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观察杂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白宁)
嘿嘿,同学们好,很多同学们在问中国发展观察杂志智库论坛 |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国企混改增效中国发展观察的投稿须知区域 | 加快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以今天跟小编来一起看看,
下面正文开始: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是中宣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其社长是正厅级领导
智库论坛 |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国企混改增效
韩兆东
“三流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服务,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施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国有大企业来讲,若想实现提质增效,也必须重视新老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这一不可忽视的一环。
“混改”促进企业发展, 创新凸显变革成效
当前,国企“混改”正在稳步快速推进。2020年,中央企业中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超过70%,引入非公资本达到1万多亿元。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为例,早在2014 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将当时的国药集团列入首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企业。此后,国药集团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聚焦主业,先行先试,以创新思维推进变革,以国有资本带动 社会 资本,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的2013年,国药集团成为跻身世界500强的第一家中国医药 健康 企业, 排名446位;此后飞速发展,2017年成功冲进200强,排名199位;2019 年排名169位,2020年排名145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8月初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名单中,国药集团上升至109位。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中药产业板块的核心投资平台,也是国药集团在中国中药领域推进“混改”的试验田。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国药集团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部署,2013年成功收购了原广东盈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将“冯了性”“德众”“同济堂”三个中药老字号收入麾下。2015年继续发力,又成功收购江苏天江药业,成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 历史 性突破。
资本混合只是风帆,企业融合才能致远
接下来无一例外,大力发展“混改”的企业都将面对如何有机融合这一项必须妥善解决的崭新课题。
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开疆拓土带来的促进作用确实是明显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背景下,为了使新企业能够保持 健康 、可持续发展,改善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分析各个成员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并加以有机融合,最终起到助力发展的正向矢量作用,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作为央企,当牢记使命、锐意进取,以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共生多赢的央企运营模式, 并建设适合这种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文化,既是提升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又具有现实的 社会 效益。
为什么如此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追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及其作用就会找到答案。
作为央企的国药集团及其子企业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必须担负起建设促进公司长远战略发展、适合“混改”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体系,凝聚所有新加入或新成立的成员企业,从而保障国药集团这艘医药航母乘风破浪。
分析难点、解决痛点, 奔跑中找到平衡点
从宏观上看,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推进的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 是没有先例的大胆 探索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在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只能在实践前行过程中, 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尝试性地摸索,拓展出一条新路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经验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如何将国有企业固有的文化同新加入民营企业固有的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唯有找到工作切入点,才能尽快推进有效融合。
从微观上分析难点,则更为复杂多样。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快速收购了数家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这其中主要包括前文所提及的广东盈天医药、贵州同济堂制药和江苏天江药业。这三家企业在行业内都是比较优秀的优良资产,都拥有过得硬的拳头产品,都建设有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如盈天医药制定有核心价值观、核心管理观、员工每日行为规范、管理者基本要求、基本喜好线等内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 是新中国中药生产、经营、科研体系的缔造者,长期担负着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蕴积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同时,公司本身也是集团企业,下属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十余家,如何有机融合这些新老企业文化,确实面临严峻的考验。依靠简单说教、凭借行政或强制手段包装粉饰出来的企业文化显然同与时俱进精神背道而驰,且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文化建设的初心也无法合拍。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看上去是治理企业的工作,但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的思想是多元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甜,落实起来却很难”,这是在“混改”企业推行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难点和痛点。其次,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混合在一起之后,尽管在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发展诉求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将导致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取向和建设方式上产生偏差。再次,混合所有制企业往往规模和体量都比较大,是跨地域、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的企业, 不同的地域文化将可能影响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推进的速度和步骤。搞得不够理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就会受到挑战,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难以支撑新的发展,文化冲突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管理效用、消耗企业资源和损害员工心理 健康 。
当然,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远远不止这些。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涉及面广,新问题伴随老问题层出不穷。
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助力“混改”稳步前行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没有以“老大”自居,而是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脉搏, 不回避、不冒进,从理性科学分析“混改”企业发展规律入手,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逐步达成企业理念共识,进而组织交流分享文化建设经验,再通过有效宣讲贯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最终使企业文化各要素产生协同效用,促进公司经营业绩的逐年快速提升。
通过分析发现,顺利而成功推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即混合、整合、联合、融合。混合阶段,也就是资本混合到了一起,好比两个人相向走到了一起,这个阶段只是初级阶段;整合阶段,可以看成是两个人的手握到了一起,也就是企业开始对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联合阶段,双方的思想逐渐趋同,文化彼此逐渐接受,两个人拥抱在一起,但这还不是“蜜月”阶段;融合阶段,才是合作的最佳阶段,这如两个人心贴心地紧密配合,全情投入、贡献力量,能够到达这一阶段和层次的企业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为理想和成功的典范。发展到第四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毋庸置疑将是更大、更优、更强的企业,员工热爱这样的企业,对为这样的企业工作而感到自豪,股东为投资这样的企业而富有成就感,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获得较高的 社会 美誉度,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党和国家推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融合”“治理融合”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
