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 : 智行 (先秦两汉)
1 智行:
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
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圣人之可及,非徒空行也,智也。
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辞,斯皆穷神知化,岂徒特行善而已乎!《易离象》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且大人、圣人也,其馀象皆称君子,盖君子通于贤者也,聪明惟圣人能尽之,大才通人有而不能尽也。
《书》美唐尧,‘钦’‘明’为先,驩兜之举共工,四岳之荐鲧,尧知其行,众尚未知信也。
若非尧则裔土多凶族,兆民长愁苦矣。
明哲之功也如是,子将何从?”
2 智行:
或曰:“俱谓贤者耳,何乃以圣人论之?”对曰:“贤者亦然。
人之行莫大于孝,莫显于清
曾参之孝,有虞不能易
原宪之清,伯夷不能间。
然不得与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不如也。
仲尼问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之行不若颜渊远矣,然而不服其行,服其闻一知十,由此观之,盛才所以服人也。
仲尼亦奇颜渊之有盛才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渊达于圣人之情,故无穷难之辞,是以能独获亹亹之誉,为七十子之冠
曾参虽质孝,原宪虽体清,仲尼未甚叹也。
”
3 智行:
或曰:“苟有才智,而行不善,则可取乎?”对曰:“何子之难喻也。
水能胜火,岂一升之水、灌一林之火哉?柴也愚,何尝自投于井?夫君子仁以博爱,义以除恶,信以立情,礼以自节,聪以自察,明以观色,谋以行权,智以辨物,岂可无一哉?谓夫多少之间耳。
且管仲背君事雠,奢而失礼,使桓公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仲尼称之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召忽伏节死难,人臣之美义也
仲尼比为匹夫匹妇之为谅矣。
是故圣人贵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于世矣,如愆过多、才智少,作乱有馀,而立功不足,仲尼所以避阳货而诛少正卯也。
何谓可取乎?汉高祖数赖张子房权谋以建帝业,四皓虽美行而何益夫倒悬?此固不可同日而论矣!”
4 智行:
或曰:“然则仲尼曰‘未知焉得仁’,乃高仁耶?何谓也?”对曰:“仁固大也,然则仲尼此亦有所激,然非专小智之谓也。
若有人相语曰:‘彼尚无有一智也,安得乃知为仁乎?’昔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居摄,管、蔡启殷畔乱,周公诛之。
成王不达,周公恐之,天乃雷电风雨以彰周公之德,然后成王寤。
成王非不仁厚于骨肉也,徒以不聪睿之故,助畔乱之人,几丧周公之功,而坠文、武之业。
召公见周公之既反政,而犹不知,疑其贪位,周公为之作《君奭》,然后悦。
夫以召公怀圣之资,而犹若此乎!末业之士,苟失一行,而智略褊短,亦可惧矣!仲尼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孟轲曰:‘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仲尼、孟轲可谓达于权智之实者也。
殷有三仁:微子介于石不终日,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比干谏而剖心。
君子以微子为上,箕子次之,比干为下。
故《春秋》大夫见杀,皆讥其不能以智自免也。
且徐偃王知修仁义,而不知用武,终以亡国。
鲁隐公怀让心,而不知佞伪,终以致杀。
宋襄公守节,而不知权,终以见执。
晋伯宗好直,而不知时变,终以陨身。
叔孙豹好善,而不知择人,终以凶饿。
此皆蹈善而少智之谓也。
故《大雅》贵‘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夫明哲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
穰祸于忽杪,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
巧言不能推,令色不能移
动作可观,则出辞为师表,比诸志行之士,不亦谬乎!”
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中论 : 智行 (先秦两汉)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