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往事知多少(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往事知多少图文详情

  • ISBN:7216044908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第1版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06-01-01
  • 条形码:9787216044905 ; 978-7-216-04490-5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在人生旅途中走着。身影远去,留下一道道踪迹,或深或浅,汇聚一起,就是一本大书。人们常爱说:阅读人生。不错,当一个人人物的印象被描述下来时,那些远去的踪迹就成了我们了解历史、体味人生的*好对象。人在行走,书也在行走,地点不断变化,踪影叠现,串联一起,便是生活。
一个以文字和世界打交道的人,他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他写出了多少。即使他写的是满纸废话,发的是满篇谬论,但他总在写着,向世界发着话,唠叨也得有精力吧。如果到了他不想说,懒得说,失去了发言的劲头和兴致时,就表明此人的生命力的衰退。人在行走,书也在行走,地点不断变化,踪影叠现,串联一起,便是生活。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在人生旅途中走着。身影远去,留下一道道踪迹,或深或浅,汇聚一起,就是一本大书。人们常爱说:阅读人生。不错,当一个人人物的印象被描述下来时,那些远去的踪迹就成了我们了解历史、体味人生的*好对象。人在行走,书也在行走,地点不断变化,踪影叠现,串联一起,便是生活。 一个以文字和世界打交道的人,他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他写出了多少。即使他写的是满纸废话,发的是满篇谬论,但他总在写着,向世界发着话,唠叨也得有精力吧。如果到了他不想说,懒得说,失去了发言的劲头和兴致时,就表明此人的生命力的衰退。人在行走,书也在行走,地点不断变化,踪影叠现,串联一起,便是生活。

目录

从“遭遇李后主”说起

——代序/1

胡风这个名字……/1

精神界人非骄子/17

清水素馨奠路翎/26

书外的话

——关于路翎/32

信而有征《路翎传》

——兼及王丽丽的“胡风研究”/35

贾先生风流事/38

又见贾先生/40

水光云影话燕郊/44

新年听诗/50

影事杂记/52

罗江杂记

——记李广田老师/64

抚摸历史

——重读《少年果戈里》/81

想起了《银狐集》/84

机智的诗/87

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晏阳初种种/89

“大瀑布,真好玩……”/95

“乡农学校”旧事/10l

两位梁先生/106

追思席朝杰先生/115

追思林辰先生/120

我骗我师/123

《辞源》记趣/126

混进《辞源》/131

端木杂忆/141

诗人赵枫林/145

有此一说:屈原好比梅兰芳/149

大师红楼“梦”难圆

——吴宓的“大小说”/158

兰州往事

——忆陈兆昌先生/166

“李宗仁的文明棍”

——亡友刘守身二三事/l76

莫应丰琐事/l87

诗缘旧情悼邹绛/193

记小白/196

老郅/199

故人生死两茫茫/203

化入诗的生命/206

傅白芦的书/208

陈远宁的书/2l0

朱纯的书/213

读《逝去的岁月》书后/216

李约拿的书/218

杨亚杰的书/220

萧湘的书

——读《唐诗的弃儿》/228

“背犁者”之歌/231

朱结酒缘结书缘/233

《书前书后》书外/237

2001年诗缘纪事/239

致朱正

——兼及舒芜《我思,谁在?》/243

致周实/249

我读契科夫/254

唐塔·乌龙院/257

一张老歌片/261

“耶稣■庭”旧闻/265

缘悭一面资中筠/270

买书奇遇记/273

《潇园随笔》序/276

《无霜斋札记》序/278

《碎红偶拾》序/280

我的书斋/281

我的书缘/282

往事知多少/285

后记/288

节选

未及谋面的朱珩青女士,远道馈赠所著新书,《路翎:未完成的天才》。展读之余,却只能说几句书外的话。一则,未及细研,类此思辨激情充溢之作,自所难言。即如书名,便令人想到,由“路翎”这一沉重个案,推衍及于“未完成的天才”如此重大命题;时尚风习,个人命运,涡流回荡,根石纠结,其问该有多少社会、历史、文化意蕴,正负生克,清浊激扬,岂一时言语所能道尽?二则,已有钱理群君序《精神界战士之大悲剧》。文情俱胜,忧深思远,颇得朱书大旨。钱君且践行“把自己摆进去”而感慨以道之,尤见启迪之功。不敏如我,即是去年从《读书》(八期)上读钱序,而知有此新书,而欲一读为快,而不知何方搜求,而念念不忘者经年。甚至遐想联翩至于“成竹在胸”,推定作者当为青年新锐之士,始克发此开创警世之编。“主观主义”莫此为甚。然先入之见,“直感”之“觉”,以新锐、开创、警世六字状朱书品位,相差似亦不过毫厘间耳——但也可能谬之千里。还是说书外的话为妥。 5月间,准备去北京小住,行前收到一位博士研究生张业松君来信;内称:在编一本题名《路翎印象》的书。开来目录,有我短文,希望“给予选用授权”云云。又云:前此已与人合作编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路翎文论集》、《像是要飞翔起来——路翎晚年作品集》,均将在年内出版。看后我一时竞有些糊涂:今夕何夕?今世何世?奔走相告说路翎,确曾有过,但那是40年代即半个世纪前的事了。而今,“世纪末”了,怎么又会一年三本印“路翎”? 糊涂尚未了,五月号《芙蓉》来到案头。路翎“晚年未刊长诗”《旅行者》,赫然在目。“像是要飞翔起来”,大概即出自此诗。一本“纯文学” 期刊,10个版面发500行长诗,大概决非为了“赏心悦目”或‘轰动效应” 。这样的事,还是有人在默默地干。我肃然,张业松君所说“三本路翎”,不论是否今年,大概终会成为事实。我相信。 因为在北京,又遇到了“路翎”。木樨地高楼,清德硕望、八十近五的梅志大姐,一如既往要为速与不速之客,亲自下厨洗手做羹汤。晓风也从大山子家中赶来帮厨料理。娓娓清谈话家长里短,谈到有电视台与余明英联系,要改编《财主底儿女们》,拍电视连续剧。余明英不谙此道,不知如何“ 谈条件”。联系了几次,没消息了。据说是丁荫楠任“总导演”不知到底怎么回事。影视圈外人和影视圈内人打交道,很难弄清方向。我的“社会关系复杂”此次又有用场。知道丁导正在北京,虽过去不认识,倒也顺顺当当交谈一次,证实确有其事。出乎我意外者,是丁荫楠对路翎(以及所谓“胡风派”)作品的熟悉和理解。影视界的事不可知数太多,且说到这里为止。后事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综上“现象”,于梅志大姐几上见朱珩青新书,倒也顺理成章。因孤陋如我,已知有博士生、编辑、出版、影视界,男女老中青,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方式,关注路翎,不敢说是蔚为大观,至少已远远超出前些年把路翎作品定位于“心理分析小说”、“人物精神痉挛”之水平。也许路翎其人、其作品价值,正在并不引人注意地“浮出水面”;惟其“不引人”,方会成为真正的“浮出”吧。朱珩青则做了一次颇具力度的“托举”。力度,来自于 “深水作业”。比如,对路翎身世、经历,她不拘成说,多年多方搜求,开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于理解路翎其人、其作品大有助益。但她不自秘、不自炫、不自是,“等将来有了新研究者的高明的改写、重写,这本书就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朱书169页,《后记》)。惟谦德始可以言致远。为人为学皆如是。相信将来“新的研究者”,无论改写或重写“路翎” ,都会记住朱珩青的“深水作业”和她的“托举”之功。 1997年7月P32-34

作者:朱健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本类榜单:文学

分类: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