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什么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10本经典的法律书籍

本期书单关键词:【法律书单】,既有趣又有深度的10本法律入门好书。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要想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和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都是绕不可的经典。《乡土中国》从礼俗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现象,而《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则是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更加充分的补充。而且,这两本书,也都是作者当年在西南联大教学时的讲稿。尽管,成为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是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却非常高,丝毫没有学术专著的佶屈聱牙。在书中,瞿老围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家族、阶级、婚姻等核心入手,层层剖析、深刻揭示了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的本质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扎根于社会的法律也是如此。几千年封建文化浸染的古代法律,与西方的法律体系俨然不同。正如管仲所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中国的法,是礼俗之法,是与中国传统道德深度绑定的法。相信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或许会改变你对法律的刻板印象。2《法治的细节》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也是著名网红“法外狂徒张三”罗翔的法学随笔。《法治的细节》书如其名,是对法律和法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书中,罗翔教授从辛普森案、电车难题等热点案件出发,带着法学理念科普的热情,帮助我们点亮心中的法治之光。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观察、去理解,而法律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罗翔老师用法律的思维与视角去自省,去看待这个世界,让我们真实体会法律的人文温暖与正义力量。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画不出一个标准的圆,就否认圆的存在。只要心中有法治、有正义,那么法治和正义一定会庇佑我们勇敢向前。3《洞穴奇案》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法外狂徒张三”。至于这个张三什么时候跳出来作奸犯科,还要看现实的具体情况。在《洞穴奇案》这本书中,美国法理学家富勒虚拟了一个案例:五名探险者受困在洞穴无法脱困,为了活下来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但是,被抽签选中的恰恰是最初提出该建议的人。然而,这个人却在实施前反悔了。不过,其他4个人为了活命,最终还是分食了这个人。最后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但是,他们是不是真的犯了谋杀罪,上诉法庭的法官们意见却各不相同。审判关乎于正义,但是现实中正义却总是难以真正洒满人间。4《批评官员的尺度》

如果批评不自由,那么赞美将毫无意义。1960年,《纽约时报》因为一则批评广告,得罪了警察局长沙利文。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巨额损失。随后,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索赔请求,被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自古以来,都是官告民容易,民告官难。上诉到最高法院的《纽约时报》,最后居然成功力挽狂澜。在官员名誉和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念取舍上,最高法院选择了后者。《批评官员的尺度》一书,堪称是宣传漂亮国言论自由的文化输出范例。但是,事实上漂亮国的言论自由与否,并以官员的名誉受损不受损作为取舍依据。漂亮国更看重自己身上“皇帝的新装”是否被人发现,如果有人胆敢喊出来,一定会被无情封杀,就连前任总统特朗普也不例外。5《继往以为序章》

有些岁月播种问题,有些岁月收获答案。中国人自己的道路,需要自己摸着石头一点一点走出来。中国的宪法发展史,也是如此。《继往以为序章》其实是一部论文合集,写作的时间跨度也长达十年,讲述了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的磕磕绊绊。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而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所有法律法规的母法。尽管这是一部讨论宪法制度如何展开的专业著作,但却并不难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时,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将多了一个全新维度。6《是非与曲直》

法者,国家之公器,天下之准绳。法律是摆事实、讲道理、断是非的依仗。如果《罗生门》中描述的那样,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所谓的事实,得出的结论也必将千差万别。所以,法律彰显的是非曲直、正义公平尤其重要。苏力老师的《是非与曲直》,虽然是一本看上去“拼凑”起来的论文集,但是这本书要传达的思想却是在看似毫无联系的文章之间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苏力老师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这些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蓝本,带着我们从与社会主流舆论不同的法律视角去理解和解读。在被热点和舆论牵引的流量社会,我们很容易被不明真相的民意裹挟。这本《是非与曲直》,堪称人间清醒,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舆论聚焦下的热点案件。7《西窗法雨》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但是,却被控诉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腐化和误导年轻人。随后,苏格拉底被判服毒自尽。临刑前,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决定帮助他越狱。可是,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苏格拉底说,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也不应该逃避法律的制裁。苏格拉底,最后还是选择了饮毒。《西窗法雨》这本书,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则则法律故事,在无声之中带领我们去了解学习西方法律文化,同时也启蒙着我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8《看得见的正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个人,都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如果脱离了实践,即使读书破万卷,也总归缺少点什么。作为法律也是如此,如果立法者仅仅将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视野局限在书本理论之中,那么法律在实践过程中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得见的正义》在创作中,深入中国社会的角角落落,与司法实践一线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正是基于这些广泛的调查研究,作者才对人情与法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因此疾呼要让正义在阳光下看得见。9《想点大事》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法律这个思维利器,我们看到的社会现象一定会更深入、更广阔。《想点大事》就是一本介绍法律思维的通识读本,引导我们为人处事都要有一些法律思维,不能随性而为。在书中,没有艰涩难懂的法条和专业术语,而是从海量规则和程序中,总结出人人都受用的底层逻辑和智慧观点,让我们真正去用法律思维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看完这本书,你或许从此不再把法律当成高高在上、繁琐枯燥的条文,而是当成有趣、有用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体验。10《圆圈正义》

把“法外狂徒张三”作为口头禅的罗翔教授,不仅法律课讲得生动有趣、惹人着迷。他写的书,不论是《法治的细节》,还是这部《圆圈正义》,都是一样兼具有趣和深度。《圆圈正义》虽然是一部关于法律的随笔文集,但从深度来看,已经远远超越了法律的范畴。如同《功夫熊猫》一句话,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知。《圆圈正义》这本书,更多地关注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纠缠上。如同,每一个普通人都很难画出一个真正的圆圈,但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圆圈的存在。就法律上也是如此,虽然现实很难有绝对的公平正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法律不是冰冷的理性机器, 它要倾听、感受并尊重民众的血泪疾苦。我们学习法律也好,读法律的书也好,终归都是想让正义之光洒满现实。尽管你我都力量微小,但如果汇聚起这一束束微光,一样可以照亮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