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论衡 : 非韩 (先秦两汉)

1 非韩:
韩子之术,明法尚功。

贤无益于国不加赏

不肖无害于治不施罚。

责功重赏,任刑用诛。

故其论儒也,谓之不耕而食,比之于一蠹

论有益与无益也,比之于鹿、马。

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有千金之马,无千金之鹿,鹿无益,马有用也。

儒者犹鹿,有用之吏犹马也。

2 非韩:
夫韩子知以鹿、马喻,不知以冠、履譬。

使韩子不冠,徒履而朝,吾将听其言也。

加冠于首而立于朝,受无益之服,增无益之仕,言与服相违,行与术相反,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

烦劳人体,无益于人身,莫过跪拜。

使韩子逢人不拜,见君父不谒,未必有贼于身体也。

然须拜谒以尊亲者,礼义至重,不可失也。

故礼义在身,身未必肥

而礼义去身,身未必瘠而化衰。

以谓有益,礼义不如饮食。

使韩子赐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为之乎?夫拜谒、礼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然而韩子终不失者,不废礼义以苟益也。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

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

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缪,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

3 非韩:
子贡去告朔之饩羊,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恶费羊,孔子重废礼也。

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

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

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

庠序之设,自古有之,重本尊始,故立官置吏。

官不可废,道不可弃。

儒生、道官之吏也,以为无益而废之,是弃道也。

夫道无成效于人,成效者须道而成。

然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须不蹈者

身须手足而动,待不动者。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无效,而效者待之。

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也?
4 非韩: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

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

民无礼义,倾国危主。

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之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

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5 非韩:
叚干木阖门不出,魏文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

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

秦、强国也,兵无不胜。

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郤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6 非韩: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

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

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

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7 非韩:
夫狂谲、华士,叚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郤到

魏文侯式之,郤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使韩子善干木阖门高节,魏文式之是也,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善太公诛之,非也。

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8 非韩:
论者或曰:“魏文式叚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一功特然,不可常行,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案秦之强,肯为此乎?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不胜,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魏有法度,秦必不畏,犹童子操刃,孟贲不避也。

其尊士式贤者之闾,非徒童子修礼尽敬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夫敬贤、弱国之法度,力少之强助也。

谓之非法度之功,如何?
9 非韩: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即召张子房而取策。

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

高祖见之,心消意沮,太子遂安。

使韩子为吕后议,进不过强谏,退不过劲力,以此自安,取诛之道也,岂徒易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叚干木之闾,郤强秦之兵也。

10 非韩:
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

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

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

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且足者也。

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

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郤。

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

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

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

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

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

11 非韩:
凡人禀性也,清浊贪廉,各有操行,犹草木异质,不可复变易也。

狂谲、华士不仕于齐,犹叚干木不仕于魏矣。

性行清廉,不贪富贵,非时疾世,义不苟仕,虽不诛此人,此人行不可随也。

太公诛之,韩子是之,是谓人无性行,草木无质也。

太公诛二子,使齐有二子之类,必不为二子见诛之故,不清其身

使无二子之类,虽养之,终无其化。

尧不诛许由,唐民不皆樔处

武王不诛伯夷,周民不皆隐饿

魏文侯式叚干木之闾,魏国不皆阖门。

由此言之,太公不诛二子,齐国亦不皆不仕。

何则?清廉之行、人所不能为也。

夫人所不能为,养使为之,不能使劝

人所能为,诛以禁之,不能使止。

然则太公诛二子,无益于化,空杀无辜之民。

赏无功,杀无辜,韩子所非也。

太公杀无辜,韩子是之,以韩子之术杀无辜也。

12 非韩:
夫执不仕者,未必有正罪也,太公诛之。

如出仕未有功,太公肯赏之乎?赏须功而加,罚待罪而施。

使太公不赏出仕未有功之人,则其诛不仕未有罪之民,非也,而韩子是之,失误之言也。

且不仕之民,性廉寡欲

好仕之民,性贪多利。

利欲不存于心,则视爵禄犹粪土矣。

廉则约省无极,贪则奢泰不止。

奢泰不止,则其所欲,不避其主。

案古篡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

贪,故能立功

憍,故能轻生。

积功以取大赏,奢泰以贪主位。

太公遗此法而去,故齐有陈氏劫杀之患。

太公之术,致劫杀之法也。

韩子善之,是韩子之术亦危亡也。

13 非韩:
周公闻太公诛二子,非而不是,然而身执贽以下白屋之士。

白屋之士,二子之类也。

周公礼之,太公诛之,二子之操,孰为是者?宋人有御马者,不进,拔剑刭而弃之于沟中。

又驾一马,马又不进,又刭而弃之于沟。

若是者三。

以此威马,至矣,然非王良之法也。

王良登车,马无罢驽

尧、舜治世,民无狂悖。

王良驯马之心,尧、舜顺民之意。

人同性,马殊类也。

王良能调殊类之马,太公不能率同性之士。

然则周公之所下白屋,王良之驯马也

太公之诛二子,宋人之刭马也。

举王良之法与宋人之操,使韩子平之,韩子必是王良而非宋人矣。

王良全马,宋人贼马也。

马之贼,则不若其全

然则,民之死,不若其生。

使韩子非王良,自同于宋人,贼善人矣。

如非宋人,宋人之术与太公同,非宋人,是太公,韩子好恶无定矣。

14 非韩:
治国犹治身也。

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伤害之操,则交党踈绝,耻辱至身。

推治身以况治国,治国之道,当任德也。

韩子任刑,独以治世,是则治身之人,任伤害也。

15 非韩:
韩子岂不知任德之为善哉?以为世衰事变,民心靡薄,故作法术,专意于刑也。

夫世不乏于德,犹岁不绝于春也。

谓世衰难以德治,可谓岁乱不可以春生乎?人君治一国,犹天地生万物。

天地不为乱岁去春,人君不以衰世屏德。

孔子曰:“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16 非韩:
周穆王之世,可谓衰矣,任刑治政,乱而无功。

