,臣之所言者,王者之兵,君人之事也。
君之所言者,势利也
所上者,变诈攻夺也。
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落单者也。
君臣上下之间,涣然有离德者也。
若以桀诈桀,犹有幸焉,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夫又何可诈也。
故仁人之兵,铤则若莫邪之利刃,婴之者断,锐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
圆居而方止,若盘石然,触之者陇种而退耳。
夫又何可诈也?”
61 杂事三:
故仁人之兵,或将三军同力,上下一心,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也,若弟之事兄也,若手足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
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夫又何可诈也?且夫暴乱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民之亲我,驩然如父母,好我芳如椒兰,反顾其上,如灼黥,如仇雠。
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而贼其所好者哉!是指使人之孙子,而贼其父母也。
《诗》曰:‘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此之谓也。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
”
62 相关讨论杂事三:
昔者,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馀,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
”遂约车而遣之。
且见秦王。
秦王曰:“丈人罔然乃远至此,甚苦矣。
魏来求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
”唐且答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是大王筹厕之臣失之也。
且夫魏一万乘之国也。
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窃以为大王筹厕之臣失之矣。
”秦王惧然而悟,遽发兵救之,驰骛而往,齐楚闻之,引兵而去,魏氏复故。
唐且一说,定强秦之厕,解魏国之患,散齐楚之兵,一举而折冲消难,辞之功也。
孔子曰:“言语宰我、子贡。
”故《诗》曰:“辞之集矣,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唐且有辞,魏国赖之,故不可以已。
63 相关讨论杂事三:
燕易王时,国大乱,齐闵王兴师伐燕,屠燕国,载其宝器而归。
易王死,及燕国复,太子立为燕王,是为燕昭王。
昭王贤,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隗曰:“臣闻古人之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用死马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期年,千里马至者二。
今王诚欲必致士,请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马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走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乐毅之厕,得贤之功也。
64 杂事三:
乐毅为昭王谋,必待诸侯兵,齐乃可伐也。
于是乃使乐毅使诸侯,遂合连四国之兵以伐齐,大破之。
闵王亡逃,仅以身脱,匿莒,乐毅追之,遂屠七十馀城,临淄尽降,唯莒即墨未下,尽复收燕宝器而归,复易王之辱。
乐毅谢罢诸侯之兵,而独围莒即墨,时田单为即墨令,患乐毅善用兵,田单不能诈也,欲去之,昭王又贤,不肯听谗。
会昭王死,惠王立,田单使人谗之惠王,惠王使骑劫代乐毅,乐毅之赵不归。
燕骑劫既为将军,田单大喜,设诈大破燕军,杀骑劫,尽复收七十馀城。
是时齐闵公已死,田单得太子于莒,立为齐襄王。
而燕惠王大惭、自悔易乐毅,以致此祸。
65 杂事三:
惠王乃使人遗乐毅书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志,故君捐国而去,寡人不肖明矣,敢谒其愿而君弗肯听也,故使使者陈愚志,君诚谕之。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
君于先王,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覆盖之,不虞君明弃之也
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明罪之也,寡人之罪,百姓弗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然怨君之未尽厚矣。
语曰:‘厚者不捐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躯以要名。
’故覆人之邪者,厚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之道也。
世有复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
今君厚受德于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于君矣。
且世有厚薄,故施异
行有得失,故患同。
今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无所取。
国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覆恶也。
室不能相和,出讼邻家、未为通计也。
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66 杂事三:
寡人虽不肖,未如殷纣之乱也
君虽未得志,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
然不内尽寡人,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高义而薄于行也。
非然,苟可以成君之高,明君之义,寡人虽恶名,不难受也。
本以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
扬寡人之毁,而君不得荣,是一举而两失也。
义者不毁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捐乎?愿君无以寡人之不肖,累往事之美。
昔者,柳下季为理于鲁,三绌而不去,或曰可以去矣。
柳下季曰:‘苟与人异,恶往而不绌乎?犹且绌也,宁故国耳。
’柳下季不以绌自累,故自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寡人之罪,国人不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谚曰:‘仁不轻绝,知不简功。
’简功弃大者,仇也
轻绝厚利者,怨也。
仇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
今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忿和怒,追顺先王,以复教寡人,寡人意君之曰:“呈将快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
’使寡人进不得循初,退不得变过,此君所制,唯君图之。
此寡人之愚志,敬以尽谒之。
”
67 杂事三:
乐毅使人献书燕王曰:“臣不肖,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钺之罪,以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自负,以不肖之罪,而不敢有辞说。
今王数之以罪,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臣之理,不白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不敢不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功多者授之
不以官随爱,能当者处之。
故曰:‘
68 杂事三:
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观先王举措,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命不辞。
先王命臣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欲以齐为事。
’臣对曰:‘夫齐者霸王之馀业,战胜之遗事,闲于兵革,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必与天下图之,图之莫若往结赵,且淮北宋地,楚、魏之愿也。
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
’臣乃受命具符节南使赵,顾反,起兵攻齐。
以天下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齐上之兵,受命而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齐,齐王遁逃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货宝,车甲珍器,皆收入燕。
大吕陈于元英,故鼎返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五伯以来,功业之盛,未有及先王者。
先王以为快其志,以臣不捐令,故裂地而封臣,使比小国诸侯。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不废,故著于春秋
蚤知之士
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齐,收八百年之积,及其弃群臣之日,馀令诏后嗣之义法,执政任事,循法令,顺庶孽,施及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吴为远迹至郢,夫差不是也,赐之鸱夷,沈之江,故夫差不计先论之可以立功也,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王之不同量也,故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而全动,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
离亏辱之诽,堕先王之明,臣之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君子绝交无恶言,去臣无恶声。
臣虽不肖,数奉教于君子,臣恐侍御者亲交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谢。
”
69 杂事三:
齐人邹阳客游于梁,人或谗之于孝王,孝王怒,系而将欲杀之。
邹阳客游,见谗自冤,乃从狱中上书,其辞曰:“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
臣常以为然,徒虚言尔。
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计,太白蚀昂,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义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愿大王熟察之。
昔者,玉人献宝,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狂佯,接舆避世,恐遭此变也。
愿大王熟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叹。
70 杂事三: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熟察之,少加怜焉。
谚曰:‘有白头而新,倾盖而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昔者,樊于期逃秦之燕,籍荆轲首以奉丹之事
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王奢樊于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之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畜辞哉!
71 杂事三:
故女无美恶,居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司马喜膑于宋,卒相中山
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屠狄蹈流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者,岂藉官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72 杂事三:
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
夫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于谄谀,而二国以危。
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以秦用戎人由呈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公听共观,垂名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呈子臧是也
不合,则骨肉为仇雠,朱象、管蔡是也。
今人主如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三王易为比也。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心,能不说于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欲善无厌也。
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强霸诸侯
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73 杂事三: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而卒车裂商君
越用大夫种之谋,擒劲吴,霸中国,卒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
于陵仲子辞三公,为人灌园。
今世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通,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
跖之客,可使刺由。
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之沈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入于道路,众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至前也。
幡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祇足以结怨而不见德。
故有人先游,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使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素无根柢之容,而欲竭精神,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不得当枯木朽株之资也。
74 杂事三: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丘,能不牵乎卑乱之言,不惑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荆轲之说,故匕首窃发。
周文王校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弑,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羇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之所以忿于世,而不留于富贵之乐也。
臣闻盛饰以朝者,不以私行义
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而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今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势位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崛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精神而趋阙下者哉!”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新序 : 杂事三 (先秦两汉)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