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痴人”刘良慧 把人生规划做到了80岁 只为教育“推车”
李祥坦
为了中国的教育小车,走应该走的路,值得穿汗水湿透的衣服,值得手工茧,即使脑袋破了血流,我也矢志不渝!
——劉良慧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绵阳这个昔日的西部小镇,如今已经是中国的科技城市和远近闻名的教育城市,现代大都市的气质和神韵日益彰显。 开放、创新、科技、文化、生态、宜居……天蓝绿、水清人,时尚新潮的骄傲和精神写在绵阳人的脸上。
原绵阳师范学校校长; 绵阳教育学院法人和常务副院长绵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绵阳创业学院院长; 绵阳市旅游局局长; 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四川泛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四川泛美教育集团副总裁、人事部总裁;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省政府常驻学校监督专家、执行校长。
“穷山僻壤农民娃”成长为“川渝土地的教育家”
刘良慧少年曾经有机会成为医生。 他小学毕业当村卫生员不到半年,就被选为公社卫生院李民书院院长,安排学研外科,答应学会后当正式员工,每月有27元工资收入。
很久以前,在农民娃娃眼里,27元是天文数字,有知情者说刘家祖墓地里长着弯弯曲曲的柏树。
那一年,县中学开始复课。 在生产队长的悉心推荐下,刘良慧中学入学通知书来了。 在岁月的纠结中,刘良慧最终选择了看不见未来的“去读书”。
刘良慧果断地告诉父母,对李院长说:“再穷,每天吃两次糠菜,我也要去看书!
刘良慧在县中学毕业两年半,担任年级团支书和民兵连长。 初中毕业后又通过考试被优秀录取上升,担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高中毕业回家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做了一年半的中学民办教师。 班里有4名学生后来考上了中专,很多村民都把功劳记在刘良慧身上。
1978年3月,刘良慧怀里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用竹子口袋背上一个旧木箱向四川师范学院报了名。
大学前几年,川师围墙外的大标语都是刘良慧写的,他暑假没钱回家,留校打工,刷标语,为住在学生宿舍的高考阅卷老师清洁扛热水,每天1元2角
大学四年,刘良慧如饥似渴,没日没夜地学习,一学期读了几十本书,做了很多摘录卡片,写了几十万字的诗和小说。
刘良慧没想到,刘家湾乃至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就是他。 教育注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时代给了我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1982年1月,是刘良慧人生的转折,也是当年流传的“从穿草鞋到穿皮鞋的跨越”。 一个连岁月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农民的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
1984年刘良慧吉星高照,喜事连连: 2月任绵阳师范学校副校长,成为绵阳地区十八个县最年轻的几个副县处级干部之一; 2月当选绵阳市政协委员5月1日,被绵阳地区行署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获四川省优秀校长荣誉,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敢吃螃蟹”摘取“巴蜀名校”“全国中师明珠”桂冠
名校以改革者魄力铸就。刘良慧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他在绵阳师范学校当副校长、校长期间,几乎是“启全国之先、开中师之河”,在绵阳师范学校开展了系列改革,留下了绵师乃至全国中师发展的深深的“痕”,影响着中国教育。
刘良慧在绵阳师范学校的破冰改革,其一是率先改变每晚30分钟的班会,轮流4个学生上讲台,按教师范儿要求:或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或朗诵一篇散文,或分析一首诗词,连上台步履、声音、表情、体态等都有要求,由班主任、班干部给予点评。
当年,绵阳师范学校文化课考试与十二项教师基本功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全国首创;音、体、美专业教育的知、行、艺、创、赛培养模式及建立村小教学与劳动相结合的见实习基地等举措也领先全国,被当时的国家教委师范司领导给予了“全国办得好的少有的乡村师范之一”的评价。
1984年刘良慧拼命地跑市上、省上,千方百计开办音乐、美术、体育三个专业,那份情怀和执着可圈可点,后来从绵阳师范学校毕业的十多届音、体、美专业学生在绵阳市乃至广元市、遂宁市的基础教育中成了中流砥柱,名师层出,部分转业到党政部门或从事艺术事业与产业的也优秀多多。
一个教育者对职业的敬畏和付出、对教育的大爱和唤醒是会留“痕”的,学生不会忘记,时代不会忘记,甚至历史也会铭记。教师的情怀是有重量的,学生就是一杆称。教育的灵魂是有香味的,历代弥香。
刘良慧就是“用教育改变世界”留下“痕”者之一。
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推动职业教育走向“诗和远方”
“世界怎么样了?教育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这是刘良慧对教育的三问。这三问,可见他跳出教育谋划改革,走出围墙寻求发展。刘良慧执政绵阳教育学院时就响亮提出了这“三问”,并带领一万多师生努力践行。
2+2中专+专科一贯通办得越来越红红火火,这对学校的物尽其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增辉不少;与绵阳卫校联办2+2护理专业、与绵阳舞蹈学校联办2+2舞蹈专业,遭非议多多,却梦想成真,越办越大,互利共赢。
刘良慧认为职业教育学校的领军人物抬高眼皮很重要,一定要盯住地球上经济社会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蓝天白云作参照系,拥抱新兴科技,融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招、培、就、升(学)、创一体化、一元化、一条龙,全方位去体验工匠的坚守与精进,铆足劲儿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努力向上成长为不同级的No.1;要有冲刺全国职业教育前列的狂妄症,落点立德树人、教育强国、技术强国、人才强国而有所作为。