为有效找到各方都乐于接受的“平衡点”,2013年12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以国药集团企业理念“关爱生命,呵护 健康 ”为基本点和出发点,专门深入新老企业基层,同中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座谈,调研摸底,汲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文化精华,经过提炼后,编制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这其中包括企业愿景(做中药行业的引领者)、企业使命(传承创新,以优质中药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 健康 水平)、核心价值(客户信任、员工自豪、股东满意、 社会 尊敬)、企业精神(诚信、奋进、专业、和谐)以及具体的管理要求等,核心内容趋同,充满正能量, 都是“混改”各方所提倡的。
这些文化理念在公布前已征得各方意见并反复修改,最终得到共识, 之后的工作便是重在贯彻执行。
首先,为宣贯新编的企业文化理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 增进各成员企业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发展,2014年9 月,公司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经验交流网络视频会,选择原国有企业中药江油、中药华邈和新并入的民营企业盈天医药在会上代表新老企业发言。大家既分享了各自取得的经验,同时又开诚布公地说出了疑虑、担忧,在自由发言阶段, 各家争先恐后发言,会议集思广益,收集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增进了新老企业之间的深入了解。
其次,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2015年7月,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制定了《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创新性地借鉴了国学《弟子规》《三字经》的形式和韵律,力求简洁新颖。规范共包含3个部分, 3个层次,仅52条156字,同时结合公司实际,着重体现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等精神内容。如在“高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章节中明确要求:格局大、通运筹、谋实事、善用人、人格美、奉公心、严用权、真廉洁。随后,公司利用自办的企业报、宣传板报、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手段,系统宣传公司文化理念,并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VIS方式开展后期宣贯,促进企业发展、 社会 进步和家庭美满“三体”和谐统一。应当说,这是具有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产品”之一。
再次,将企业文化视作“企业产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全力打造企业文化活动品牌。企业间的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其中,积极调动所有成员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以“多彩中药”统一冠名的企业文化活动, 是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主动 探索 建设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
“多彩中药”始于2012年开创的“多彩药材”,是公司前身中国药材公司潜心打造的企业文化品牌。2014年公司更名为中国中药公司后,将“多彩药材”更名为“多彩中药”。名称具有多层含义:“多彩”即多姿多彩,企业是由员工建设的,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另外,中药材也是绚丽多彩的;再者,无论是药材, 还是中药,既是公司名称的关键字眼,又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可以说“多彩中药”是“人与企”的和谐统一,也是具有公司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的方式和途径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即公司开展的活动都以“多彩中药”来冠名。如“多彩中药·博观践行”五四主题活动,“多彩中药·品质健身” 健康 讲座,“多彩中药·立足岗位我最精彩”员工劳动技能大赛,“多彩中药·爱乐之声”爱心汇演等,旨在精心打造企业产品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品牌。“多彩中药”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无形中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多彩中药”品牌统一冠名活动倡议,很快得到如天江药业、一方制药、众花南药、中药华颐、中药承德等新老企业的响应,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不过,该品牌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过诸如“搞个活动没必要统一冠名”“象征性用一次就算了”“冠名后不知道宣贯有何意义”“怎么冠名不清楚” 等8个痛点问题。贵州同济堂制药将企业原组织的山区扶贫支教队命名为“多彩支教队”,并没有采用规范的统一冠名,同时提出“只用‘多彩’冠名,不嵌入‘中药’可不可以”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有的企业不理解统一冠名、合力建设企业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针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公司在实施不定期随时指导的同时,还利用每年的党建工作交流会、团组织工作会、企业宣传工作会和“多彩中药”各项企业文化活动组织环节中,着重宣讲统一冠名的重要意义,并从细节上指导如何冠名和宣贯。经过耐心专业的系列宣讲,同时随着“混改”的不断深入,新企业不断加入冠名活动建设中,品牌影响力也从公司本部逐步向全国多地辐射。贵州同济堂制药将“多彩支教队”很快更名为“多彩中药支教队”,这一多年坚持的扶贫支教品牌活动在2020年还获得了贵阳市团委颁发的“优秀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倡导开展的“多彩中药”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活动,也得到了国药集团的肯定,并在集团内部交流建设经验。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背景下,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主动 探索 性的一步,新加入企业和原有企业成员积极开动大脑,不断为“多彩中药” 丰富内容,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从2012年创立至2020年,“多彩中药”活动项目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已经累计超过600项,起到了凝聚所有成员企业、众志成城营造“多彩中药一家亲”的合力作用, 而这一冠名是企业独有的,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公司同步经营数据显示, 2 0 1 2 年( 混改前一年) 营业收入为13.79亿元,2013年增加到29.00亿元,此后逐年快速增长, 2 0 1 7 年公司实现营收超百亿, 2 0 2 0 年营业收入达到1 5 9 .41亿元,成功挺进中国中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圈。事实证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为企业业绩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实施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战略,可积极稳妥有效地助推“混改”的深入、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药集团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15期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为国家哲学 社会 科学文献中心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
中国发展观察的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区域 | 加快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郑琼洁 刘 勇
近年来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近7000亿元,形成了以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结构。其中,应用层的占比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有技术、有市场、上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全省物联网企业已超300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0余万人。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不断凸显、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骨干企业的龙头效应不断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江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区域名片。
与此同时,有三大因素制约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骨干企业创新带动力不强
