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和专业组招生的区别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大类招生,以及大类招生和专业组招生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研究生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大类招生发展前景:
大类招生有着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等诸多优势,是我国本科专教育的发展趋势。从世界各国的高校发展经验来看,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都实行不按专业招生的办法。可以说,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的趋势。
大学里的大类招生,有多少利弊
大类招生以前只是听说过,直到身边有几个孩子上了之后,才有所了解。
邻居的儿子去年高考考了660分,报考了广州的中山大学,正好赶上中山大学第一年实行大类招生,大一的新生统一集中在深圳校区军训,军训完又集中到广州南园进行培养。
邻居开始对大类招生也不了解,孩子知道的也不多,当时家长以为,他这个高考成绩,去了大学应该能选到好的专业。
整个大一,他儿子就说非常卷,比高中还累,晚上经常要写到十一二点,特别是高数非常难,周末也很少能休息,赶上期末考试熬夜更是常态。
好在他儿子比较努力,经过紧张的等待,分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说,剩下的三年如果不冲保研的名额,可能会轻松一些。他有个同学只因一名之差,就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看来中大大类分流还是很公正,很严谨的。
另一个亲戚的儿子在同济大学,上的也是大类招生,因为孩子大一有些放松,成绩不太理想,分流的时候去了一个偏冷门的专业,正在犹豫要不要转专业。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当年是保送的清华,上了一年后发现不喜欢那个专业,申请转专业后又重修了一年,相当于大学要读五年,但申请转专业也是非常难的。
难怪张雪峰老师说,填报志愿真的比高考还难。
其实好大学就应该是这么卷,大类招生也有好处,学生可以通过大一的学习,知道自己将来真正喜欢什么方面的专业,以及在哪方面发展有兴趣和潜力。
大一相当于缓冲期,高分的不敢躺平,低分的学生也有逆袭的可能,这才是好大学选拔人才该有的样子。
招生类别是什么
一般而言,招生种类大体分为:普通统考类、艺术类、体育类和特殊类型招生。
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包括:自主招生、国防生、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生等招生类别。
教育部和各省招生考试机构对各类招生都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考生和家长要熟悉和掌握相应的招生政策。
大类招生和专业组招生的区别
首先大类招生和专业组招生的区别是培养模式不同。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问题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统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END,自考小编星学天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