甫侯谏之,穆王存德,享国久长,功传于世。

夫穆王之治,初乱终治,非知昏于前,才妙于后也,前任蚩尤之刑,后用甫侯之言也。

夫治人不能舍恩,治国不能废德,治物不能去春,韩子欲独任刑用诛,如何?
17 非韩:
鲁缪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𢵧是子不孝。

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

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

”子思出,子服厉伯见。

君问庞𢵧是子。

子服厉伯对以其过,皆君子所未曾闻。

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

韩子闻之,以非缪公,以为明君求奸而诛之,子思不以奸闻,而厉伯以奸对,厉伯宜贵,子思宜贱。

今缪公贵子思,贱厉伯,失贵贱之宜,故非之也。

18 非韩:
夫韩子所尚者,法度也。

人为善,法度赏之

恶,法度罚之。

虽不闻善恶于外,善恶有所制矣。

夫闻恶不可以行罚,犹闻善不可以行赏也。

非人不举奸者,非韩子之术也。

使韩子闻善,必将试之,试之有功,乃肯赏之。

夫闻善不辄加赏,虚言未必可信也。

若此,闻善与不闻,无以异也。

夫闻善不辄赏,则闻恶不辄罚矣。

闻善必试之,闻恶必考之,试有功乃加赏,考有验乃加罚。

虚闻空见,实试未立,赏罚未加。

赏罚未加,善恶未定。

未定之事,须术乃立,则欲耳闻之,非也。

19 非韩: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宫,闻妇人之哭也,抚其仆之手而听之。

有间,使吏执而问之,手杀其夫者也。

翼日,其仆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不恸。

凡人于其所亲爱也,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

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韩子闻而非之曰:“子产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寡矣。

不任典城之吏,察参伍之正,不明度量,待尽聪明、劳知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
20 非韩:
韩子之非子产,是也

其非缪公,非也。

夫妇人之不哀,犹庞扪子不孝也。

非子产持耳目以知奸,独欲缪公须问以定邪。

子产不任典城之吏,而以耳定实

缪公亦不任吏,而以口问立诚。

夫耳闻、口问,一实也,俱不任吏,皆不参伍。

厉伯之对不可以立实,犹妇人之哭不可以定诚矣。

不可定诚,使吏执而问之

不可以立实,不使吏考,独信厉伯口,以罪不考之奸,如何?
21 非韩:
韩子曰:“子思不以过闻,缪公贵之

子服厉伯以奸闻,缪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

”夫鲁君所以劫者,以不明法度邪?以不早闻奸也?夫法度明,虽不闻奸,奸无由生

法度不明,虽日求奸,决其源,鄣之以掌也。

御者无衔,见马且犇,无以制也。

使王良持辔,马无欲犇之心,御之有数也。

今不言鲁君无术,而曰不闻奸

不言审法度,而曰不通下情,韩子之非缪公也,与术意而相违矣。

22 非韩:
庞扪是子不孝,子思不言,缪公贵之。

韩子非之,以为“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

”夫不孝之人,下愚之才也。

下愚无礼,顺情从欲,与鸟兽同。

谓之恶,可也

谓奸,非也。

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操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安肯作不孝,著身为恶,以取弃殉之咎乎?庞扪是子可谓不孝,不可谓奸。

韩子谓之奸,失奸之实矣。

23 非韩:
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择

烁金百镒,盗跖不搏。

”以此言之,法明,民不敢犯也。

设明法于邦,有盗贼之心,不敢犯矣,不测之者,不敢发矣。

奸心藏于胸中,不敢以犯罪法,罪法恐之也。

明法恐之,则不须考奸求邪于下矣。

使法峻,民无奸者

使法不峻,民多为奸。

而不言明王之严刑峻法,而云求奸而诛之。

言求奸,是法不峻,民或犯之也。

世不专意于明法,而专心求奸,韩子之言,与法相违。

24 非韩:
人之释沟渠也,知者必溺身

不塞沟渠而缮船楫者,知水之性不可阏,其势必溺人也。

臣子之性欲奸君父,犹水之性溺人也,不教所以防奸,而非其不闻知,是犹不备水之具,而徒欲早知水之溺人也。

溺于水,不责水而咎己者,己失防备也。

然则人君劫于臣,己失法也。

备溺不阏水源,防劫不求臣奸,韩子所宜用教己也。

水之性胜火,如裹之以釜,水煎而不得胜,必矣。

夫君犹火也,臣犹水也,法度、釜也,火不求水之奸,君亦不宜求臣之罪也。

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论衡 : 非韩 (先秦两汉)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