近年来,江苏物联网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也大幅提升,但从企业的盈利情况看,有近五成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或不盈利状态,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存在技术市场化和应用推广难的问题。从江苏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来看,其产业总体规模和企业的规模较小,缺少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上游骨干企业,尤其缺少“专尖特精”的物联网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传感器环节,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在系统集成环节,缺乏具有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耦合的一体化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服务商。同时龙头和骨干企业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技术与市场对接不畅,许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江苏虽然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产能较小、核心技术不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感知与智能处理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能实现硬件、物联网、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企业,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等感知技术,以及近距离无线通信、低功耗传感网节点、人机/机器智能交互(M2M)终端、异构网络融合、网络管理等传输技术、基于MEMS 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落后。物联网的整体研发能力不强,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处在研发阶段,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创新人才不足
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与广东(深圳市、广州市)相比,江苏每年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对物联网企业研发支撑不足,同时与广东企业(腾讯、华为、中兴等企业)相比,江苏物联网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整体较小。在创新人才支持方面,与广东相比,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引培力度较小,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培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不够落地、对稀缺高端人才的招引和需求量最大的中端人才的引流不足、一流的人才梯队缺失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龙头效应,打造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打造一流物联网创新企业。大力支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前瞻性与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试点创新,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物联网行业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突出龙头骨干引领作用,建设一流创新企业。通过“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完善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研发成果质量、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指标的权重,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支出结构,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卡脖子”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提升攻关引领能力。二是建设物联网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鼓励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在物联网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杀手锏”技术。加快建设江苏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三是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带动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强化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民企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牵头的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强协同、弱耦合的创新生态。根据任务体量和条件要求,鼓励民企牵头申报。同时,通过完善 科技 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 科技 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国家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协同,搭建 科技 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攻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产业核心能力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 社会 中介服务机构和个人等的创新行为主体,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协同实现。一是提升技术体系化能力,实施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布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在推进物联网技术跨界创新时,应从战略高度、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科技 创新布局,优化 科技 计划,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系统性战略部署路径规划,形成多维度、多循环的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二是提高组织体系化能力,打通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链接。对于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要 探索 大纵深、跨学科的研发模式,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包括产业大基金在内的各类创新投资渠道,实现集科学发现、技术跃升和产业化方向于一体的突破,实现知识突破与未来面向商用生态的有效衔接。聚焦全球竞争的源头技术供给,不仅是追逐“国际发表热点”,更需要形成核心技术突破后的持续改良机制,及时跨越技术商用的成熟度阈值。实现知识突破与商业实现的价值衔接,需要改革当前重大 科技 创新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是鼓励重大攻关计划的创新单元之间的知识共享。鼓励物联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协同互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借鉴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制定权责分明的知识产权共享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类战略 科技 力量形成优势资源平台的吸引力和合作凝聚力,引领对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的持续攻关。
(三)加大要素投入,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 探索 建立国家物联网产业专项投资基金。鼓励运用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模式,引导 社会 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融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股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试点信用保险、 科技 保险,研究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的法律地位和可行性。二是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技术梯队。鼓励高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育物联网和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和后备干部。支持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 科技 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人才双向流动。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实训(实习)机构,以及江苏高校、职业(技工)院校,联合或独立开展江苏物联网集群产才融合示范基地评估,打造一批特色化示范性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实训(实习)基地。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提升政策效度。通过举办展会、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技术交流平台为本地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力争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平台落户江苏,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推广重点项目、产品,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彰显全链扶持和分类施策原则,不断提升新政策的覆盖面、含金量、精准度。
作者单位:南京市 社会 科学院、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本文刊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21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 社会 、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 社会 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网址:
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