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出版社课件,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答案
开学季到了,今天北京大学迎来3047名本科新生入学,可以想象能够进入这所中国顶尖大学,这些新生该有多么骄傲。可是同期爆出的一则新闻,多少令这块金字招牌蒙灰。由北大出版社出版,重印了11次的自考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居然至少有四十处低级错误,俨然是“山寨”盗版书。
人类想象的空间原是无限的,但是有一些事实又常令我们觉得自己的想象力还是太有限了。是多么轻视、轻慢和无所谓、不在乎,才能令一本出版7年之久,重印了11次的文学史教材,一直充斥着如此之多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我们看到北大出版社迅速反应,决定销毁已印的图书,加紧核改书中错误。可是那些已经售出的书该怎么办?那些已经被作为正确知识被学生学习、背诵的错误又该如何销毁呢?由此可见,书籍中的错误贻误之大,尤其是教育类书籍,从业者更应该以“教书育人”的师者标准对自己严格要求。
在这则新闻里,有一个细节令人啼笑皆非:为了防止“误伤”出版社,发现问题的读者专门通过防伪页、防伪验证码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了该书确实是正版。为什么要再三确认,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举错应有的严谨,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北京大学名声在外,让多少人“须仰视之”,自然就很难相信,也不愿相信北京大学出版社居然像一个“山寨”出版社一样,犯下如此之多几乎只能在盗版书籍中出现的低级错误。
然而,这和几年前的“常凯申闹剧”相比,其实并不算什么。当时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竟将韦氏拼音法中的蒋介石(Chiang Kai-shek)译为常凯申。“常凯申”这个原本毫无意义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表达对不专业、不严谨的学者的批评,同时也将始作俑者王奇牢牢钉在那永远无法翻过去一页上。
不知道如今王奇教授过得如何,但我们又不得不为许子东教授担心了。最近他的新书《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又被专家指出众多错误。仅仅是其中一节关于老舍的表述,且不说其观点如何,光是所用的论据就充斥诸多明显的错误。
书中许子东不仅非常不严谨地引用了传言说“老舍本来可能是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还有一些关于老舍先生生平的错误信息。有人辩解,出这本书只是出版社为了追名人热点,整理了许子东在媒体上的讲课视频,许子东本意并不愿意出这本书。但错误就是错误,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无论作者本意初心如何,都不宜自我狡辩。可以理解在媒体上侃侃而谈的许子东,需要一些听上去有意思的故事来吸引观众,但正如纠错者所说“文学史叙述不是说书,应该有什么是什么”,在媒体上谈得再久,许子东的根本身份还是学者,就不该忘了学者的本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大俗话,也是大实话。可是当我们进步的阶梯上充斥着各位师长挖的这样那样的“坑”的时候,估计不仅进步不了,还会跌得很疼。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牛春梅 编辑:周南焱
流程编辑:TF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