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管理系统民族云南(云南民族大学教务)
文山学院教务系统
文山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就在下面,文山学院前身是1947年2月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欢迎大家进入了解详情!
教务系统管理系统民族云南(云南民族大学教务)
点击进入》》文山学院教务系统
文山学院简介
1955年10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国立西南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云南文山师范学校。
1958年秋,在文山师范学校内开办文山人民大学,招收师专和医专各一个班,后因故停办。
1977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文山师范学校附设师专班,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92年更名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4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在“老、少、边、山、穷、战”地区办学,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23亩,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有在职教职工568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6人(教授、研究员29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7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77人,10余位教师先后被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学校下设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3个学术科研机构,建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三七研究基地”、“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三七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中心”、“赵大庆专家工作站”等省级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专家工作站。
综合性学术期刊《文山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下设人文学院、政法经济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10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有49个本、专科专业(本科33个,专科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农学9个学科门类。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5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升本”以来,教师获各级各类课题立项283项,出版学术专著35部,参编著作、教材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13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0余项获州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1项获州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2243篇,其中核心期刊199篇,SCI、EI收录31篇。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立足文山,面向云南,辐射东南亚,常年聘请美国、英国、越南等国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先后招收2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派出200余位师生赴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留学、访学。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89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4000余人。
已向社会输送20000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和10000余名成人本专科学生,培训各级各类学员400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炼出“博思审问,明德笃行”的校训,“存疑存思,追求真理”的学风,“言传身教,尽器弘道”的教风,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
涌现出“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霜福伟,中央电视台推评的“最美村官”潘志艳、“最美乡村教师”周凤慧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目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调结构、强内涵、促发展,努力建设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开放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一、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百色市——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发源地。学校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是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地区最大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一、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座落在昆明主城区美丽的滇池之滨海口,占地450多亩,规划用地80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拥有六个在省内独有的产、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