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南充瑞翔教育胡老师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

A .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B .绝大多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C .可以任意使用语言符号给事物命名

D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任意改变

2.下列语言学流派中集中研究语言本体的流派是(D )

A .功能语言学 B .社会语言学

C .认知语言学 D .结构语言学

3.下列关于舌尖元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发音时舌面不起主要作用 B .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

C .没有圆唇音和不圆唇音的区别 D . 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舌尖元音

5.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 .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C .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D .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6.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粘着语素的一组是(D )

A .偷袭 赠送 B .买卖 肤浅

C .老人 初五 D .蔬菜 电器

7.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重叠词的一组是(A )

A .爸爸 星星 娃娃 B .听听 个个 次次

C . 乎乎 甸甸 兮兮 D .姥姥 狒狒 蝈蝈

8.下列关于基本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B .基本语汇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C .基本语汇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

D .基本语汇也包括大部分新造词和古语词

9.英语名词 lab(实验室 ) 原来的形式是 laboratory ,这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D )

A .直接成词 B .变形成词

C .变性成词 D .逆序成词

10.英语动词“去”的原形是“ go ” ,过去时的形式是“ went ” ,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C )

A .附加 B .屈折

C .异根 D .零形式

11.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

B .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C .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D .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

12.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偏正词组 B .动补词组

C .动宾词组 D .向心词组

13.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 ”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句型类是主谓句 B .句式类是把字句

C .功能类是陈述句 D .繁简类是单句

14. “年龄”和“岁数”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B )

A .感情色彩不同 B .语体色彩不同

C .形象色彩不同 D .语气意义不同

15.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A )

A .音位文字 B .音节文字

C .语素文字 D .意音文字

16.在下面的几种古老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 )

A .腓尼基文字 B .苏美尔文字

C .中国的甲骨文 D .古埃及文字

17.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C )

A .语法规则 B .音位系统

C .一般语汇 D .基本语汇

18.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B )

A .共同语的推广 B .语言成分的借用

C .语言的转用 D .非克里奥耳化

19.亲属语言的“亲属”是指(A )

A .历史同源 B .地域接近

C .结构相似 D .类型相同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方言的一项是(A )

A .土语 B .隐语

C .行话 D .黑话

21.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的人类思维活动是(B )

A .感性思维活动 B .抽象思维活动

C .发散思维活动 D .形象思维活动

22.关于儿童进入“复杂句阶段”的表现形式,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 .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 B .能够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

C .能够区别句子的同义和歧义现象 D .能掌握和成人基本相同的词汇量

23.提出语言获得“天赋说”的科学家是(B )

A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I.P.Pavlov)

B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N.Chomsky)

C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 (L.Bloomfield)

D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24. 《辞源》属于(A )

A .语文词典 B .百科词典

C .资料词典 D .专用词典

25.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D )

A .二者都主要靠“学习”

B .二者都主要靠“获得”

C .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 ,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

D .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 ,第二语言主要靠“学习”

26.外语学习中的“高原期”是指(C )

A .外语学习中的初期阶段 B .外语学习中的中间阶段

C .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 D .较高水平的中介语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27.下列关于音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C )

A .音节的划分不受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

B .音节是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C .音节是听觉上最不容易分辨的语音单位

D .一般的音节都以元音作为音节的核心

E .每种语言的音节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

28.下列各项中,对“徘徊”一词归类正确的有(AB )

A .连绵词 B .单纯词

C .合成词 D .复合词

E .派生词

29.下列语言片段中,汉语名词“书”具有“有定”语法意义的有(ACD )

A .动词前面的光杆名词:书看完了

B .动词后面的光杆名词:书看完了

C .加上指示代词的名词:那书挺好

D .介词“把”后的名词:把书丢了

E .前面加数量词的名词:买一本书

30.下列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有(DE )

A .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

B .一个命题可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

C .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变元”构成

D .一个述谓结构的“谓词”只能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

E .一个述谓结构有多少变元是由变元的性质决定的

31.下列关于“语言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BDE )

A .专指语音形式相同或者相似 B .对应出现于成批的词语之中

C .对应只存在于亲属语言之间 D .是语言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

E .是语言谱系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名词解释题

32.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例如发辅音 [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 [P]的发音部位。

33.向心词组

向心词组是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例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 “木头房子”等 于“房子” , “仔细看”等于“看” ,就是向心词组。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也是向心词组。

34.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例如日文的假名每一个字符代表一个确定的日语中的音 节,而且同一个音节只由一个假名字符来表示,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35.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指母语教学之外的外语教学,包括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等的教学。例如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

四、简答题

36.举例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几种手段。

(1)汉语吸收外来词手段之一是纯粹音译,即直接借用外语词的音。例如“咖啡” 。

(2)第二种手段是半音译半意译,即一半音译一半注释。例如“卡车” 。

(3)第三种手段是音译兼意译,即虽然是音译,但能从汉字的意义获得跟外来词词义相关的某种提示。例如“基 因”

37.简要说明语言和思维有什么不同之处。

(1)功能上,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如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和复句来表达,但思维的 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且思维除了以语言作为工具外,还 有其他物质载体;而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2)范畴上,概念和词语、判断和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一一对应。虚词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多义词可能 是一个词对应多个概念,同义词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句子中的疑问句、祈使句也不表达任何判断。

五、论述题

38.举例说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实质和特点。

(1)民族共同语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对方言而言,是一种高级形式。

(2)语言的统一不可能采取消灭方言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推广共同语,逐步用共同语来取代方言这种方式来实 现,因而,从实质上说,共同语的普及过程就是逐步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例如,我国方言分歧 严重,但方言作为特定人群的交际工具,不可能简单那地加以消灭,而只能通过推广普通话,使其逐步取代方言, 最后在全社会达到语言的统一。

(3) 在普及的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例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 个方言都出现了向普通话靠拢的明显趋势。

(4) 在普及的过程中,共同语会逐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方言的使用范围则相应地不断缩小。例如,过去不少 方言区的教师使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方言区教师开始使用普通话进行教 学。

(5) 共同语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我国来说,推广普通话,缩小方言差别,将是一个长期的任 务。

39.结合实例说明词的派生义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基本途径。

(1) 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其中主要有相关性联系和相似性联系两类。在使用语言 的过程中,人们有可能根据客观对象之间的某种关联,用指称甲类对象的词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产生出与原来的 词义有联系的新的意义。

(2) 派生义产生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借代。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但存在比较稳定的联系。如 汉语从“锯子”的“锯”的意义引申出“锯东西”的“锯”的意义,就是通过借代途径。

(3) 派生义产生的另一个基本途径是比喻。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 如汉语的 “顶峰” 由“山的最高处”衍生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这个意义,就是通过比喻途径。