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任上,为学生不浪费7个寒暑假,定制了“完善人格、实践专业、认知社会’的八项作业模式;在寝室文化建设上定制了“情商感染、环境育人、学习氛围”十大标准模式;在红色教育上定制了“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与“人民艺术家王蒙非凡文化艺术人生”的“进教材、进课题、进试卷、进社团、进学术、进赛道”模式。
”刘良慧以“梦想强国的民族需要千千万万的工匠”“行行出状元成为常态”“真学、真悟、真创、真用”“铸魂、启智、培技、赋能”为旨要,为格局,在校企融合上找风口,在教产同质上生花果,用教育情怀和改革发展编织强国强业的工匠摇蓝,推动职业教育走向“诗和远方”。
精深的境界——在教育的“道法术”里潜行数十年
但凡一个“学者”或者“专家”,他(她)需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亦能以实践佐证之;凡人云亦云照搬照套者,纵有千般口才,百般学识,也无法成“名”曰“家”。
刘良慧数十年来,在教育的“道法术”里潜行,面壁教育的高坡攀缘而上,达到了很精深的境界。
刘良慧认为:教育必须“明道、审势,创法、研术、知行”,缺一不可。很多教师成长慢,很多校长原地踏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心、两眼、双耳几乎全都落在一门课、一堂课、一个班、一所学校的教法、管法与技术上了。
这固然重要,但不明教育之本质,不明教育之大道,不明教育之规律,不明新科技对教育的冲击,是空灵不了,跨界不了,整合不了,创新不了,破茧不了的。
此寥寥数语,道尽千百年来凡所有成就者的“秘诀”,几乎不逊色于王国维《美篇》 里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刘良慧的办学理念定位:用放大镜高频率搜索学生优点;拿一指禅全方位点拨学生成长。
他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最低要求是:眼中明事理胸中有数据,干中讲艺法。
他对教育达人提出的自我提升之“四要做”:要做学高品正的大老师,要做五育并举的大老师,要做立德树人的大老师,要做应用创新的大老师。
他对学校常规要求是坚守“四个不容许”:不容许有一岗不作为的管理者;不容许有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和员工;不容许有一堂耍水的课;不容许放弃、抛弃一个后进生。
他要求治校找准“五个点”:找准事业发展的痛点;找准团队建设的兴奋点;找准科研创新的切入点;找准绩效落地的目标点;找准成就卓越的突破点。
他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要“八正”:正觉,觉皆正其师之慧;正知,知皆正其师之道;正念,念皆正其师之志;正心,心皆正其师之魂;正身,身皆正其师之形;正品,品皆正其师之善;正行,行皆正其师之范;正育,育皆正其师之效。
教育人的高度在于不懈的追求与跋涉
人活着,静好在“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大千人世间,刘良慧把“教育痴人,还没疯”作为人生事业的基点,把“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作为言与行的人生准则。
时日漫去,心底里却满满感恩着教育人生这笔财富,一个劲儿地与“人类文明的灯塔”这教育事业快乐碰杯。
刘良慧已是职业生涯的第七站了。每一站都得到那么多同事的认可和赞许,不随时过境迁。每一站刘良慧宁愿亏了自己也不会怠慢了谁,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场,守底线,固边界,几乎不与人爭吵。
他忍辱负重可以当饭吃,没有不负责任地放弃过目标,为了工作放下身段值得,要来的一切大小事他都努力地扛起,路虽远行则将至。正是这些经历与磨砺,他才为问心无愧的快乐人生垫了厚厚的底。
刘良慧一生的情怀、理想、奋斗、自豪都在教育上,从小学教到大学,从讲台到校长到教育行政主官,从公办到民办,从普教到职教,既是“山中人”,也跳到了山界外,看“庐山”面目的角度多一点。
刘良慧的微博、微信、美篇的名都是“教育痴人还没疯”,开的专栏是《教育观念的革命》 ,他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几百字到几千字,感恩教育、感悟教育,呐喊教育,他给自己的注解是:拼多多的人生,教育人的痴情,企业家的梦想,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哲学。
往事并不如烟。正是如此铭心刻骨的“苦”,那些没有间隙的“累”,加上勃勃生长的小小“心野”,交织着“习惯养成”,便铸就了刘良慧的性格,打造了他的坚强。
他默默地“认真着”一切:读书作业认真到乐,干事拓新认真到乐,关心助人认真到乐,甚至遭人欺负了也由郁闷而转化为乐,优雅地把教训当了补药吃,憧憬着自己是那个能笑到最后的人。
刘良慧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教育。他从最本质的角度思考教育,从最细节的感受触摸教育,从最人性的温暖领悟教育。他以自己一生的家园情怀和草根精神,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繁荣。
在教育中越是跋涉的深,他越是坚守本心,护好自己原初的教育理想,与时俱进,他真正站在未来、站在科技、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理解和践行教育。
以不泯的心性,他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到了80岁,为一个命名为“痴”的“教育信仰”而卑微并伟大。中国正是有刘良慧如此的“痴校长”、“痴人”,中国教育才拥有别于西方的真正支撑点。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来自于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大家带来的“教育痴人”刘良慧把人生规划做到了80岁只为教育“推车”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