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网(课改的作用)
1,课改的作用
估计一开始还是不能适应的、因为新课程一出、都要慢慢去理解、跟之前的只是课本都有多少改变、还呀慢慢去消化
2,高中课改网手机版登录
一、网址:gzkg.e21.cn 。二、点击“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平台”。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百科:1、是湖北省政府文件(鄂政办发[2009]63号)明确要求建设的服务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日常工作平台。该平台主要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管理、实施辅助和网络支撑。2010年,配套教材《高中新课程与网络运用》已在全省启用。2、目前,全省已有120万学生和家庭、8万高中教师以及约5千名各级各类管理者使用该平台工作,网站日点击量稳定在近300万次。湖北省“新高考”方案规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作为高校录取新生参考依据。
hgg
湖北省高中课改平台
湖北省高中课改平台
1、建议进入设定-应用程序管理器-全部-互联网-清除数据/清除默认设置尝试。2、尝试登陆不同网站测试3、下载安装其它浏览器登录尝试4、备份好手机中存储的重要资料,将手机重置尝试如果问题依然存在,请将手机送到附近服务中心检测维修
3,课改的非课改的意思还有区别是什么
课改就是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学习过程变得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非课改就是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传统学习方式。区别:1、课改之后,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非课改则一般没有社会实践课;2、课改注重学生的主动积极;非课改则是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3、课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非课改则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扩展资料: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为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实际上就是教材的区别,现在教育局提”减负,减负”的,所以就有课改和非课改之分.课改指的是03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有些区别,考试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运用. 课改区指国家指定的新教材试用区,当然都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区.
4,课改到底怎么改特别学生的时间安排
1、四川2013级课改,四川省卫生厅规定,从2010年9月入学的普通高中生全面进入新课改。这是全国最后一批进入课改的省份之一。 2、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仅仅是应试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为终生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结构分8领域、17科目及模块三个层次,其中综合实践课程和选修2都是学校安排,必修全省统一、必选全市统一,选修2全校任选。学生需修满必修116学分、主修必选22学分、学校校本课程6学分方达到高中阶段毕业的最低要求。 八大领域及必修116学分:基础语言与文学(语10、外10)数学10、人文与社会(政史地8、6、6)、科学(理化生6、6、6学分)艺术(音乐3美术3)体育与健康11、技术(通用技术4信息技术4)、综合实践(研究型课程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2) 4、四川省教厅目前尚未有取消文理分科的说法,按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必修基础上,可按自己兴趣特长确定自己的主选领域科目,分别是人文与社会(文科)科学(理科)、艺术(音乐和美术特长生)、体育与健康(体尖生)等,所以,课改后文理分科相当与主修的要求和侧重点不一样,学生可根据自己今后发展方向和自己特长在主修上往更高要求学习。
..
5,新课改主张小学课程以什么为主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历史。初中阶段设置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 (或、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以及性教育。扩展资料:新课程改革要求规定: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3、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新课程改革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 课程结构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设定学科或领域的门类及其课时比例,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选择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综合科学技术和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构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改革和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一、二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6门课;小学三至六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8门课。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制订义务教育阶阶标准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为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提供的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自主、多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四、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教师的不断提高。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已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和可能性,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完整的学习过程应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的课程资源。 加强师生相互交流和沟通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课程评价的改革从以下三方面来谈。 1、学生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现、发展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 ,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教师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改进,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课程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不断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将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方案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学业评价的一种形式,应遵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考试的目的和性质,确定考试方法和考试结果的处理,考试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和难题的现象。教师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不排名公布考试成绩,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统考,建立初中升高中的命题和考试管理制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的统筹决策权交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